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损失500万!西贝创始人贾国龙道歉:应对方式有错,向胖东来学习,讽刺老罗是网络黑嘴!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5 20:20 1

摘要:要知道,西贝可是全国有370多家门店的大餐饮品牌,生意一直不差。

三天亏掉五六百万,西贝差点被罗永浩一句话整崩!

要知道,西贝可是全国有370多家门店的大餐饮品牌,生意一直不差。

可偏偏赶上“预制菜”这个敏感话题,被罗永浩在微博上公开点名:

“全是预制菜,还卖那么贵,太恶心了!”

这一炮直接炸开了锅,网友骂声一片,西贝急得跳脚回应,创始人贾国龙还放狠话要起诉老罗。

结果越吵越大,营业额一天掉100万,第三天直接跌到两三百万,三天加起来亏了将近500万!

最终,罗永浩宣布“停战”,西贝老板也“服软”,承认是应对失误,要向胖东来学习,并称老罗是网络黑嘴、网络H社会。

01 一句吐槽,餐饮圈地震

事情起源于9月10日。

罗永浩下飞机,跟同事去西贝吃了顿饭。结果吃得一肚子火,直接发微博吐槽:

“好久没吃西贝了,发现几乎全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恶心。”

要知道,老罗可是坐拥千万粉丝的网络大V,这话一出,瞬间把西贝推到风口浪尖。

西贝一开始死活不认,说“我们没有预制菜”。可网友不买账,怀疑声反而越滚越大。

9月11日,西贝创始人贾国龙亲自下场,还放狠话:“一定要起诉罗永浩!”

结果这一强硬姿态,非但没扳回口碑,反倒把火烧得更旺。

02 舆论战升级,营业额一泻千里

为了证明自己清白,西贝干脆甩出“罗永浩菜单”,还宣布:

从9月12日起,全国370家门店开放后厨,顾客随便看做菜过程。

但老罗也不是好惹的,当场悬赏10万块征集“西贝用预制菜”的证据,

还在直播里继续吐槽西贝“玩文字游戏”。

一来一回,网友们看热闹不嫌事大,讨论直接炸锅。

可真惨的是西贝自己。

贾国龙透露:

10日、11日,每天少赚100万;

到了12日,每天掉200万-300万;

三天下来,硬生生蒸发了400-500万营业额!

这波“对喷”,几乎是用真金白银在烧。

03 强硬到服软,老板认错了

经过几天的持续发酵,眼看局面失控,西贝终于“低头”。

贾国龙在行业群里发话:

“我应对方式有错,改。顾客虐我千百遍,我待顾客如初恋。

从今往后,西贝打明牌,彻底透明,向胖东来学习。”

与此同时,西贝还解释说所谓的“动员大会”,是为了安抚员工,让大家别被舆论吓到,继续用心做菜。

而罗永浩这边,也算收了手。

9月13日晚他发文:“这事告一段落了。

希望国家尽快出台相关法规,我得忙正事去了。”

这场餐饮界的拉锯战,终于临时打住。

04 预制菜,到底算啥?

这场风波,其实暴露的不是谁对谁错,而是“预制菜”在消费者和餐饮老板眼里压根不是一个概念。

按照官方文件的定义,预制菜指的是:工业化预加工的菜肴,加热或简单烹饪后就能吃。

而贾国龙的说法是:

“所有菜都有预处理工艺,比如红烧肉要提前十几个小时卤,鱼翅要提前几天发制。”

他坚称,按标准算,西贝没有一道是“预制菜”。

但消费者的理解很直接:只有现点现切现炒的才算不是预制。

这个“认知差异”,正是争议的核心。

05 危机公关翻车,典型案例

从头到尾,西贝最大的问题不是“用没用预制菜”,而是:危机应对完全没跟上节奏。

复盘下来,西贝至少三处失误:

老板亲自下场,堵死了回旋余地;

说话太硬,情绪化,容易激怒网友;

完全照搬标准,忽略了消费者最朴素的认知。

重要的是:贾老板忘了一点,最早的罗永浩是用户,非“敌人”。

如果他把罗永浩当着是用户,他应该回应:

对不起,老罗先生,由于我们的失误,影响你的用餐体验,我们接受批评和建议,将积极整改。

这事罗永浩大概也就不了了之。

结果呢,本来只是个体验吐槽,愣是被搞成"敌对"式的“世纪大战”,让品牌蒙受巨大损失。

相较之下,罗永浩的态度就显得更巧妙:

他一直强调“我不反对预制菜,但消费者必须有知情权”。

这句话,正戳到网友心坎里。

06 行业新拐点:透明化是趋势

这场争议虽然闹腾,但也推动了行业规则的进步。

据媒体报道,《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已通过专家审查,很快就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新华社也发文点名:

不怕你用预制,怕你不说实话。消费者要的只是知情权和选择权。”

这或许就是这场风波留给餐饮业最大的启示:

预制菜不是原罪,隐瞒才是。

结尾:

不可否认,西贝是一个优秀的企业,37的历史足以说明一切。

不过,西贝和罗永浩的“预制菜风波”,表面上是一次品牌与网红的交锋,

但本质却揭开了一个行业的痛点:消费者要的不是华丽的定义,而是一句实诚的交代。

餐饮的本质,从来不是概念,而是信任。

你告诉我这是预制菜,但味道好、价格公道,我未必会拒绝;

你非要遮遮掩掩,哪怕食材再高级,顾客心里都会打鼓。

这一战,烧掉了西贝四五百万,但留给整个行业的启示,可能远比钱更重要:

做餐饮,拼的不是谁嘴硬,而是谁敢真实透明。

老罗一句吐槽掀翻餐饮圈,西贝一番折腾交了学费,

最终让所有人看清一个简单的道理:在餐桌上,最贵的调料叫“真诚”。

来源:一盅情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