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中排老五,95年从造纸厂技术员进了民政局,努力真的很重要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5 21:22 1

摘要:1965年秋天,我出生在豫东商丘孙家村的一个普通农家。村子被大片麦田环绕,土路坑洼不平,下雨天牛车常常陷在里面动弹不得。家里兄弟姊妹六个,我排行老五,上有四个姐姐,下有一个弟弟。那时候生活艰难,粮票总是不够用,母亲每天煮一大锅红薯稀饭,我们几个孩子端着粗瓷碗,

1965年秋天,我出生在豫东商丘孙家村的一个普通农家。村子被大片麦田环绕,土路坑洼不平,下雨天牛车常常陷在里面动弹不得。家里兄弟姊妹六个,我排行老五,上有四个姐姐,下有一个弟弟。那时候生活艰难,粮票总是不够用,母亲每天煮一大锅红薯稀饭,我们几个孩子端着粗瓷碗,吃得连碗沿都舔得干干净净。父亲在生产队里干农活,腰早就累弯了,可他总在晚上摸着我的课本说:“守业,咱庄稼人没本事,你得把书念好,将来别再跟土坷垃打交道。”

村里的小学设在老祠堂里,四间土坯房,墙皮剥落露出黄土,窗户上糊着旧报纸,风一吹哗啦作响。黑板是刷了墨汁的木板,写满字后一擦就发潮变形。我上学那年,大姐已在邻村砖窑厂拉砖谋生。每天放学回家,我要先帮二姐喂猪,再陪三姐去拾柴火。等全家人都睡下了,我才蹲在灶台边,借着灶膛里未熄灭的火星写作业。有一年冬天,灶火熄了,我就凑到煤油灯下看书;灯油耗尽后,我就摸黑默背课文。村里大多数孩子小学毕业就下地干活,能读完初中的寥寥无几。而我不但坚持读完初中,还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那天邮递员送来录取通知书时,父亲正扛锄头从地里回来,接过信封的手直打颤,逢人便骄傲地说:“俺家守业要去县城念高中了!”

高中三年,我住在集体宿舍,十四个人挤一间屋,冬天没有暖气,只能裹着两床薄被睡觉。食堂饭菜是玉米面窝头配咸萝卜,偶尔喝上一碗玉米糊就算改善生活。我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背书,晚上自习室熄灯后,就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做题。1982年高考结束后,我心里忐忑不安,填报志愿时选了一所西北的轻工学院,学造纸工程。不是因为热爱,而是觉得只要能跳出农门、迁走户口,干什么都行。当录取通知书寄到家中,母亲杀了家里唯一一只下蛋母鸡炖汤庆祝。我捧着整碗鸡汤,眼泪止不住地流——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喝到属于自己的整碗鸡汤。

1986年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江南一座城市的国营造纸厂,进入生产技术科工作。那时造纸厂是市里重点企业,上千名职工,车间机器轰鸣,空气中弥漫着纸浆味道。作为少有的大学生,我成了厂里的“香饽饽”,不仅技术问题常被请教,工会阿姨也热心为我介绍对象。后来我认识了同厂女工小陈,她是城里人,父母是中学教师,却从不嫌弃我农村出身和微薄工资。1988年我们结婚,婚房是厂里分的一间小平房,家具是我和同事一起动手打的,彩礼只送了两卷厂里产的书写纸。小陈从未抱怨,她说:“日子是两个人慢慢过出来的,急不得。”

在造纸厂一干就是九年。工资不高但稳定,我和小陈省吃俭用,先买了黑白电视,后来换成了彩色的。可到了90年代中期,厂子效益每况愈下,订单减少,工资常拖欠,甚至发过卫生纸抵薪。我心急如焚,想调岗无门路,辞职又怕失业,只能咬牙坚持。一次给父亲打电话,他说:“守业,不行就回来吧,家里还有几亩地,饿不着你。”我听着这话几乎落泪,仍强忍着说:“爸,我再等等,会好的。”

转机出现在1995年夏天。小陈的姑父在市民政局工作,一次吃饭时问我愿不愿意换工作,说社会事务科有空缺,可以帮忙推荐。我当时激动得筷子差点掉落——机关单位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地方!我毫不犹豫答应下来。接下来几个月,跑手续、考试、体检,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生怕机会溜走。同年冬天,我正式调入民政局社会事务科,从穿工装的技术员,变成穿衬衫西裤的机关干部。

刚入职时什么都不懂,我跟着老同事学习写材料、办婚姻登记、整理优抚档案。下班回家也不闲着,抱着政策文件看到深夜,笔记本记满了厚厚几本。2007年公务员法实施后,我顺利转为正式公务员。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城市车流,我鼻子一酸——若当年错过那次机遇,或许此刻还在为工资发愁,甚至早已回到农村种地。

几年后造纸厂改制,被外地老板收购,许多老同事下岗,有的摆摊卖菜,有的打零工度日。小陈虽留了下来,但身份变为私企员工,收入降低且加班频繁。每每想起这些,我都深感幸运。倘若当初稍有犹豫,今日境遇恐怕截然不同。

在民政局这些年,我没谋求高升,只求踏实做事。办理婚姻登记多些耐心,整理档案更加细致,接待群众多解释几句。平凡的日子里,内心始终安稳。2021年单位评职级,我凭借多年表现晋升为四级调研员。2023年9月,我光荣退休,工龄整整三十七年,每月退休金八千一百余元。相比一直在机关的老同事,这笔钱不算高,因前九年在企业参保标准较低。但我毫无遗憾。

有时我会去原造纸厂旧址走走,那里如今已是城市公园,曾经的车间变成了健身广场。但我仍记得机器轰鸣的声音,记得与同事们并肩工作的岁月。若非当年走出农村,若非抓住那次调岗机会,我的人生必将完全不同。努力固然重要——若不苦读,考不上大学;若不在岗位尽责,也难赢得信任。但机遇同样关键,1995年的那次转折,让我明白:有些机会一生仅此一次,必须紧紧抓住。

如今我常对儿子说:既要埋头苦干,也要抬头看路。遇到良机,切莫迟疑,该争取时就全力争取。因为命运的转机,往往就在那一瞬间的决定之中。

来源:晓妙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