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盟友柯克遭枪杀!凶手竟是 MAGA 自己人,同阵营互刀太魔幻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5 22:05 1

摘要:毕竟特朗普第一时间就对着媒体喊得震天响,说左翼对保守派的暴力宣战,那阵仗仿佛下一秒就要号召支持者反击。

5天前,柯克被枪杀,一开始我还以为是左翼搞突袭。

毕竟特朗普第一时间就对着媒体喊得震天响,说左翼对保守派的暴力宣战,那阵仗仿佛下一秒就要号召支持者反击。

结果没几天凶手落网,泰勒・罗宾逊不仅是MAGA圈子里的人,还跟柯克一样是特朗普的铁杆粉丝。

这就跟俩同队玩家在游戏里互刀似的,魔幻到让人想笑,笑完又觉得后背发寒,右翼怎么连自己人不打自己人的规矩都破了?

或许会有人觉得,柯克当年高中搞“拯救自由运动”,帮同学把饼干从50美分砍回25美分是件好事。

就算后来饼干偷工减料、口感变差,起码也是真为同学办事,算不上投机。

但他选的切入点太精准了,不跟食堂掰扯“50美分太贵,学生吃不起”,偏要扣“没跟学生沟通就涨价,破坏民主程序、损害学生自由”的大帽子。

这已经不是普通学生维权了,更像摸准了美国社会吃民主自由这套话术的脉。

要是真为同学着想,后来饼干变难吃的时候,他咋没再站出来?反而把这招当成模板,再搞“拐点运动”、跟人辩论,全是这套把小事上价值,把诉求绑大旗的操作。

可见他从一开始就不是单纯的学生领袖,而是找准了一套能复制的政治流量密码,只不过最初的载体是食堂饼干而已。

从另一个角度看,格罗伊珀团体的极端只是个别现象,不能代表整个右翼民粹。

毕竟柯克也算是右翼里的主流派,跟大政客、大财团都有合作,怎么就成了极端分子的目标

但其实这里有个右翼的致命逻辑,他们靠反对主流、对抗精英聚集人气,可反对和对抗没有上限。

你今天说要反对白左的平等政策,明天就有人说你反对得不够彻底,得反对所有少数族裔

要是说支持特朗普,明天就有人说支持得不够纯粹,得相信犹太人操纵政局的阴谋论。

格罗伊珀骂柯克是假保守派,本质上就是比谁更极端,谁更“纯粹”,这种比狠的游戏里,只要有人比你更敢豁出去,就会从自己人变成要被清除的异类。

柯克的死,不过是把这种逻辑摆到了台面上而已。

咱们平时生活里哪见过这种阵仗?小区菜价涨了几毛钱,顶多在业主群里吐槽两句,没人会把这事儿上升到破坏自由。

公司加班多了,最多跟同事抱怨两句老板太卷,不会搞个运动去跟老板辩论。

可在美国,这些本该是生活琐事的东西,偏偏能被包装成政治口号。

柯克当年就是抓住了这种情绪缺口,那些觉得自己因为是白人男性,上学找工作要让着少数族裔的人,那些看不惯白左双标却不敢说话的人,柯克把他们的委屈变成了自己的台词,把他们的沉默变成了自己的粉丝量。

他靠这些人从一个辍学学生,变成粉丝超2000万、能给特朗普拉10%支持率的“政治大佬”。

可最后呢?他死在了跟他一样靠情绪吃饭的人手里,这多像一个黑色幽默,凭借点燃别人心里的火起家,最后就会被这把火烧得连骨头都不剩。

柯克的辩论套路,说穿了就是打游戏的蹲草反杀流,一套下来能把人绕懵。

有人跟他辩“黑人犯罪率高是因为黑奴历史”,他不直接反驳,先“蹲一波”,问亚裔咋犯罪率低?表示亚裔当年在美国也受欺负。

等对方急了说亚裔母国富裕,来美国时条件好,他立马跳出来,指着旁边的越南裔问那越南很富裕吗?主打一个不按常理出牌,哪怕逻辑有漏洞,也能靠气势把人压下去。

其实这种右翼内斗不是第一次,右翼民粹靠共同的敌人团结,可一旦没有外敌可骂,就会开始找内部的敌人。

柯克看不上这套,觉得太low、太极端,影响自己跟大财团合作,可他忘了,自己当年也是靠“反主流”起家的,只不过他后来“主流化”了,就成了新的被反对者。

所以柯克的死不是意外,是右翼民粹主义的必然结局。

白左的双标给了他机会,可柯克身处的圈子,本身就是个“加速下坠的电梯”,要么比别人坠得更快,要么就被别人踩在脚下。

他想当温和的保守派,想跟主流合作,格罗伊珀们不答应,因为在极端分子眼里,不极端就是背叛。

最后那发子弹射向柯克的时候,射穿的不只是他的身体,还有右翼民粹靠仇恨团结,靠极端生存的谎言。

这大概就是所有靠极端吃饭的人,逃不开的宿命吧。

来源:ho侯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