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5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首场北京“十四五”规划高质量收官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杨秀玲介绍“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人民网北京9月15日电(记者池梦蕊)9月15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首场北京“十四五”规划高质量收官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杨秀玲介绍“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杨秀玲表示,“十四五”规划各项指标进展顺利,高价值发明专利等5项指标好于预期,经济增长、全员劳动生产率、服务贸易等指标符合预期,部署的战略任务、谋划的重大工程全面落地,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北京连续8年位居科研城市全球首位
北京紧紧围绕“四个中心”“四个服务”来布局和推进城市发展,使得中央政务空间形象愈发舒朗庄重。同时,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持续深入,首都文化在传承保护中走向繁荣。国际交往综合承载能力也不断增强,重大国事活动服务保障的常态化工作机制趋于完善。此外,北京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收获突出成效,连续8年位居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全球首位。
这五年,北京还圆满完成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5周年等众多重大活动的服务保障工作。历经7年努力,北京成功举办冬奥会,成为全球唯一“双奥之城”;历时12年,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至此北京的世界文化遗产数量达到8处,位居全球城市第一。
京津冀三地GDP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新时代首个区域重大战略,在三省市共同努力下成果丰硕。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坚定有序,城乡建设用地累计减少150平方公里,超3000家一般制造业企业退出,以此实现了经济结构与空间布局的优化。
北京积极助力雄安新区建设,雄安“三校一院”交钥匙项目已全部开学开诊,并有4000余家北京来源企业在雄安新区开展创业。北京市副中心则从搭建城市框架阶段迈入到全面提升功能品质阶段,市级机关搬迁基本完成,北京艺术中心等成为新的文化地标,环球影城也成为了北京文旅新招牌。
此外,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发展态势良好,京津冀主要城市构建起了1至1.5小时交通圈,区域内医保“一卡通行”得以实现。北京输出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013年70多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840多亿元,年均增幅25%,“六链五群”产业图谱也已编制落地,2024年京津冀三地GDP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经济实力实现大幅跃升 预计五年增量1.4万亿
“十四五”期间,北京坚持稳中求进,精准地实施逆周期调节,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跨越5万亿台阶,五年的经济增量约1.4万亿。2024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2万美元,全员劳动生产率44.4万元/人、居各省区市首位,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碳排放等多项指标也都是全国最优水平。2021-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2%,在减量发展和多种风险挑战的背景下,为我国超大城市转型发展蹚出了一条新路子。
北京打造“人工智能第一城”
北京积极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步伐加快,“三城一区”主平台作用进一步彰显,国家实验室保持高质量运行,全国重点实验室有145家,占全国总量近30%,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稳定在6%左右,处于全球创新城市前列,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的成果数量占到全国一半以上。
产业创新方面,北京打造“人工智能第一城”,累计备案上线大模型158款,约占全国总量的30%,豆包、智谱、kimi等标杆模型性能位居全球第一梯队。商业航天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国有一半的商业航天核心研发单位、上市企业和独角兽企业聚集在北京,“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完成一级动力系统试车。此外,北京还有近200种机器人创新产品在130多种场景中实现应用落地,并实现了 6G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夸父” 量子计算云平台等未来产业领域技术突破。
推出1700余项改革举措深化营商环境改革
北京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推动要素配置更加高效,北京证券交易所开市,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备案交易金额接近100亿元,城市副中心获批成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民营经济发展质量也持续向好,世界500强榜单中北京上榜民营企业数量达到6家,位居全国城市之首。期间,北京还迭代推出1700余项营商环境改革举措,经营主体2021-2024年年均增长6.2%,总量达到268.6万户。
对外开放方面,北京累计实施140余项突破性政策,全市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连续三年超过3.6万亿,服务贸易2021-2024年年均增速达9.4%。新落户国际组织有37家,新设外资企业数量超过8000家,综保区由1个增加至4个。
PM2.5浓度十年降幅达65.9%
北京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精细化治理水平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方面,北京仅用十年左右时间便完成了发达国家三十年的治霾历程,2024年PM2.5平均浓度降至 30.5微克/立方米,相比2013年下降65.9%,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超过90%。
交通出行方面,城市轨道交通新增运营里程152公里、站点95座,公交与轨道50米内换乘比例达到90%,并创新推出了352条通学、通医、通游等公交专线。五环内和城市副中心信号灯已全部联网控制,平均不停车通过率为76.7%,同时通过错时共享等途径,累计提供共享停车位6万余个。
基层治理方面,北京深化接诉即办改革,建立 “每月一题” 机制,针对房产证难办等70余个共性问题展开专项治理,切实解决了一批市民急难愁盼问题。
教育上,北京新增中小学学位超15万个,全市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到70%。医疗领域,北京建成全市统一预约挂号平台,152家医院线上互认181项检验结果、300项检查结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置也不断完善。养老与托育方面,北京共发展养老助餐点2666家,覆盖九成以上城乡社区,普惠托位数量超3.1万个,适龄儿童入园率、普惠园覆盖率均为94%。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