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警惕!这件事情别“过火”!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5 19:23 4

摘要:信息过度分享,是指在社交⽹络上发布过多包含个⼈或家庭隐私的信息,⽐如:家庭住址、学校周边、作息习惯等,看似分享⽣活,实则泄露了可以被跟踪或滥⽤的信息。

9月15日至21日

是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主题是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平时大家总喜欢发微博、发朋友圈

在兴致勃勃分享喜悦的同时

也会不经意间泄露一些隐私

为不法分子所利用

保护个人隐私

共筑网络安全防线

需要您的共同参与

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安全科普

信息过度分享是什么?

信息过度分享,是指在社交⽹络上发布过多包含个⼈或家庭隐私的信息,⽐如:家庭住址、学校周边、作息习惯等,看似分享⽣活,实则泄露了可以被跟踪或滥⽤的信息。

风险在哪里?

被诈骗或跟踪不法分⼦能还原家庭住址或上下学路线,通过收集社交信息,有针对性地设计诈骗话术、伪装熟⼈或权威。

⽹络骚扰与跟踪:信息暴露后可能引来围观或恶意评论,带来难以承受的⼼理压⼒与痛苦。公开的地理位置和家庭作息更可能加剧⽹络骚扰甚⾄现实跟踪的⻛险。

影响未成年⼈的安全感:过度曝光让孩⼦的⽣活处处被“注视”,⻓此以往可能会带来焦虑或⾃我压迫。

影响声誉与未来机会:⽆意发布敏感或不当内容,可能影响未来升学、就业甚⾄社交关系。

我可以怎么做?

不是要停⽌分享⽣活,但可以更聪明、安全地进⾏:

发帖前多问⾃⼰

会暴露家庭住址、学校、常去地点、作息时间吗?

如果朋友圈被外⼈看到,会不会造成风险?

设置隐私防线

关闭⾃动地理位置标记。

将内容设置为“仅好友可⻅”或建⽴“家庭群”之类的信任圈⼦。

有的平台⽀持禁⽌⼆次转发,避免内容过度传播。

开启隐私设置

关闭⾃动定位,屏蔽⾮好友查看动态,禁⽌⼆次转发。

晒娃时务必擦除背景⾥的校名、路牌、身份证件等敏感信息。

预设“分享模糊”

晒娃时可以⽤虚化背景、打马赛克、背影等⽅式表现⽣活,但不暴露隐私。

使⽤模糊滤镜、或裁剪敏感细节(校名、校徽、路牌、证件等)都是简单有效的⽅法。

定期清理和管理⾃⼰的“数字⾜迹”

删除不再适合的旧动态和浏览记录。

使⽤平台的隐私设置审查⼯具,及时调整分享范围。

教育孩⼦“数字隐私意识”

让孩⼦理解,⽹络不是匿名空间,家⻓可以与孩⼦共同制定“晒娃”规则,获得共识与信任。

真实案例

中学⽣晒应援却泄露学校信息遭骚扰

成都某初三学⽣在明星超话晒应援照⽚时,⽆意中拍⼊作业封⾯,显露学校和姓名。随之被对⽅粉丝骚扰,家⻓报警处理。

杭州朋友圈暴露接送路线的恶果

犯罪团伙通过朋友圈晒娃照分析出家庭路线,对孩⼦进⾏尾随并实施骚扰,危害了孩⼦安全。

“开盒”泄密案波及师⽣隐私

⾼三学⽣因教师家属⼊住记录被曝光⽆辜被卷⼊“⽹络开盒”,引发学校和家庭复杂舆情和⼼理伤害。

来源:泰州市检察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