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渐热,动物界中的一位成员的“泡澡”时间越来越长,而且是几乎全身淹没在水中的泡澡,只把眼睛和耳朵露出水面。这位成员就是河马。河马看似威武雄壮,整日悠闲地泡在水里,但其实它们生活得相当不方便,因为它们水陆两不栖:既不会游泳,也不吃鱼,因此无法长时间待在水里;又皮肤娇嫩,在陆地久了会被“晒死”,夏天更强的紫外线对它们来说尤其“危险”。对河马的生活习性,有网友调侃:“上岸它嫌晒,下水它窒息,河马存在真的就只是为了弥补河里没有马的空白吗?”摘要:随着天气渐热,动物界中的一位成员的“泡澡”时间越来越长,而且是几乎全身淹没在水中的泡澡,只把眼睛和耳朵露出水面。这位成员就是河马。河马看似威武雄壮,整日悠闲地泡在水里,但其实它们生活得相当不方便,因为它们水陆两不栖:既不会游泳,也不吃鱼,因此无法长时间待在水里
所以,河马是怎么变成今天这样的?
水陆两不栖,浑身敏感肌
河马体型巨大,体长4米,肩高1.5米,体重约3吨,堪比一辆微型轿车,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之一。河马的鼻子、眼睛和耳朵都长在头顶上,所以即使泡在水中,只要露出头顶就能观察周围环境。当它们完全潜入水下后,鼻孔和耳朵能够自动完全闭合,最长能够闭气半小时。但是,鼻孔和耳朵的“阀门”结构虽然能够防水,却无法支持它们在水中长期呼吸,每隔3~5分钟,河马就需要浮出水面换气。而且,看似游泳健将的河马,其实并不会游泳。看起来河马在水面上悠闲地漂来浮去,其实水面下,河马指不定正迈着粗短的腿在河床上走来走去,是的,它们要想前进,并不是靠游的,而是通过有力的向后蹬地的动作,来跳跃前进。四肢更短的河马幼崽,还需要踩着河马妈妈的背来“搭便车”。问题来了,河马是怎么进化成现在的样子的?
河马进化史
“河马”一词原指“河中之马”,这是希腊人对这种强悍野兽的称呼。由于其胖憨憨的外形、粗短的四肢,人们怀疑河马可能和猪是一个祖先,但其实河马最亲近的亲戚是鲸。在《分子生物学与进化》于1996年发表的一篇研究中,研究者利用化石证据对鲸类和其他胎盘哺乳动物的酪蛋白数据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发现河马科偶蹄类与鲸类的关系比与其他偶蹄类(偶蹄哺乳动物)的关系更密切。1997年发表在《Nature》上的一篇文章,也通过对鲸鱼和偶蹄类动物分化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逆位事件进行了广泛的调查,证明了这一点。最新的理论认为,河马与鲸豚的半水生共同祖先最早于6000万年前与其他偶蹄类动物分化,而河马与鲸豚之间则是于5400万年前形成两个独立的演化分支。其中一个分支演变成鲸类动物,大概5200万年前,始祖鲸对水生化进行了适应,成为完全水生的鲸类动物;而另一个分支变成了石炭兽和河马。石炭兽的很多外貌特征都和河马十分相似,尤其是下颌骨,可能就是河马的祖先形态,不过石炭兽早已灭绝,河马存活至今。参考资料:
[1] Gatesy, J., Hayashi, C., Cronin, M. A., & Arctander, P. (1996). Evidence from milk casein genes that cetaceans are close relatives of hippopotamid artiodactyls.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13(7), 954–963.
[2] Shimamura, M., Yasue, H., & Ohshima, K. (1997). Molecular evidence from retroposons that whales form a clade within even-toed ungulates. Nature, 388, 666–670.
[3] 搜狗百科:河马
[4] Saikawa, Y., Hashimoto, K., Nakata, M., Yoshihara, M., Nagai, K., Ida, M., & Komiya, T. (2004). The red sweat of the hippopotamus. Nature, 429(6990), 363.
[5] 罗劲松.(2021-11-11).邂逅石炭兽,广西日报,009.
作者:敏敏 昂国梅编辑:田纳西值班编辑:敏敏▼来源:壹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