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家名叫药捷安康的公司,从上市到市值突破1600亿港元,只用了不到3个月的时间。而且就在最近两个交易日里,药捷安康股价涨了近4倍:9月12日上涨77%,9月15日上涨115.58%。
2025年港股医药板块的最强“神话”出现了。
一家名叫药捷安康的公司,从上市到市值突破1600亿港元,只用了不到3个月的时间。而且就在最近两个交易日里,药捷安康股价涨了近4倍:9月12日上涨77%,9月15日上涨115.58%。
对这波暴涨,投资者多少有些摸不着头脑。毕竟,这公司管线没有什么过人之处,短期内也没有产品上市,进度最靠前的适应症未来想象空间也不大。药捷安康曾经在2021年8月、2022年6月、2024年6月三闯港交所,到今年6月23日医药股全面转强之后,药捷安康才终于圆梦,IPO发行价为13.15港元。
药捷安康赶上了好时候,港股创新药板块迎来牛市,它成为最大得利者之一。如今药捷安康市值已达1647亿港元,赶超信达生物、康方生物、科伦博泰等实力选手,成为港股18A市值前五的企业。
投资者论坛早已炸开了锅:“看不懂,根本看不懂!”“搞成击鼓传花了”“再努力一下市值要超过石药了,这合理吗”。没有人知道这波行情会持续多久,所有人都想知道:它凭什么?
上市不到三个月,市值超过千亿
药捷安康成立于2014年,到现在仍然是一家无产品、无营收、无利润的“三无公司”。2025年半年报显示,药捷安康上半年亏损1.2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6亿元有所收窄。
目前,药捷安康研发进度最为靠前的TT-00420替恩戈替尼,是一款First-in-Class的MTK抑制剂,能够通过靶向FGFR/VEGFR、JAK和Aurora激酶三大关键通路,精准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血管生成及免疫逃逸。替恩戈替尼进度最靠前的适应症是二线治疗胆管癌,目前正在进行注册性II期临床试验,预计于今年下半年完成。
药捷安康表示,这是世界首个且唯一已进入注册临床阶段治疗胆管癌的药物。虽然名头响亮,但胆管癌毕竟是个小适应症。在中国,胆管癌2024年的发病人数为10.66万人。到2027年和2030年,胆管癌患者预计也只有11.42万人和12.16万人。也就是说,替恩格替尼即便在中国成功上市,也撑不住公司的千亿市值。
因此,药捷安康一开始就大手笔地布局了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但即使加上海外市场,胆管癌适应症想象空间同样有限。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全球2024年的胆管癌发病人数仅有29万人。
本就不大的市场,还有不少实力选手。此前,已有佩米替尼、福巴替尼几款FGFR抑制剂相继获批上市,用于治疗胆道恶性肿瘤。这样的情况下,华尔街的分析师对FGFR抑制剂的前景并不看好。拿2022年上市的福巴替尼来说,华尔街分析师普遍预测,2028年其收入也就在5000万美元到8000万美元。
当然,药捷安康的替恩戈替尼除了胆管癌这一适应症,也布局了前列腺癌、乳腺癌等适应症。9月10日,药捷安康发布公告称,替恩戈替尼联合氟维司群治疗经治失败的HR+/HER2-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获批二期临床。但总体而言,这些适应症尚未有亮眼的临床数据出炉,距离真正上市更是遥遥无期。
如果只靠这样一款药物支撑药捷安康当前的千亿市值,无疑说不过去。
还能“牛”多久?
所以问题来了,短短几日内,药捷安康的市值为什么涨得这么夸张?
在部分投资者看来,这或许与其被纳入港股通标的有直接关系。9月8日,港股通标的名单调整正式生效,包括药捷安康在内的等20只股票被纳入其中。
对于上市企业而言,流动性是支撑估值的关键。港股通可以使内地投资者直接参与港股资本市场交易,提高港股上市公司股票的流动性。
与此同时,要想进入港股通,需要具备“市值、业绩、流动性”等诸多要求。市场上也一直存在,进入港股通公司等于优质公司的说法。所以,港股上市公司被纳入港股通意味着得到了权威认证,不少药企在“入通”后股价都会出现比较大的涨幅。
值得注意的是:进入港股通后,药捷安康的流动性并没有太高。9月15日,药捷安康大涨超过100%,换手率也只有4.78%,并不算高,这也说明其背后真实的投资活跃度不像股价表现的那么夸张。
在更多的投资者看来,药捷安康此番暴涨可能还是因为流通盘小。据招股书,药捷安康总股本3.97亿股中,只有1528.10万股可供二级市场交易。这意味着,无需大量真实资金进场,就能显著影响药捷安康的股价,制造出“价量齐升”的虚假繁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