摘要:4月2日,江苏一大学四年级学生陈女士发布视频称,她于当天搭乘嘀嗒顺风车从江苏南通市前往苏州市时,结果发现司机在高速公路上频繁脱手驾驶,有剪指甲、抽烟等行为,让其感到害怕又恐慌。
4月2日,江苏一大学四年级学生陈女士发布视频称,她于当天搭乘嘀嗒顺风车从江苏南通市前往苏州市时,结果发现司机在高速公路上频繁脱手驾驶,有剪指甲、抽烟等行为,让其感到害怕又恐慌。
4月8日,嘀嗒顺风车平台回应表示,已核实情况,并对该司机账号进行了封号处理。对方称,考虑到乘客在行驶途中的不良乘车体验,可以申请一张8元,30天有限期的无门槛平台现金券。
司机在剪指甲(左),司机双手脱离方向盘(右)。受访者供图
司机高速脱手驾驶
被平台封号
陈女士回忆,当天她的行程超150公里,全程耗时约2小时。在途经G15沈海高速时,坐在副驾睡觉的她被一阵剪指甲的声音吵醒。“一睁眼,就发现司机双手多次离开方向盘,正在剪指甲。”
看到此情形,陈女士惊出一身冷汗。“脱手时间每次约20秒,待车辆安全系统发出‘滴滴’的提示音后,司机会短暂手扶一下方向盘,待声音停止又继续脱手操作。”陈女士拍摄下了部分视频。
她明确告诉记者,因为前面在睡觉,自己没有目睹司机如何开启辅助驾驶的过程,但司机在时速约100公里的速度下,一共有5次,每次长约20秒的双手脱离方向盘的操作。“剪完指甲又开始抽烟,整个过程持续大约15分钟。”
对方多次脱手驾驶,为何当时不立刻提醒驾驶员?面对记者的问题,陈女士解释,因为上车时她曾亲耳听到了该司机与后排顺风车乘客的交流。“我不是南通本地人,听不懂具体内容,但司机当时的语气不太友善。”陈女士说,她发现司机有危险驾驶行为后,出于自身安全考虑未敢立即出言提醒。
下车后,陈女士立即通过嘀嗒平台在线投诉该司机存在“开车不认真”“行程途中抽烟”等情况。平台客服回复“将核实”,后续会电话联系乘客。但截至4月8日记者发稿,平台并未主动联系陈女士。对这样的处理方式,陈女士表示不太满意。“至少应该对司机的危险驾驶行为进行再培训吧。”
陈女士的乘车信息。受访者供图
4月8日,记者致电嘀嗒顺风车平台。告知相关情况后,对方客服表示:“双手脱离方向盘属于严重违规行为。不管是我们平台还是交规,也不管跑不跑高速路,都不允许驾驶员双手离开方向盘。”
客服要求记者上传陈女士拍摄到的相关视频证据。记者上传后,对方立即通过电话表示,已对司机账号进行了封号处理。该客服称:“这种程度的危险驾驶太严重了,我们会直接封禁车主的账号。”
多地出现智能驾驶相关提醒标语
清明假期,不少网友晒出在出行途中遇到的提醒标语,“高速路况复杂,慎用智能辅助驾驶”“智能驾驶只是辅助,高速开车仍需专注”等标语出现在安徽、浙江等地高速公路。有网友称,这样的标语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并晒出了2024年拍摄的“请勿过于依赖辅助驾驶”的提醒标语。
驾驶员过于依赖辅助驾驶,甚至完全将车辆交由辅助驾驶系统掌控,由此引发的事故并不少见。3月19日凌晨3时,包茂高速怀化段北往南方向,一台小车追尾前方大货车,还好无人受伤,事故原因是司机张某疲劳驾驶强撑着开车,开启自动驾驶后自己打起了瞌睡。而“自动驾驶”系统未能及时识别并规避已经变道过来的货车,导致事故的发生。像张某这样疲劳驾驶,把驾驶权交给智能驾驶引发事故的,湖南高速交警曾通报过多起。这起事故中,湖南高速交警对张某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和安全教育,对其违法行为依法处罚。张某负此次事故的全部责任。
记者了解到,智能辅助驾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将有更明确的法律规定。2024年8月,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曾表示,公安部积极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修订。对自动驾驶汽车的道路测试、上路通行、交通违法和事故处理相关责任追究等等方面,都作出了详细规定。
今年3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报告显示,围绕完善国家安全体系和公共安全治理机制,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等,修改道路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
来源:文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