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2月以来,互联网平台掀起的外卖大战,激活了万亿即时零售市场,由此带来了海量订单,让第三方即时配送成为“隐形赢家”。这从顺丰同城上半年财报中可见一斑:营收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2.36亿元,同比增长48.8%;净利润同比增长120.4%至1.37亿元,创
今年2月以来,互联网平台掀起的外卖大战,激活了万亿即时零售市场,由此带来了海量订单,让第三方即时配送成为“隐形赢家”。这从顺丰同城上半年财报中可见一斑:营收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2.36亿元,同比增长48.8%;净利润同比增长120.4%至1.37亿元,创历史新高。顺丰同城的业绩爆发,恰是第三方即配模式在产业升级中的价值印证。
需求红利与结构突围:
百亿营收的双重驱动
顺丰同城百亿营收的达成,首先得益于即时零售赛道的爆发式增长与自身业务结构的精准优化。根据商务部的《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24)》预测,2025年中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将超过1.5万亿元,预计2030年将扩大至2万亿至3.6万亿元区间,年均增长预期约25%。这种行业级的扩容为顺丰同城提供了广阔的增长空间,其期内同城配送服务订单量同比增长超50%,直接推动收入规模快速提升。
在餐饮外卖领域,顺丰同城延续了高增长态势,尤其是茶饮品类表现尤为突出,配送收入同比增长105%。这一数据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反映出公司在连锁餐饮客户服务方面的深厚积累。通过为头部连锁餐饮品牌提供多渠道订单集中化管理及配送服务,顺丰同城建立了稳定的服务能力,能够高效承接行业扩容带来的增量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在某些因“非理性竞争”导致利润率大幅下滑的平台背景下,顺丰同城通过与多平台合作的模式,有效规避了单一渠道依赖风险,保持了餐饮即配业务的健康增长。
非餐场景的突破成为顺丰同城业务结构优化的关键支点。上半年非餐场景收入同比增长28.6%至21.42亿元,其中面向商家的非餐场景收入更同比增长35.3%。这一增长与即时零售市场的多元化趋势高度契合,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5年即时配送订单量将达795亿单,第三方配送订单量为163亿单,第三方配送渗透率有望提升至20.5%。顺丰同城在商超便利、医药、母婴等品类均取得高双位数增长,其中与头部商超客户的合作份额和收入持续提升,同时地区性连锁商超便利客户表现抢眼,多个核心本地大客户收入快速增长。这种全品类布局不仅降低了对餐饮外卖的依赖,更构建了抵御行业周期波动的能力。
下沉市场的深度渗透为营收增长注入新动能。随着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发展即时零售等新模式”,商务部将县域即时配送网点覆盖率目标设定为98%,下沉市场成为即时配送的新蓝海。顺丰同城敏锐把握这一趋势,上半年下沉市场面向消费者的同城配送收入快速提升。与一二线城市不同,下沉市场人口分散、需求多元的特点要求配送服务商具备更强的灵活性和成本控制能力。顺丰同城通过优化网点布局和运力调配,在县域市场建立了差异化竞争优势,这部分业务将成为未来增长的重要引擎。
13.12亿元的消费者同城配送收入虽占比不高,但12.7%的增速与下沉市场的快速拓展,显示出C端业务的巨大潜力。
生态博弈中的中立价值:
从运力补充到供应链伙伴
在平台型企业激烈厮杀的“外卖大战”中,顺丰同城的第三方中立定位展现出独特的战略价值,这种价值不仅体现在运力补充层面,更升华为深度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上半年面向商家的同城配送服务实现收入约44.67亿元,同比增长55.4%,平台上的年活跃商家规模同比增长55%达到85万,这些数据印证了市场对其中立性的高度认可。
与顺丰控股的协同效应构建了独特的生态壁垒。双方共同打造的“仓储+转运+同城即时配送”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上半年为月结客户带来的外部增量收入达2.08亿元,同比增长29.5%。这种协同模式在当前市场环境中显现出显著优势:一方面,顺丰控股的物流网络为顺丰同城提供了稳定的订单来源和基础设施支持;另一方面,顺丰同城的即时配送能力又增强了顺丰控股整体解决方案的竞争力。顺丰同城的开放合作模式,既避免了重资产投入的风险,又能灵活对接各类平台需求,在“烧钱”成风的行业竞争中实现了盈利增长。
全场景服务能力成为获取头部客户的关键筹码。在餐饮领域,顺丰同城为连锁品牌提供多渠道订单管理服务;在零售领域,开发了仓店小时达、全城长距离接驳等定制化服务;在医药领域,与全国头部连锁药房深化合作,多个客户订单量突破新高。这种全场景覆盖能力使其能够满足不同行业的特殊需求,例如医药配送对时效性和温控的严格要求,商超零售对退换货的逆向物流需求等。
与流量平台的深度合作打开了增长空间。顺丰同城把握流量平台积极布局即时零售的行业趋势,全面覆盖直播电商、商超小时达、私域零售等多种到家场景。这种合作模式在抖音、快手等内容平台加速布局本地生活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抖音通过探店视频嵌入“30分钟达”按钮,快手联动达达实现“直播带货—分钟级配送”闭环,都需要第三方配送服务商的支持。顺丰同城的中立定位使其能够同时服务于多个流量平台,而不必受制于单一生态,这种灵活性使其在流量格局重构中占据有利位置。
技术重构成本曲线:
AI与无人配送的效率革命
顺丰同城的盈利增长并非简单依赖市场红利,而是建立在技术驱动的效率提升基础之上。通过持续推进运营数字化和AI决策智能化,公司在行业价格战加剧的背景下实现了成本优化与服务升级的双重目标。期内经调整净利润约1.6亿元,同比增长139%,这一数据背后是科技和精益管理推动的运营底盘提质增效。
AI大模型的多场景应用成为降本增效的核心引擎。顺丰同城在骑手管理、站长服务、智能客服、商户运营等方面都部署了自研AI智能体工具,这些工具通过数据分析优化了运力调度、路径规划和客户服务等关键环节。在骑手管理方面,AI系统能够根据订单密度、天气情况等动态因素预测运力需求,实现精准排班;在路径规划上,通过算法优化减少无效里程,提高配送效率。这种技术投入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尤其在行业面临人力成本上升的压力下更显珍贵。2025年饿了么与骑手签订的协议中约定小时劳动报酬不低于25元,逐步取消超时扣款,反映出人力成本刚性上涨的趋势。顺丰同城通过AI技术提升人效,有效对冲了成本压力,这是其利润率逆势提升的重要原因。
“骑手+无人配送”的混合生态重塑了最后一公里配送模式。截至6月底,顺丰同城累计超过300台无人车投入日常运营,覆盖全国60多个城市,月均活跃行程约2万趟。这些无人车重点承担同城短途接驳和网点集散配送环节,与骑手的末端配送形成互补。这种模式在应对夜间、节假日、购物节高峰等特殊场景时表现突出,上半年最后一公里配送收入同比大增56.9%至44.57亿元,揽收环节支持服务订单量同比增长超150%。无人配送的规模化应用不仅缓解了高峰时段的运力紧张,更降低了长期运营成本。
在即时配送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精耕细作”的关键阶段,顺丰同城的半年度业绩报告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发展样本。当平台型企业深陷补贴依赖的泥潭时,顺丰同城证明了第三方即配模式可以通过需求捕捉、生态协同和技术创新实现高质量增长。其百亿营收的背后,是对即时零售多元化趋势的精准把握,是第三方中立定位在生态博弈中的价值彰显,更是技术创新对行业成本曲线的重构。
随着即时零售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第三方配送渗透率不断提升,顺丰同城的增长逻辑将得到进一步验证。对于整个行业而言,顺丰同城的盈利示范意义重大——在“外卖大战”的喧嚣之外,通过效率提升和价值创造实现可持续发展,或许才是即时配送行业的终极出路。
来源: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