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政协委员提出的“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的重要要求,为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设立“委员履职”专栏,登载二届区政协委员系列履职故事,展现新时代政协委员在高质量履职中所展现的责任担当和履职风采。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政协委员提出的“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的重要要求,为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设立“委员履职”专栏,登载二届区政协委员系列履职故事,展现新时代政协委员在高质量履职中所展现的责任担当和履职风采。
本期委员:区政协委员、上海市申房律师事务所主任 孙鸣民
在静安法治建设的征程中,有这样一位“双重身份”的践行者,他是深耕法律领域的专业律师孙鸣民委员,用精湛业务化解万千纠纷,以履职建言架起法治与百姓的桥梁,用生动的普法实践和务实的履职行动,诠释着新时代法律人“以法护民、以情暖民”的使命担当。
做解纷止争的“法律匠人”,
当法律知识的“传播使者”
对孙鸣民委员而言,法律从来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守护权益的屏障。
深耕房产家事与征收领域多年,孙鸣民委员累计办理数百起复杂案件,摸索出一套“倾听+法律工具”的独特服务模式,多次让破裂的家庭关系在理性沟通中重归平和,被当事人亲切称为“家庭矛盾调和者”;
参与城市更新进程时,他主动为政府提供征收合规流程支持,从法律层面保障被征收群众权益,助力静安实现“征收有温度、更新有速度”;
凭借国际贸易法双学位的专业优势,他还成为沪上企业“走出去”与外资“引进来”的“法律护航者”,成功处理多起海关预归类争议、涉外合同纠纷,为静安区全球服务商计划落地贡献专业力量。
“法律是不同文化间的对话,更是不同需求间的平衡。”这是孙鸣民委员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处理每一起案件的初心。
让法律从“专业领域”走进“日常生活”,是孙鸣民委员始终坚持的另一份责任。他深知,普法就是要把“法言法语”转化为“家常话”。为此,孙鸣民委员撰写《围城内外说法律》一书,以真实案例解析常见法律问题,语言通俗、案例鲜活,不仅获得华东政法大学校长叶青作序推荐,更成为许多家庭的“法律工具书”。
此外,孙鸣民委员还常年做客SMG法治天地频道,在《和大律师面对面》《为我发声吧,律师》等节目中,总能用生活化的语言拆解法律逻辑,让观众“听得懂、用得上”。
2025年,孙鸣民委员进一步推动律所实践“三所联动”机制,带领团队深入静安各社区,参与邻里纠纷调解、家庭矛盾化解,还协助街道建设专业调委会。从写字楼里的律师到社区里的“法律帮手”,他用行动让法律服务真正“接地气、暖人心”。
以专业建言为笔,书写民生改善答卷
“政协委员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作为静安区政协委员、民革上海市委会社法委委员,孙鸣民委员始终将法律人的严谨与政协委员的担当结合,把履职的“根”扎在民生一线。
围绕静安发展中的重点、群众关心的热点,孙鸣民委员多次深入调研,提交高质量提案。
针对征地拆迁中的权益保障问题,他结合多年办案经验,提出“建立拆迁纠纷调解前置机制”“加强拆迁政策透明化”等建议,为规范拆迁流程、维护群众利益提供参考;
关注到法律科技融合的趋势,他又撰写提案,建议推动“互联网+法律服务”在社区落地,让居民不出小区就能享受法律咨询、文书起草等服务。凭借扎实的建言成果,孙鸣民委员连续多年获评“民革静安区委会参政议政工作先进个人”。
在“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中,孙鸣民委员也积极发挥专业优势。他走访多个社区,发现部分社区存在“法律服务资源分布不均”“老年人法律需求难满足”等问题,随即提出“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法律工作站”“组建老年法律服务志愿队”等建议,推动法律服务融入社区生活场景。
不仅如此,孙鸣民委员还主动将律所办公区打造为街道楼宇党建服务站,定期开展“法治进校园”“企业法律培训”等活动,累计组织活动30余场,覆盖群众、学生、企业员工近千人,凝聚起社会力量参与文明创建、法治建设的合力。
“法律工作站的价值,在于把专业资源下沉到社区,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法治的温度。”孙鸣民委员这样说,也这样做。
在法治路上,守好“温暖的底线”
法治道路上,孙鸣民委员收获了诸多荣誉,面对这些认可,他始终保持谦逊:“我不过是法律与生活之间的桥梁搭建者,做的都是分内事。”
在他看来,法治服务的“温度”,藏在每一次与群众的真诚沟通里。在一次免费的法律咨询活动中,一位老人因房产继承问题愁眉不展,孙鸣民委员耐心为其讲解法律规定,帮她梳理解决方案,临走时老人紧紧握着他的手说:“谢谢你,这下我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这样的瞬间,让孙鸣民委员更加坚定:法律不仅要守住“公平正义的底线”,更要传递“温暖人心的力量”。
从初入行业的法学求索者,到如今静安法治建设的中坚力量,孙鸣民委员以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着法律人的“双重责任”——专业上,他精益求精,做百姓信赖的“法律靠山”;社会责任上,他温暖如光,做连接法治与民生的“摆渡人”。
未来,孙鸣民委员仍将带着这份初心,在法律的河流中,载着百姓的信任与期待,继续驶向公平正义的彼岸,为静安法治建设书写更多“有温度、有力量”的答卷。
记者:陈天艺
编辑:梁慧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
来源:上海静安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