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北京启动初一女生HPV疫苗免费接种#的话题冲上热搜,阅读量突破3.8亿。北京市卫健委宣布,2025年9月起将为全市新入学的初一女生免费接种国产二价HPV疫苗,覆盖人群超15万人。这一政策的背后,是触目惊心的疾病现状——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
最近,#北京启动初一女生HPV疫苗免费接种#的话题冲上热搜,阅读量突破3.8亿。北京市卫健委宣布,2025年9月起将为全市新入学的初一女生免费接种国产二价HPV疫苗,覆盖人群超15万人。这一政策的背后,是触目惊心的疾病现状——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宫颈癌新发病例达15.1万例,相当于每天有414名女性确诊,其中30岁以下患者占比较十年前增长40%。
更令人痛心的是,年轻女性因宫颈癌离世的悲剧仍在重演。2025年1月,30岁同济大学女博士杜梅因癌症去世的消息引发全网哀悼。这位曾两获国家奖学金的优秀学者,在比利时访学期间确诊恶性肿瘤,历经9次化疗仍未能挽回生命。这些案例背后,是生活中被忽视的健康“杀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陈哲提醒:宫颈癌不是“不治之症”,而是“可防可控”的慢性病。避免以下8种高危性行为,科学守护女性健康!
领取陈哲主任推荐《HPV十大常识》
1.性生活过早:在身体尚未发育完全时就开始性生活,此时宫颈黏膜较为脆弱,对致癌物质的抵抗力较低,容易受到人乳头瘤病毒(HPV)等病原体的侵袭,增加宫颈癌发病风险。
2.多个性伴侣:性伴侣多会使女性暴露于多种不同的HPV亚型之下,感染高危型HPV的几率大大增加。而且这种情况下,感染其他性传播疾病的风险也会上升,可能进一步破坏宫颈局部的免疫环境,为宫颈癌的发生创造条件。
3.不注意性卫生:性生活前后不注意清洗,男性生殖器官携带的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容易在性交过程中进入女性阴道和宫颈,增加HPV感染的机会,长期持续感染高危型HPV可能引发宫颈癌。
4.长期吸烟:香烟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会降低身体免疫力,影响宫颈局部的血液循环和组织修复能力。同时,这些有害物质还可能直接作用于宫颈细胞,干扰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基因表达,增加宫颈癌的发病风险。
5.多次人工流产:人工流产会对宫颈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使宫颈局部的防御功能下降,HPV等病原体更容易侵入宫颈组织。此外,多次流产还可能导致子宫内膜变薄,影响内分泌,进一步增加患宫颈癌的风险。
6.长期口服避孕药:长期服用口服避孕药可能会影响女性体内的激素水平,使宫颈上皮细胞发生异常改变。如果同时感染了高危型HPV,可能会增加宫颈癌的发病风险。
7.忽视妇科检查:不按时进行妇科检查,就不能及时发现宫颈病变,如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等。这些病变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逐渐发展为宫颈癌。
8.长期使用劣质卫生用品:使用质量不合格的卫生巾、护垫等卫生用品,可能会接触到一些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可能刺激宫颈,引发炎症。长期的宫颈炎症会增加宫颈对HPV病毒的易感性,进而增加患宫颈癌的风险。
领取陈哲主任推荐《HPV十大常识》
数据来源:
1.“2024年我国宫颈癌新发病例达15.1万例,相当于每天有414名女性确诊,其中30岁以下患者占比较十年前增长40%。”来源:世界卫生组织(WHO)《2024年全球癌症报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4年宫颈癌防治白皮书》
2.“北京市卫健委宣布,2025年9月起将为全市新入学的初一女生免费接种国产二价HPV疫苗”来源:北京市卫健委《2025年HPV疫苗免费接种实施方案》
3.“2025年1月,30岁同济大学女博士杜梅因癌症去世的消息引发全网哀悼。”来源:澎湃新闻《30岁女博士抗癌去世:年轻群体健康警示》
核心参考文献
世界卫生组织《宫颈癌综合防治指南(2025修订版)》第7章
国家卫健委《中国女性生殖健康报告(2024)》附表D-3
北京大学医学部《HPV致癌机制的多维度研究》(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
免责声明:1.个体差异请遵医嘱,特殊人群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2. 文中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和设计图片,我方并非此类图片的原创者,所引用的图片素材的知识产权归原权利人所有,我方对其不具任何权利。3. 因技术手段和获取途径的局限,我方难以查明全部素材的准确来源,无法直接与版权人沟通授权事宜。若在转载中存在引用欠妥或引发版权争议,烦请相关权利方及时知会我方,我方会即刻采取诸如及时删除、合理支付稿酬、发布澄清声明等恰当行动,尽力防止给各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本文指导专家
编辑:于航
图文:于航
监审:高洪刚
来源:开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