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后视镜市场爆发前夕,CMS测试为汽车安全出行保驾护航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9 16:20 1

摘要:随着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向智能化、网联化方向转型,电子后视镜(Camera Monitor System, CMS)作为传统光学后视镜的替代方案,正逐步从概念走向量产应用。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与法规的逐步完善,CMS不仅承载着提升驾驶安全性与舒适性的重任,更成为衡量

随着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向智能化、网联化方向转型,电子后视镜(Camera Monitor System, CMS)作为传统光学后视镜的替代方案,正逐步从概念走向量产应用。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与法规的逐步完善,CMS不仅承载着提升驾驶安全性与舒适性的重任,更成为衡量汽车智能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迄今为止,国内市场已有多款搭载CMS的量产车型上市。据佐思汽研,目前部分主机厂正在规划CMS搭载车型,预计会在2025年至2026年迎来较大增长。按照CMS出厂单价4000元计算,2023年国内市场规模约19亿元;按照2025年渗透率5%、单价3000元,2026年渗透率10%、单价2500元计算,预计2025年、2026年国内市场规模分别达到35亿元和60亿元,展现出较高的市场潜力。

在此背景下,CMS的法规适配性与技术成熟度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从CMS的优势、测试标准及关键指标等维度展开讨论。

CMS概述及其优势

CMS是由摄像机与监视器组成的系统,在规定视野内需要看清车辆后方、侧方视野,是一种新型间接视野装置,通过外部摄像头采集图像,经过处理后显示在舱内显示屏上,同时可以集成类似盲区预警、障碍物提示等功能,提升驾驶安全性与便利性。

相较于传统光学后视镜,CMS具有显著优势。其体积更小、视角更灵活、视野更广阔,在黑夜、雨、雪、雾等恶劣环境下仍能呈现清晰图像;同时,其还能有效减小车辆风阻,降低能耗。此外,CMS强大的扩展性可支持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等功能的集成,为智能驾驶提供有力支持。

CMS标准与评估指标

为确保CMS系统的性能与质量,国际与国内均制定了严格的法规与标准,如ISO 16505:2019、UN ECE R46以及GB 15084-2022等。这些标准对CMS的视野范围、图像质量、系统延迟、抗干扰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旨在全面评估CMS的性能,确保其在实际应用中能够稳定、可靠地工作,为驾驶员提供最佳的视野支持。

在CMS的测试项目中,各项测试被精心设计以全面评估系统的性能与功能:

·各向同性评估:通过方向均匀性和横向均匀性测试,评估监视器在不同方向上的亮度一致性,确保图像在各个角度都能保持均匀显示。

·漏光情况评估:利用光晕和镜头眩光、点光源等测试,评估系统在强光环境下的表现,检测是否存在漏光现象,确保图像清晰无干扰。

·时间特性评估:通过帧率、成像时间、系统延迟等测试,判断系统的时间响应特性,确保实时性和流畅性,满足动态监控需求。

·分辨率与清晰度评估:采用锐度、景深、几何畸变等测试,评估图像的分辨率和清晰度,确保图像细节丰富、无变形。

·亮度和对比度复现评估:模拟强光、弱光、夜间等不同光照环境,测试系统的亮度和对比度复现能力,确保在各种光照条件下都能提供清晰的图像。

·色彩还原能力评估:使用色彩还原图卡验证系统的色彩还原能力,确保显示的图像颜色与实际场景相符,准确反映物体的颜色特征。

色彩还原测试环境与软件分析结果,图源:研鼎

此外,还有灰度等级复现测试、弥散测试、最小放大倍数测试、闪烁测试等多项指标,共同构成了CMS系统全面而严格的测试体系。

具体实施时,测试端需根据标准要求确定测试所需的设计参数及功能,准备包括摄像头、监视器、光源、测试图卡、亮度计、对比度测试仪器等在内的测试设备,搭建相应的测试环境。通过专业设备拍摄图片或进行测试,并利用软件解析结果,确保测试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从测试服务提供商来看,研鼎可以提供满足上述所有标准的整套CMS测试方案,具体包含符合法规的图卡、标准光源、专业测试设备以及专业分析软件RIQA-CMS等,能够实现对多种环境的全场景模拟,灵活适应多类后视镜测试,快速生成合规报告,为CMS的研发与量产提供有力支持。

研鼎CMS实验室展示

CMS作为汽车智能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和质量直接关系到驾驶安全。通过严格的测试验证,可以确保CMS系统满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为驾驶员提供准确、清晰、无延迟的视野信息。未来,随着汽车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预计CMS测试技术也将不断完善和创新,为汽车安全出行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来源:52R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