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球化浪潮与信息爆炸的时代,思想领域的斗争愈发复杂激烈。新华社近期发布的《思想殖民——美国认知战的手段、根源及其危害》智库报告,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认知战的历史脉络与操作手段。然而令人深思的是,总有一些人故意混淆视听,将我们主动学习马列主
《思想殖民——美国认知战的手段、根源及国际危害》解析之18
在全球化浪潮与信息爆炸的时代,思想领域的斗争愈发复杂激烈。新华社近期发布的《思想殖民——美国认知战的手段、根源及其危害》智库报告,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认知战的历史脉络与操作手段。然而令人深思的是,总有一些人故意混淆视听,将我们主动学习马列主义、第一代领导人出国留学等与"思想殖民"混为一谈。这种论调不仅是理论上的混乱,更是历史观的谬误,亟需我们正本清源,明晰辨析。
一、主动选择与被动强制的本质区别
思想殖民的本质特征在于其强制性与操控性。美国的思想殖民活动是在强烈的战略意图和清晰的战略布局下开展的,通过媒体宣传、信息控制、战略传播和认知塑造等多种手段,试图将美式价值观强加于他国。这种殖民不是平等的文化交流,而是一种精心设计的精神控制,其目的是让被殖民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美国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从而丧失文化主体性和精神独立性。
相比之下,中国对马列主义的学习和接纳完全是自主、自愿、自觉的选择。二十世纪初,中国面临内忧外患,无数仁人志士积极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在各种思潮的碰撞与实践中,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马列主义,不是因为外部强加,而是因为它能够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这种选择是建立在对各种学说进行比较、分析、实践的基础上的理性选择,与被迫接受的思想殖民有着天壤之别。
第一代领导人出国留学也是在国家危难之际的主动求索。他们远渡重洋不是为了接受"殖民教化",而是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先进科学技术和思想理论,以期回国后改变积贫积弱的旧中国。这种向外学习的目的始终是为了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富强,与思想殖民的被动接受形成鲜明对比。
二、理论创新与实践检验的辩证统一
中国在学习马列主义过程中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中国共产党人从未简单地照搬照抄马列主义的条条框框,而是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
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再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马列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不是书斋里的空想,而是在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经历了实践反复检验的正确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更是最好的证明。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数亿人口摆脱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些实实在在的成就充分证明了我们选择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正确性,也与那些被思想殖民的国家所经历的发展困境形成鲜明对比。
三、文化自信与文明互鉴的时代要求
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文化自信成为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种自信不是排外封闭,而是建立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基础上的开放包容。
我们反对思想殖民,但绝不意味着拒绝学习世界各国的优秀文明成果。中华文明历来具有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胸怀和气度。古代的丝绸之路不仅是经贸往来之路,也是文明交流互鉴之路;今天的"一带一路"倡议同样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对话。
关键在于保持主体性和选择性。我们学习外来文化,是要吸收其中有益的成分来丰富和发展自己,而不是全盘接受甚至被同化。这种学习是在保持文化主体性的前提下进行的,与思想殖民的本质区别就在于我们始终掌握着选择权和主导权。
四、认知战场与意识形态斗争的现实挑战
当前,认知领域的斗争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战场。美国通过多种手段在全球推行思想殖民,其战略体系、组织体系、价值体系、传播体系和技术体系已经形成一张覆盖全球的无形之网。这份报告详细揭露了美国如何通过媒体宣传、信息控制、战略传播和认知塑造等手段开展思想殖民活动。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认知战的手段更加隐蔽和精准。社交媒体成为重要战场,算法推荐成为新型武器,深度伪造技术更是让虚假信息难以辨别。面对这些新挑战,我们既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辨别能力,也要加强技术研发,掌握认知战场主动权。
对于那些故意混淆学习与殖民、主动与被动区别的论调,我们要旗帜鲜明地予以批驳。这些论调要么是由于理论上的无知,要么是别有用心地搅乱人心。无论哪种情况,我们都要用事实和道理予以回应,用历史和现实予以证明。
五、坚守真理与开创未来的历史使命
回顾历史,中华民族在漫长的文明发展进程中,始终保持着学习包容与坚守自主的辩证统一。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文化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与中国实际结合,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伟大成功。这种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始终保持着文化主体性和创造性。
面向未来,我们要继续坚持这种既开放又自主的态度。一方面,要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学习借鉴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另一方面,要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保持精神上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特别是在意识形态领域,要牢牢掌握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教育领域是筑牢思想防线的重要阵地。要从青少年抓起,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历史教育和国情教育,培养能够明辨是非、抵制错误思潮的新时代青年。同时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建设,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媒体领域要坚持正确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传播正能量,讲好中国故事。网络空间要清朗起来,依法加强网络管理,遏制错误思潮传播,为广大网民营造健康向上的精神家园。
总之,思想殖民与主动学习有着本质区别,前者是外部强加的精神控制,后者是内部驱动的理性选择。将中国学习马列主义、领导人出国留学与思想殖民混为一谈,不仅是理论上的谬误,也是历史观的扭曲。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增强辨别能力,既反对盲目排外的封闭心态,也反对全盘西化的奴化思维,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要继续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保持文化自信和理论自信,在不断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同时,始终保持精神上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复杂激烈的意识形态斗争中站稳脚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国人民有智慧、有能力在选择中创新,在学习中超越,既不盲目排外,也不迷失自我。这种文化自信和理论自信,正是我们战胜一切思想殖民和精神奴役的最有力武器。让我们擦亮眼睛,明辨是非,共同守护好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MCN微头条伙伴计划##认证作者激励计划#(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来源:大道巴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