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次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与互动学习,增强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与热爱,培育文化自信。活动包括“我在文明村学非遗”主题宣讲、壮族彩绣技艺研学、非遗集市三部分内容。
4月8日,南宁市“文明实践村村行”系列主题活动之“我在文明村学非遗”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活动在武鸣区陆斡镇卢覃村覃签纳福彩绣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开展。
南宁市开展“我在文明村学非遗”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活动。 王媛 摄
本次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与互动学习,增强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与热爱,培育文化自信。活动包括“我在文明村学非遗”主题宣讲、壮族彩绣技艺研学、非遗集市三部分内容。
覃签纳福彩绣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负责人凌金雪介绍武鸣壮族服饰及壮族婚俗礼仪。王媛 摄
“壮族彩绣服饰是在传统壮族服饰和壮锦制作的基础上,通过刺绣的方式,将各种鲜艳的色彩和生动的图案呈现在服饰上。服饰绣品光彩夺目、富有立体感和层次感,彰显民族特色。”在主题宣讲现场,覃签纳福彩绣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负责人凌金雪从壮族彩绣服饰的色彩特点、制作技法、制作工艺、文化影响等方面介绍了武鸣壮族服饰,她还给大家讲解了壮族婚俗礼仪。
灵水壮族歌圩市级传承基地负责人潘龙海介绍武鸣壮族山歌传唱文明乡风的情况。王媛 摄
山歌好比春江水,传唱文明好乡风。活动中,灵水壮族歌圩市级传承基地负责人潘龙海做了题为《武鸣壮族山歌传唱文明乡风》的主题宣讲,讲述了武鸣壮族山歌的特点、种类、唱腔及如何通过山歌传唱文明乡风。现场,陆斡镇卢覃村“绣美守艺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代表李宗武分享了自己的非遗研学心得,讲述自己对“如何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的理解,希望非遗更好地传承下去。
陆斡镇卢覃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代表李宗武分享非遗研学心得。 王媛 摄
覃签纳福彩绣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是一个非遗研学的新阵地,武鸣区陆斡镇打造和运用这个新阵地拓展非遗研学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当天,陆斡镇党委宣传委员覃敏师开展了题为《陆斡镇活用非遗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分享》的主题宣讲,分享陆斡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传承非遗的经验做法。
孩子们开展壮族彩绣技艺研学。 王媛 摄
壮族彩绣以其独特的图案设计、丰富的色彩搭配、以及精湛的刺绣技艺而闻名遐迩,被誉为“指尖上的非遗传奇”。在农家读书角,壮族彩绣技艺研学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志愿者演示壮族彩绣技艺,同学们认真学习,动手实践,在一针一线中感受非遗的魅力。
壮族婚俗展示。 王媛 摄
壮族传统婚俗富有民族特色,历史底蕴深厚,流程繁复而富有情趣,主要包括接亲、送亲、成亲和回门四个环节。在武鸣区壮族婚俗展示研学区,伴随着热闹喜庆的奏乐和欢快的山歌声,身着民族服饰的演员现场展示了壮族婚俗流程,让群众沉浸式体验壮族婚俗。
小朋友品尝生榨米粉。 王媛 摄
清香软糯的五色糯米饭、酸爽开胃的生榨米粉……在非遗集市互动区,工作人员现场展示讲解了壮族五色糯米饭和武鸣生榨米粉的制作流程、技艺,吸引不少群众品尝。互动区还开展了武鸣米花糖、艾馍、灵马鲶鱼、柠檬鸭等非遗项目和民俗项目展示体验活动。“今天的活动不仅让我们玩得开心吃得开心,还让我们体验了民族风情,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参加活动的村民覃女士开心地说。
非遗集市。 王媛 摄
近年来,南宁市围绕传统节日组织开展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努力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与传统文化、非遗传承深度融合,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让“文明实践+传统文化”“文明实践+非遗传承”碰撞出别样“火花”。
来源:瞰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