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们常说“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似乎已然明晰言论自由的内涵。然而,在互联网深刻改变生活的当下,越来越多人开始质疑:言论自由真的百利而无一害吗?
在当今社会,无论大人还是小孩,但凡接受过一定教育,大多会将言论自由视为好事,甚至奉为超越时间的普世真理,认为其是人权的固有部分。
人们常说“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似乎已然明晰言论自由的内涵。然而,在互联网深刻改变生活的当下,越来越多人开始质疑:言论自由真的百利而无一害吗?
随着互联网普及与科技发展,言论门槛大幅降低。但我们看到,言论自由带来的并非社会共识与广阔视野,而是粗俗、狭隘、尖锐且难以调和的分歧。互联网上假新闻、谎言、胡编乱造与荒谬观点层出不穷,连基本常识都受到冲击,错误言论大行其道,这让许多人开始反思言论自由的弊端。
与此同时,美国特朗普时代政治不正确言论兴起。此前,美国针对政治正确言论的反驳者认为,解决言论自由问题的办法是给予更多言论自由,期望以此修正社会分歧与问题。但现实却不尽如人意,这也促使我们深入思考言论自由的本质与意义。
现代意义上的言论自由,指人们普遍拥有就公共事务发表私人意见的权利,其核心是政治性、公共性言论。然而,这一概念并非自古就有,直到1700年之后才出现在人类社会。
在1700年之前,虽也有关于言论自由的讨论,但与现代概念大相径庭。古典时代、中世纪以及宗教改革后的相关言论自由概念,都被视为例外,并非普遍常态。
例如,中世纪大学内部存在学术自由,学者可讨论社会中不被接受的言论,如上帝的存在方式,但这种自由局限于大学语境,不会延展到外部,且不能影响公共事务和政治。
1700年之前,社会对言论限制极为严格。政府和教会通过法律、出版审查制度约束言论,公民之间也可因有害言论相互举报起诉。
当时,人们普遍认为语言比物理暴力更具破坏性,如圣经旧约所言“鞭子只能打击在肉体,而舌头却能够粉碎骨头”。英国早在13世纪就制定了针对虚假新闻的法律,因为人们担心谣言和诽谤会伤害个人与公共利益。
英国内战期间(1640-1650年代),英国曾有过短暂的言论自由辩论,主要集中在宗教表达和良知自由层面,而非政治言论。
但王政复辟后,言论自由遭到强烈反弹,人们认为其导致了社会混乱、政治意见两极分化等问题。于是,政府大力收紧出版控制,直到1688年光荣革命后,因政治背景变化,严苛的言论审查才有所放松。
17世纪末,英国媒体革命爆发,报业、新闻业蓬勃发展,媒体和记者作为政治力量崛起,引发政治言论大爆炸。英国人开始自由谈论时政,民众和知识分子起初对此欢呼庆祝,“发表自由”被视为英国制度优越的象征。
但很快,人们意识到媒体革命带来信息泛滥,虚假信息增长,加剧了党派之争,舆论市场堕落,并未带来更多共识。而且,反对政府的记者掌权后,也会打压言论自由,自由与放纵的界限模糊不清。
1721年,英国记者John Chanchart和Thomas Gordon撰写的《加图书信》问世。这本政治小册子极力宣扬言论自由是所有自由的基石,语言极具鼓动性与启发性,其观点对美国建国影响深远,美国权利法案第一修正案中有关言论自由的表达就受其影响。
《加图书信》强调的言论自由是公共性自由,其拥趸相信真理会通过更多言论自由自然显露。这种观点源于宗教改革中马丁·路德的思想,以及启蒙时代对普遍理性的信念。但在现实中,“清者自清”的想法在媒体时代显得荒谬。
1859年,John Stuart Mill(约翰·斯图尔特·密尔)发表《论自由》,将言论自由提升到新高度。密尔关注的不再是政府审查,而是社会服从。他认为个体应享有“生活实验的自由”,可按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表达个性,言论自由不必与公共领域挂钩,而在于个体在精神和生活上的自主性。
密尔反对早期自由派认为真理必然胜出的观点,他指出真正的自由包括表达错误观点的权利,一个健康的社会必须容忍错误,否则真理也难以生存。但密尔的理论有盲点,他认为只有文明社会(如当时的英国、德国、法国)才配享有言论自由,英国殖民地的印度人等在他看来不具备相应的理性与责任,即便拥有自由也会滥用。
如今,围绕言论自由的讨论再次热烈起来,这与社会信息传播结构的剧烈变动有关。18世纪初期印刷审查制度崩溃、新闻出版激增,19世纪中叶电报和日报出现,信息传播变革引发对言论自由的热议,当下的数字革命亦是如此。
自由派中有言论自由绝对主义者,他们虽看似坚守高尚立场,但言论自由的绝对主义立场在逻辑上难以自洽。因为语言本质上是一种现实行动,会产生实际效果,且语言的意义与影响高度依赖具体情境。
在当今时代,言论自由面临诸多关键问题。一方面,言论的政治性全面回归,信息背后的权力结构深刻塑造公共舆论;另一方面,言论自由并非中立客观,它维护着特定价值观。
但如今言论自由的拥护者常放弃对“什么是好的生活”的思考与辩护,面对更左或更右的理念攻击时,毫无招架之力。
言论自由这一概念诞生不过300年左右,如今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对认为言论自由是好事的人而言,当下正是认真反思、思考如何维护言论自由及其所代表价值观的关键契机。
文本来源 @独树不成林 的播客内容
来源:动物形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