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氮化学性质稳定,难以和其他物质反应,几十亿年过去了,动植物至今无法固氮
阿喀琉斯历史讲解员王汉周
2025年09月15日 23:56浙江
⬆️点我 ⬆️
来源
zhihu.com/question/1950166313797412688
01
固氮
对全世界的动植物来说,组成身体的99%的元素无非是氧碳氢氮。
前三个很容易获取,随处可见的氧气,水。
植物就可以和合成了,而动物可以靠吃植物获取。
氮的获取变成大问题。
氮很少吗?
并不是,空气中78%都是氮气,空气中占比最高的。
氮化学性质稳定,难以和其他物质反应,几十亿年过去了,动植物至今无法固氮
植物生长又必须需要氮,氮成了大多数植物生长缓慢的短板。
02
为什么真核生物几十亿年进化无法固氮?
因为固氮条件太苛刻,目前只发现固氮酶可以做到。
固氮酶还挺讲究,极度厌氧,一点氧气都不能有,此外还需要大量ATP(拆分顽固的化学键16个ATP拆一次)。
真核生物,无论动物植物每个细胞都是需要氧气的。
所以地球上的固氮,自然就成了细菌的专利
地球上每年约65-75%的氮来自细菌,无论是和植物合作的根瘤菌,还是动物肠胃的菌群,或者是自由自在的固氮菌。
约2-5%的氮来自高能固氮(闪电、高能射线、火山高能拆分化学键)
那么剩下的30-40%的氮来自哪里?
没错!
就是人类的工业固氮-哈伯博斯法
N₂(g) + 3H₂(g) → 2NH₃(g)
200个大气压,400度高温,强效拆分化学键。
自从有人人工固氮,农业实现翻倍。
人口从当初的16亿温饱线到现在80亿大部分人粮食充足。
大家能不用从事农业还能温饱应该感谢人工合成氨。
那么问题来了,前面说到植物必须氮,植物为什么必须要氮?
其什么作用?
氮在生物体是组成氨基酸必需元素。
没有氮就没有氨基酸,没有氨基酸就没有蛋白质和酶。
而酶是生物体必须得催化剂和调节剂。
比如植物的光合作用。
地球上最多的蛋白质是什么?
Rubisco酶,这是植物用来光合作用的酶,植物50-70%的氮用来光合作用,所以植物必须含有氮。
其他的氮,比如吸收水分,合成RNA、DNA、结构蛋白,都是需要氮的。
但即使这样,普通干草含氮只有0.3-1.5%。
即使是氮化处理(添加尿素、氨水),也就只有1-2%
苜蓿干草的蛋白质含量通常在15%-25%之间(根瘤菌获取氮,含有3%的氮)
这就是为什么苜蓿干草成为优质草料,中国每年大量进口优质干草喂牛(国产120万吨,进口180万吨)。
牛肉蛋白质含量很高(肌肉多),达到20%,氮含量动物体内差不多也是3%。
看上去牛肉和草料含氮量差不多,但你要知道,人吃了草是几乎无法获取蛋白质的,牛是如何获取足够蛋白质长出肌肉的?
直观上,植物和动物细胞最大区别是什么?
是细胞壁!
植物有了细胞壁,就可以支撑形态,防水。
而动物想获取动物的营养,就必须破防细胞壁,而细胞壁组成部分是纤维素。
人类有的只是淀粉酶。
所以只能吃果实。
而植物果实的细胞壁结构松散,纤维素、木质素含量低。
似乎专门是提供给动物吃的好方便传播种子。
那为何哺乳动物不进化纤维素酶?
这样不就很难饥荒了吗?
因为纤维素酶不是一种酶,是多种酶协同工作,是一个复杂的加工工厂,需要大量的遗传信息。
酶和纤维素,就像钥匙和锁的关系,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需要试错无数次才能配一把钥匙,然后一看还有很多锁,需要所有的钥匙齐备才能开锁。
即使是慢慢的配齐所有钥匙了,然后一看,换锁了!艹!
进化速度:细菌>>植物进化速度>哺乳动物
真等你慢慢配好几把纤维素钥匙(纤维素酶),植物很多才一年生,进化速度快,直接换锁。
所以怎么办呢?
动物选择抱大腿——找进化速度更快的细菌。
还记得最前面说的植物固氮提到植物和根瘤菌合作获取氮吗,固氮酶极度厌氧,所以只有细菌有,固氮酶耗能高。
所以植物给根瘤菌巨大能量,根瘤菌固氮交易给植物。
而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刚好也是需要厌氧。
刚好,怎么又是刚好厌氧。
次次都是刚好?
因为切割顽固的化学键就是需要厌氧环境!
首先是氧气会产生活性物,会干扰这些酶。
举个例子,就像如果你是富二代(富含活性物),还会苦哈哈的上班搬砖吗(切割顽固化学键)?也就是说生物体内切割化学键的能量ATP容易被氧化物夺走,就像你努力搬砖的意志容易被金钱腐蚀。
其次分解纤维素和固氮一样,都需要大量能量切割化学键,如果有氧环境,容易被其他赚快钱的细菌抢去成果。
就像当年世界第一强国哈布斯堡西班牙的制造业外流,明明挖银矿就能赚大钱,为啥还要苦哈哈去搞制造业?
苦哈哈干制造业的人看钱都被挖矿的人赚了,算了,爷不干了,爷也去挖矿玩金融去。
然后这个世界第一就没落了。
所以让这些菌才——真正干活的细菌,是需要非常苛刻的条件。
而牛的四个胃(包括瘤胃),反刍功能,并且食物加工时间长,慢工出细活,对人才要给他最好的条件,恒温,无氧,PH稳定…,让他不用担心房价,人人住大house,专注做好事情,然后才有好的产出。
而小动物没有牛这种长的消化道,没法让细菌住大house,比如富含高蛋白的兔子,该怎么办?
兔子有发达的盲肠,但即使这样,也因为肠道太短,无法高效率消耗吸收,所以兔子进化出软粪/硬粪机制,第一遍消化的时候排出软粪,吃进去,再走一遍。
(兔子如何识别是不是上上次的?哈哈哈哈)
但哺乳动物,对氮吸收最厉害的食草动物,在昆虫面前就是个弟弟!
蛋白质含量是牛肉6倍
前面我说了进化速度上,速生速死的生物明显进化更快。
而动物里,速生速死的自然就是昆虫了。
所以昆虫进化的更快,该有的菌群一个不少,高效工作,其中就包含了和菌群更加高效率的合作,后肠、菌囊一个个微型发酵罐。
白蚁后肠微生物密度是地球上最高的环境之一。
这里面最大的区别是,部分昆虫进化出纤维素酶!!!
草,往往一年一死,昆虫往往一年一死,你升级锁,我就升级钥匙,水平差不多,就防不了!
昆虫甚至技术创新到从微生物偷纤维素酶基因,整合到自己基因组,纯天然的转基因昆虫,鸡肉味,嘎嘣脆。
创新小公司,老板就是顶级人才,一个顶十个,自然不需要大资金聘请专家分解纤维素了。
当然,吸食汁液、果实(果实细胞壁薄弱)的昆虫没进化出纤维素酶,因为不需要。
牛对氮的留存率只有约15-25%,而昆虫可以高达约40-60%!
并且低甲烷排放。
绝对是小而美、低排放的化工厂。
所以在科幻故事里,未来人类是需要吃昆虫获取氮源的!
比如:雪国列车。
05
消耗纤维素只是昆虫不值一提的技能,昆虫的最高消化技能就是——强效消化木质素
而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植物中消化难度最高的物质——木质素
消化难度:木质素>纤维素>果胶(植物的果实细胞壁含有少量纤维素和果胶)
不是只有树才有木质素,陆地上看到有茎叶的的植物细胞壁都有木质素。
而木质素在生命史上创造了一段传奇,甚至差点导致生物彻底灭绝!
往下挖土壤,地球上的土是一层一层的,不同时期的土占据不同的层,比如白垩纪导致恐龙灭绝的土壤是富含稀有金属铱的,金属铱在地球上少见,但小行星中并不少,这是那个导致恐龙灭绝的小行星带来的。
每一层土壤都在诉说一段地球历史。
而地球上的煤炭,几乎全都是在3.5亿年前。
3.5亿年前的泥盆纪发生了什么?
动植物从来都不是永久稳固吃和被吃的关系,植物也会反抗,会进化毒素毒动物,进化出影响五羟色胺的物质降低动物食欲,当然也包括进化的难以被消化。
那个时代植物进化出木质素了!
植物赢了军备竞赛!
动物、细菌都无法消化木质素。
赢了会怎样?
动物、细菌都得饿死!
于是迎来生物大灭绝。
70%生物在此灭绝。
植物一直赢,赢麻了,细菌、动物一直输。
死去的植物也没法被细菌消化,堆积最高能到几十米高,最终形成今天的煤炭层。
疯狂吸收二氧化碳,死了不会回收,二氧化碳急剧减少,温室气体少了,自然就冷了,形成了冰河时期,冰河覆盖到非洲南部,同时海岸线下撤,内陆变干燥、二氧化碳降得太厉害,也让植物无法生长。
植物一直赢,结果是害了自己。
其他生物一直反抗,一直打不过,一直不停尝试,不停尝试分解大boss木质素。
生命会自己找出路
5000w年后,一个英雄,白腐菌终于第一个打赢了boss,地球迎来新的版本更新了。
06
总之过去的木质素就像当今塑料一样,对生物是一种极难分解的物质,牛和体内细菌都是分解不了的,只能靠物理研磨、反刍重复研磨,绕过木质素,靠偷袭从而摄入植物细胞内部营养,而白蚁等少数昆虫却能有木质素分解能力,靠着细小的口腔研磨磨碎,前肠-中肠连接处的前胃负责将摄入的食物研磨成更小的颗粒,在自身分泌的酶和细菌分泌的酶共同作用下,才最终分解营养价值极低的木质素。
纯粹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只有少数昆虫才有此能力。
也就是说,动物都无法分解木质素,只有白蚁少数昆虫可以和细菌合作才能获取分解呢能力?
船蛸,也叫船蛆,是一种生活在海洋中的软体动物。
对大部分来说肯定很陌生,但是对大航海时代的人来说可以说臭名昭著了。
它可以吃木质船的木头,并且船看上去好好地,实际上脆弱不堪。
在钢铁轮船出现前可以说是让船员头疼的生物。
哥伦布的第四次航行,就是因为被船艄蛀蚀,船只瘫痪一年发生哗变,最终失败。
西班牙无敌舰队130大战英国舰队34失败,部分原因也是船只被船艄蛀的脆弱不堪(当然主要原因还是工业科技优势和英国的金融手段)
船艄为何能有木质素的能力,木质素不是最终boss吗,不是说细菌才有能力快速进化,而且细菌也是5000年才进化出来。动物进化的这么慢,怎么获取这个超能力呢。
自己没研发能力,难道不能偷吗?
和前文一样,昆虫靠着偷,窃取细菌的纤维素酶,而船蛸也是这样做的!
船艄也会和细菌协作,从而更好效率的吸收,但即使完全没有细菌他也可以消化木质素。
来源:安徽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