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3月31日,云南临沧临翔至清水河高速公路(简称临清高速)控制性工程——王家寨隧道实现精确贯通,航天检测在其中参与了地质超前预报工作。
2025年3月31日,云南临沧临翔至清水河高速公路(简称临清高速)控制性工程——王家寨隧道实现精确贯通,航天检测在其中参与了地质超前预报工作。
临清高速是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通道连接线和中缅国际陆路大通道的重要路段,也是云南省“五出境”的国际大通道之一。王家寨隧道更是占据着这条高速的咽喉之地。
精细检测、精准探测,航天检测三次为王家寨隧道“精心体检”,为隧道贯通贡献一份安全保障。
险且艰,共破难关王家寨隧道左幅8010米、右幅8040米的隧道,均需穿越2300多米第三系粉细砂半成岩特殊不良地质,包含3段强富水高水压核心区,最大水压约1.5兆帕。其中之险、施工之难不言而喻,给隧道的掘进带来了重重考验,面对地层含水量较低处于饱水状,围岩呈软塑状态,隧道开挖易产生点滴状、淋雨状出水,局部产生涌流状出水的情况。
王家寨隧道进口端纵断面地质分析图
2022年7月,受业主委托,公司采用地质雷达三维探测技术对正在施工的王家寨隧道进口左右幅部分段水文地质情况进行超前探测,以掌握隧道工程周边围岩水文地质状况与风险点。
此前,公司地质专家董庭宽老师就与公司技术团队到王家寨隧道开展实地调查,结合区域相关地质材料综合分析后,得出此地条件极其复杂,易导致隧道围岩坍塌、冒顶、地表发生塌陷坑的结论。
公司地质专家董庭宽老师与业主交流
在探测工作中,公司探明了主要影响隧道施工的周边围岩含水异常区分布及围岩裂隙水径流形态,绘制横断面水文地质分布图,并给出后续施工建议,帮助掌握地质情况的动态。
困复厄,继续攻坚2023年1月18日,左幅掌子面某段发生小规模突泥涌水灾害,引起了施工方的重视。自隧道开工以来,几乎每年都有大规模突泥、涌水事件发生,不仅影响了隧道掘进的进度,还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加大了施工难度。
于是,受业主委托,我司技术人员赶赴现场,采用地质雷达三维探测技术对正在施工的王家寨隧道进口左幅灾害点以及右幅风险点就水文地质情况进行超前探测,以查明隧道工程周边围岩水文地质状况及本次突泥涌水情况。 地下空间三维探测车此次进行探测工作的是航天检测自主研发的地下空间三维探测车,车上搭载了控射象扫雷达,大功率低频雷达全自动仰角波列相位旋转扫描,展开后可以在地下空间进行探测,具有全域空间覆盖、大探深、非接触、抗干扰、弱信号提取、物性智能识别等优点。
在探明的八处富含水点中,找到了位于灾害点里程前后洞身右上方异常区,是诱发本次掌子面突泥涌水的直接原因。王家寨隧道进口地质雷达三维成像探测综合结果图
工程进度来到2023年6月后,隧道开挖进入到富水段最攻坚阶段。
突破富水区到了最紧要关头,虽不断加强超前帷幕注浆与降水井泄水工作,但掌子面涌水、溜坍现象仍不时出现,隧道掘进仍面临较大安全风险。
受业主委托,公司于9月再次携地下空间三维探测车到王家寨隧道开展探测工作,再次详细地给出探测结果,为业主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当王家寨隧道顺利贯通,航天检测在其中的探测工作就有了特别的意义。这条深埋地下的超长隧道,终于在“泥与水”的考验中亮相于世界。
航天检测人以精益求精、勇攀险峰的姿态,将未知的挑战转化为可破解的答案。横断山脉的崇山峻岭见证着:纵然地质屏障重重,隧道贯通的步伐始终向前。未来,更多穿山越岭的工程将在航天检测技术助益下,迎来胜利贯通!
END◆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国家级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
◆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王思敬院士工作站
◆许厚泽院士工作站
◆蒋树屏隧道工程安全专家工作站
◆云南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云南省企业技术中心
◆云南省“金种子”企业
◆昆明市企业技术中心
◆昆明市企业科技创新中心
◆昆明市科技创新团队
◆获“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等20+奖项
◆10+地方标准编制
◆交通运输部品质工程攻关技术支撑单位
◆高新技术企业
◆第三方评价排名“全国第三方检测机构50强”
◆纳税信用A级企业
来源:动态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