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抖音总裁韩尚佑在2025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上宣布,“抖音安全与信任中心”上线,重要的是,网站还首次公开了抖音的推荐算法原理。
这次,抖音和大家“打开天窗说亮话”了。
近日,抖音总裁韩尚佑在2025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上宣布,“抖音安全与信任中心”上线,重要的是,网站还首次公开了抖音的推荐算法原理。
平台算法的透明化,无论是对平台上的创作者,还是我们商家来说,从某种程度来看,都是一个好消息。
抖音首次公开推荐算法原理
用抖音副总裁李亮的话来说,算法很复杂,但不神秘,甚至是可以被理解,被掌控和调教的。
在上述的网站里,抖音面向社会公开了其算法原理、社区规范、治理体系和用户服务机制,以及自家的“Wide&Deep”和“双塔召回”两种推荐算法的主力模型。
具体来看,一方面,抖音辟谣了信息茧房一说,明确表示网红不是平台强推出来的,而是广大用户选出来的,平台也不会“硬推”“强推”内容给用户。
同时,抖音还向用户讲述了它是如何基于用户行为进行个性化推荐的。
个性化推荐算法,好比给每个人量身定制了一个信息“快递员”,能更高效、准确地把合适的信息推送到用户面前,满足每个用户各不相同的需求。
今天,这类算法已广泛应用于电商平台(商品推荐)、视频网站(内容推送)及社交网络(好友/信息流推荐),通过“千人千面”推荐显著提升推荐的精准度和用户体验。
另一方面,韩尚佑在会上还介绍了抖音算法原理,他表示很多人对推荐算法技术存在误解,认为算法是给内容打上对应标签,再给用户打上对应的属性,最后通过数据运算,把对应标签的内容推荐给有对应属性的用户。
他进一步表示,抖音算法是通过一系列神经网络计算,直接预估每一个用户对每一个内容的目标行为,比如点赞、关注、分享、评论的概率,并挑选出概率最大的一部分内容,推荐给用户。
也就是说,用户点赞概率高、评论互动价值高的内容都有机会被优先推荐。
除此之外,抖音还明确,基于多目标推荐系统,平台不再仅关注完播率等单一指标,而是通过长期用户价值、作者成长、平台生态等多目标建模进行综合评估,避免流量过度集中头部内容。
这一点,需要我们商家尤为注意。
毕竟抖音此次主动公开算法原理,从平台自身角度出发,的确一定程度消解了用户对算法的误解,避免了阴谋论的传播,同时也响应了国家自去年11月起开启的清朗专项行动,整治算法黑箱问题。
对商家来说,当算法不再是黑箱、流量变得透明,也有利于我们优化经营动作。
但更重要的是,当平台的流量不再过度集中头部,流量可以得以分散给更多的商家,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
抖音去超头化,扶持店播
去“超头化”,是抖音近两年一项让人并不感到陌生的战略调整。
毕竟在过往的数年时间里,超级头部主播他们牢牢把控着海量的流量资源,在供应链的运作以及品牌营销等关键环节,也拥有着极为强大的议价话语权,几乎主导了整个平台经济的走向。
可恰恰是这类权力失衡的状况,导致平台在电商生态中的主导权慢慢旁落。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不愿意被头部主播“绑架”的平台正在有意削弱头部主播的影响力,对有劣迹行为的主播进行严格管控,张兰、东北雨姐、疯狂小杨哥等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在抖音安全与信任中心最新更新的《网红是平台“强推”出来的吗》公告中,抖音也再次明确表示:
“平台对通过争议流量快速走红的“网红”,会进行严格的评估,对于存在‘虚假营销’‘低俗擦边’‘同质低质’等问题的网红账号,会依法依规,严格限制流量、涨粉、经营变现。”
当然,在平台加速推进去超头化进程的另一边,抖音还在调整流量分配机制,让更多的商家直接面向消费者,全方位扶持店播。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在过去一年抖音3.5万亿人民币的GMV大盘里,货架贡献了40%,店播贡献了30%,超越了达人直播,而百万粉丝以上的大主播对整体GMV的贡献已经压至9%。
这背后,是平台一再鼓励中小商家在抖音自播,并对店播进行流量扶持和政策倾斜。
从去年7月开始,抖音平台就已着手调整流量分配策略,减少对达播的流量扶持,转而加大对高质量短视频内容及品牌自营直播间的流量倾斜。
不久前,抖音集团李亮在微博发文回应张兰被永久封禁后,麻六记旗下多个店铺开播一事时,还直接提到:
“抖音倡导商家通过店铺直播直接与消费者沟通,像麻六记这种借助品牌自播实现销售的模式,平台是欢迎和支持的。对抖音电商而言,店播是主流,平台上开启店播的中小商家数量远超依托达人直播带货的商家。”
在这样的趋势下,就连是那些过去靠着鲜明的个人IP强势出圈的大主播们,如今也不得不踏上转型之路。
就拿消失了200多天后刚刚复出小杨哥来说,近期三只羊就新增了多项许可证,甚至推出了“小杨甄选”APP。
他们似乎正在构建自己的供应链,向自营模式过渡。
从整体态势看,当平台对自身战略进行调整,并在算法层面重新规划资源流向,也就意味着洗牌正式启动。
而在这一过程中,商家也将迎来全新的发展契机。
写在最后
其实,抖音这一系列变革,背后的底层逻辑是相通的。
当流量分配的规则从“黑箱”走向透明,当“超头垄断”逐渐让位于“百花齐放”,这场变革的本质,是平台将生意的主动权交还给了更广大的参与者。
对商家而言,未来的竞争不再是流量的豪赌,而是内容、产品与用户价值的综合较量。
谁能在短视频中精准戳中用户痛点,谁能在直播间里打造独特的消费体验,谁就能在算法推荐的浪潮中占据一席之地。
而中小商家,尤其是那些深耕垂直领域、具备差异化优势的品牌,或将迎来真正的“春天”。
对用户来说,算法透明化意味着更可控的信息环境。平台不再被质疑“操纵喜好”,用户也能通过主动互动,反向“训练”算法,让推荐更贴近真实需求。
这种双向选择,最终将推动内容生态走向多元与优质并存。
抖音的这场自我革命,或许只是互联网平台治理的一个缩影。
当流量霸权被打破,当规则变得清晰,商业的终局注定属于那些愿意深耕价值、尊重用户的玩家。
毕竟,算法的尽头不是数据,而是人心。
此刻,抖音的棋盘已重新布局,而你我,皆是棋手。
来源:大眼聊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