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查理·柯克遇刺三天后,他的各大平台账号涨粉超过千万。Instagram涨了350万,TikTok播客号涨了150万,Facebook涨了230万,YouTube主频道从380万涨到450万。
你能想象吗?一个人走了,他的社交账号反而疯狂涨粉。
查理·柯克遇刺三天后,他的各大平台账号涨粉超过千万。Instagram涨了350万,TikTok播客号涨了150万,Facebook涨了230万,YouTube主频道从380万涨到450万。
这位保守派意见领袖,生前是特朗普的坚定支持者,创办了美国转折点组织。现在他走了,声音却比活着的时候传播得更远。
他妻子艾丽卡说得挺动人的:"我丈夫的声音会继续存在,而且会比以前更响亮、更清晰。"话音刚落,他们组织的YouTube频道又涨了30万粉丝。
数据会说话。
柯克那个叫"查理·柯克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大获全胜"的视频,播放量从30万暴涨到400万。另一个在密歇根州立大学辩论的视频,从25万涨到了100万。粉丝们疯狂转发他以前的政治辩论片段,每一个观点都被重新翻出来讨论。
有意思的是,评论区并没有充斥着愤怒和报复的声音。大部分人在缅怀,在惋惜,在说"我是查理·柯克"——这四个字成了新的口号。
他们甚至推出了印着这句话的T恤。
美国转折点组织也在这波热度中快速扩张。组织内部一位播客主持人说,申请成立新分部的请求多到"几乎每个美国城镇都会有一个分部"。柯克要是知道这个消息,"会兴奋得不得了"。
艾丽卡的演讲在YouTube上被观看了310万次。她对着镜头说:"查理,宝贝,我保证不会让你的遗产消失。我保证会让转折点成为这个国家见过的最大的组织。"
原本计划的大学巡回演讲还会继续。只不过站在台上的不再是柯克本人了。
这个现象挺魔幻的,对吧?
一个人的肉体消失了,他的数字生命反而开始膨胀。每一条旧视频都变成了"遗作",每一句话都被赋予了新的重量。粉丝们像考古一样翻看他过去的内容,试图从中找到某种意义或者安慰。
社交媒体时代就是这样。死亡不再是终点,而是另一种形式的病毒式传播。算法不会因为一个人离世就停止推送,反而会因为突然增加的互动量而加大推荐力度。
柯克团队管理的账号在事发后基本停更了。但这并不妨碍旧内容继续发酵。数据分析平台显示,视频观看量和点赞数都在疯狂飙升。
他的组织正在把这股悲伤转化为动力。各地分部举办守夜活动,举着"我是查理·柯克"的标语。线上的流行转化成了线下的组织力量,覆盖了全美数百个社区和大学校园。
死亡带来的流量红利,这话听起来残酷,但确实是社交媒体时代的现实。
柯克的故事让人想起很多类似的案例。每当公众人物意外离世,他们的数字遗产总会经历一轮爆发式增长。粉丝们用关注和转发来表达哀悼,算法则忠实地记录着这一切。
现在,柯克的声音确实比生前传播得更广了。只是再也听不到他的回应了。
来源:柴sir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