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反刍兽疫的症状有哪些?小反刍兽疫怎么预防?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9 11:46 2

摘要:在全球畜牧业蓬勃发展的当下,小反刍兽疫,作为一种对小反刍动物极具杀伤力的疫病,因其高致病性和传播性,长期以来备受关注。小反刍兽疫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发生在小反刍动物上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

在全球畜牧业蓬勃发展的当下,小反刍兽疫,作为一种对小反刍动物极具杀伤力的疫病,因其高致病性和传播性,长期以来备受关注。小反刍兽疫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发生在小反刍动物上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

一、病原、临床症状

病毒特性:小反刍兽疫病毒属于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与牛瘟病毒有相似的抗原性。该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相对较弱,对热、紫外线和一般消毒剂敏感。

流行病学,易感动物:主要感染山羊、绵羊、羚羊、鹿等小反刍动物,其中山羊最为易感。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如患病动物与健康动物的鼻对鼻接触;也可通过间接接触传播,如经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器具等传播,还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流行特点:本病多呈地方性流行,在新疫区可呈暴发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临床症状,潜伏期:通常为 4-6 天,最长可达 21 天。

症状表现: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温和型、标准型和急性型。温和型病例症状较轻,仅表现为轻微发热、流鼻液等,一般可自行恢复。标准型病例症状较为典型,病初体温升高至 40-42℃,持续 3-5 天,精神沉郁,食欲减退,鼻镜干燥,流浆液性或脓性鼻液,咳嗽,呼吸急促。口腔黏膜充血、糜烂,继而形成溃疡,严重时可蔓延至整个口腔和咽喉部,导致吞咽困难。病羊还会出现腹泻,粪便呈水样,带有黏液或血液。急性型病例病情发展迅速,在出现上述症状后,很快因严重的呼吸困难、心力衰竭或败血症而死亡,病程一般为 1-2 周。

预防小反刍兽疫推荐使用畜小牧的:清温太保,畜小牧的清温太保可以消炎、杀菌、抗病毒,快速提高机体免疫力,多用于畜禽的病毒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畜禽清温,母畜可用!

二、病理变化、诊断

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黏膜充血、出血,有大量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肺部可见不同程度的实变、淤血和水肿。

消化道:口腔、食道、胃肠黏膜有出血点、糜烂和溃疡,尤其以皱胃和小肠最为严重。

淋巴系统: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切面呈大理石样外观。

临床诊断: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但由于小反刍兽疫的症状与牛瘟、口蹄疫等疾病有相似之处,因此需要进行实验室诊断以确诊。

实验室诊断:常用的方法有病毒分离与鉴定、血清学检测(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琼脂扩散试验等)、分子生物学检测(如聚合酶链反应、实时荧光定量 PCR 等)。

三、防控措施

疫苗接种:是预防小反刍兽疫的有效措施。目前我国使用的小反刍兽疫疫苗为弱毒疫苗,免疫效果良好。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羊舍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合理调整饲养密度,保证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卫生,增强羊只的抵抗力。

严格检疫:加强对小反刍动物及其产品的检疫监管,严禁从疫区引进易感动物,防止疫病传入。

疫情处置:一旦发生疫情,应立即按照《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采取封锁、隔离、扑杀、消毒、无害化处理等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综上所述,小反刍兽疫给小反刍动物养殖业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但通过全面落实疫苗接种、饲养管理优化、严格检疫把控以及科学有效的疫情处置等综合防控措施,我们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其发生风险,守护小反刍动物的健康,保障畜牧业的稳健前行。

来源:牧大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