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2日,中国教育后勤协会在京发布“2024年度百所高校后勤服务软实力动态竞争力指数”。北京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郑州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在该指数综合排名中名列前茅。
9月12日,中国教育后勤协会在京发布“2024年度百所高校后勤服务软实力动态竞争力指数”。北京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郑州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在该指数综合排名中名列前茅。
据介绍,项目课题组通过专家研讨、获取整理大数据、开展问卷调研等方式,对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和31所各地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在后勤服务方向、服务能力、服务手段、服务效果等方面的数据进行了全面梳理,并基于“理念引导力、效能推动力、整合传播力、服务创新力”四个维度,构建了“百所高校后勤服务动态竞争力评价体系”,最终测度计算出了“2024年度百所高校后勤服务动态竞争力指数”。该指数旨在梳理行业发展态势,以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各校后勤服务的成果、经验及创新之处进行合理量化分析,挖掘教育后勤大数据的参考价值和应用价值,持续发挥大数据技术和科学评价体系在教育后勤领域的应用效果。
中国教育后勤协会会长刘建平指出,高校后勤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撑,其服务理念是否先进、运行模式是否高效、师生体验是否称心,直接关系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关系到校园的和谐稳定,更关系到人才培养的实际成效。他强调,指数的价值,重在应用,关键在转化。一是要深挖范式经验,发挥引领价值,全面提升行业基准线;二是要强化标杆意识,立足区域带动,争做创新排头兵;三是要倡导互学互鉴,立足校情转化,激发内生新动能。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二级巡视员于洋指出,高校后勤软实力的内涵应包含以人为本的服务力,把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及满意度作为核心评价指标;文化浸润的育人力,要把后勤工作深度融入到高校三全育人和大思政工作格局中;科学高效的治理力,着力构建现代后勤治理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技术驱动的创新力,通过数字化转型引领后勤服务变革和品质提升;引领示范的品牌力,不断塑造有辨识度的后勤品牌,尤其要善于通过智能化,让新技术成为后勤传递和增进师生福祉的有力工具。
中国教育后勤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后勤研究院院长牛维麟介绍,持续开展后勤服务软实力指数研究和成果发布是中国教育后勤协会创新引领行业发展和打造教育后勤国家级智库的重要举措。自2021年首次发布以来,该指数已连续四年成为洞察行业趋势、引领发展方向的“风向标”和“助推器”。
当天,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郑州大学的代表,分别围绕各自后勤服务的优势领域进行了经验分享。
来源:现代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