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他说出"任何雇佣华与华的公司都显得缺乏判断力"时,直播弹幕瞬间分成两派,有人忙着截图发朋友圈,有人疯狂刷礼物支持,还有人直接打电话给市场部同事:“快看直播!咱们合作的供应商被点名了!”
昨晚,老罗的直播间又炸了。这位直播界的"相声演员"突然切换成战斗模式,对着知名营销公司华与华就是一通猛烈输出。
当他说出"任何雇佣华与华的公司都显得缺乏判断力"时,直播弹幕瞬间分成两派,有人忙着截图发朋友圈,有人疯狂刷礼物支持,还有人直接打电话给市场部同事:“快看直播!咱们合作的供应商被点名了!”
事情要从9月14日那个充满火药味的夜晚说起。罗永浩在卖货间隙突然开启吐槽模式,用"没有是非和正义感"这种重话评价华与华,更直接甩出"臭牛X"这样的暴击三连。要知道在广告圈,华与华可是给西贝、蜜雪冰城做过现象级案例的"大神级"公司。
老罗这波操作,就像在米其林餐厅门口摆摊卖烤冷面,还拿着喇叭喊"他们的菜都是预制菜"。
更刺激的是,华与华创始人华杉早就给老罗贴过"网络黑嘴"的标签。这场隔空互怼就像高手过招,你扔我一个回旋镖,我反手就是暴雨梨花针。现在吃瓜群众最关心的是:广告公司接活到底该不该"投标比稿"?甲方爸爸选合作伙伴,到底要看实力还是看气质?
华与华有个很出名的原则——不投标、不比稿。简单说就是客户别想搞"选妃式"招标,看对眼了直接牵手合作。这就像相亲市场上有人放话:“要见面就先确定关系,别拿我跟其他相亲对象对比”。支持者觉得这是专业自信,反对者吐槽这是霸王条款。
老罗炮轰的正是这点,他觉得这种"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架势,容易让行业形成小圈子垄断。但业内人偷偷告诉我,顶级设计公司确实有不比稿的底气。就像你想请周杰伦写歌,总不能让他先交demo参加海选吧?这里面的矛盾在于,当创意变成玄学,甲方怎么判断自己不是冤大头?
这场骂战最精彩的部分,是扯出了"是非观"和"正义感"这种大词。老罗认为华与华的服务缺乏价值观筛选,给钱就干活;华与华方则强调商业合作的专业边界。就像有人指责厨师不该给黑心餐馆供菜,厨师却说"我只管菜好不好吃,店正不正规是监管部门的事"。
这种争论在直播时代特别有意思。你看现在主播带货,连螺蛳粉都要讲究"三代祖传工艺",奶茶得强调"创始人亲自试喝300次"。消费者越来越吃"价值观营销"这套,逼得品牌方选合作伙伴时,不光看作品还得查"成分表"——你这公司三观正不正?老板有没有黑历史?去年给谁做过案子?
这场风波最慌的可能是企业市场部。以前选广告公司就像找装修队,比方案、看报价、查资质三步走。现在突然有人告诉你,不比稿的公司才高级,比稿的公司都是乙方内卷。这就好比买房中介说:“真正的好房源都不挂上网,得靠熟人介绍”。
但现实是,90%的甲方根本分不清"专业自信"和"店大欺客"的区别。有个做餐饮的朋友跟我说,他们去年选营销公司时就遇到这种困惑:不比稿的公司开口就是500万起做,让先打款再看方案;比稿的公司倒是殷勤,可交出来的方案看着像模版批量生产。最后他们选了第三家——老板女儿在4A公司上过班的本地小团队。
这场看似突然的掐架,其实暴露了广告行业水深火热的变革。传统4A公司被短视频团队挖墙脚,咨询公司跨界抢生意,连老罗这种超级IP都开始用直播间拆同行台面。有个数据特别有意思:2024年甲方在社交媒体内容制作上的预算,首次超过了传统电视广告投放。
现在的品牌营销就像在玩真人吃鸡游戏,既要会拍电影级广告片,又要懂直播间憋单话术,还得给老板策划出圈热搜。华与华代表的"顶层设计派"和老罗代表的"实战带货派",本质上是在争夺新时代的话语权。就像武侠小说里的气宗和剑宗之争,一个说"内功深厚才能笑到最后",一个喊"剑招犀利才是硬道理"。
就在我写这篇文章时,朋友圈又刷到新动态:某新消费品牌宣布终止与华与华的合作,而老罗直播间当晚的GMV环比暴涨230%。你看,商业世界永远比电视剧精彩,这场大戏的番外篇,可能正在某个商务洽谈室或者直播间悄悄上演。
来源:烟台鹤立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