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令人意外的是,贾国龙并没有选择沉默,他不仅通过采访视频进行回应,还声称“按国家标准,西贝100%没有预制菜”,为了证明这一点,他甚至开放了西贝的后厨,允许顾客进入检查冰柜。
2025年9月10日,罗永浩在社交平台上对西贝提出了“预制菜、贵、恶心”的评价。
紧接着,他又将矛头指向苹果配件的定价,随后便开始推广自己的播客内容。
最初,这条关于西贝的评价在网络上并未引发广泛关注,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激起任何水花。
熟悉罗永浩的人或许知道,他从当众砸西门子冰箱开始,就展现出了对流量的敏锐捕捉能力。
本来想借着吐槽西贝的机会再收获一波关注,但没想到过了一夜,这件事依旧没什么人讨论。
在当下信息更新速度极快的网络环境中,各类热点事件层出不穷,一个话题很容易被新的话题覆盖。
如果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当时选择不回应,按照常理推测,这件事大概率会就此沉寂。
可令人意外的是,贾国龙并没有选择沉默,他不仅通过采访视频进行回应,还声称“按国家标准,西贝100%没有预制菜”,为了证明这一点,他甚至开放了西贝的后厨,允许顾客进入检查冰柜。
老实讲,这样的应对方式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在舆论危机处理中,企业通常会谨慎评估每一步行动,避免因不当回应引发更大争议,而贾国龙的做法显然与常规的公关策略背道而驰。
顾客进入西贝后厨后,确实看到了一些现炒的菜品,但同时也发现了不少半成品。冷冻包装的南瓜糊、西兰花、鸡翅,还有配料表中含有多种保水剂且保质期长达18个月的冷冻生鱼,这些都被顾客看在眼里。
在多数消费者的认知里,这些半成品就属于预制菜,如此看来,贾国龙开放后厨的举动,不仅没有证明西贝无预制菜,反而让舆论对西贝更加不利,全网对西贝的负面评价占据了主流。
罗永浩很快注意到了这一变化,他在出差途中临时搭建直播场地开启直播,打出“不反对预制菜,推动预制菜透明化,维护消费者知情权”的口号。
让人没想到的是,这场直播人气极高,短时间内在线人数就大幅增长。
更值得关注的是,此次罗永浩获得了大量观众的支持,这在他以往的言论引发的反响中并不常见。
随着事件的发酵,西贝的营业额出现了明显下滑,但贾国龙表示,即便生意受影响,也要通过打官司来分清是非,这是他一直秉持的价值观。
客观来看,贾国龙坚持维护自身立场的态度有其可取之处,但在舆论漩涡中,一味强调打官司或许并非最佳选择。
此时,消费者更关注的是西贝能否切实保障自身的知情权,以及菜品是否符合自己的预期,而非单纯的对错之争。
其实,在餐饮行业中,使用预制菜或半成品的情况并不少见,像麦当劳、肯德基这样的连锁品牌,汉堡面包、炸鸡块、薯条等食材大多是预制或半成品。
如果按照部分消费者对西贝的评判标准,这些品牌也可能面临类似的争议。
去年娃哈哈和农夫之间也曾出现过因舆论情绪引发的争议,这说明此类事件在行业内并非个例。
很显然,在这些事件中,消费者的情绪往往容易超过对事实的理性判断。
从餐饮行业的经营模式来看,主要存在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从采购食材到烹饪全程自主完成,这种模式更适合小炒类菜品,但由于每位厨师的手艺存在差异,很难实现跨城市连锁经营且保证口味统一。
另一种则是通过中央厨房提前准备好食材和半成品,厨师只需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即可。
西贝采用的部分菜品模式就属于后者,这种模式有利于中式餐厅实现规模化发展,就像肯德基、麦当劳那样在不同城市开设分店且保持口味一致。
在预制菜的定义上,国家相关标准与消费者的认知存在一定差异。
根据去年多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通知》,仅经过清洗、去皮、分切等简单加工且未烹制的食材不属于预制菜,馒头等主食也不在预制菜范畴内,同时预制菜不允许添加防腐剂。
按照这一标准,西贝后厨的部分冷冻食材确实不算预制菜。但消费者对预制菜的理解更为宽泛,只要不是现场制作的食材,都可能被认为是预制菜。
这种认知差异,也是引发此次风波的一个重要原因,值得一提的是,在对西贝后厨的关注中,很多人忽略了其卫生状况。
相较于一些餐厅后厨油渍遍地、卫生条件堪忧的情况,西贝的后厨无论哪家分店都保持着干净整洁,厨师的着装也十分规范。
而且多年前,西贝就采用了透明后厨的模式,让消费者能够看到菜品的制作过程,在餐饮行业中,能做到这一点的企业并不多,西贝在卫生管理方面的表现值得肯定。
关于预制菜,国家也在积极推进相关规范的制定,目前,预制菜标识规定的草案已经过审,预计2027年正式实行。
这一政策的出台,将有助于规范预制菜行业的发展,让消费者更清晰地了解菜品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罗永浩对此也表示认可,这说明推动预制菜透明化是行业内多数人的共识。
回顾整个事件,罗永浩的一句吐槽本未引起太多关注,却因贾国龙的不当应对引发了巨大的舆论风波。
最终,罗永浩借势获得了大量流量和支持,而西贝的经营则受到了影响。
毁掉一个企业可能只需要一场舆论风波,但建设一个企业却需要长期的努力。
在面对舆论争议时,企业更应该冷静分析,采取合理的应对策略,而非激化矛盾。同时,消费者也应保持理性,客观看待餐饮行业的发展现状,共同推动行业朝着更规范、透明的方向发展。
来源:法之生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