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联动”打造大荔瓜果调解新样板——大荔县司法局创新机制化解瓜果矛盾纠纷工作综述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5 15:30 1

摘要:初秋的渭北平原,大荔县的枣园里,新鲜的冬枣挂满枝头,果农们忙着采摘装箱,河南、山西等地的客商穿梭其间,满载瓜果的货车沿着乡村公路驶向全国——这幅热闹的丰收图景,是“瓜果之乡”大荔县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动缩影。作为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的农业大县,大荔县坐拥黄、洛、渭三

初秋的渭北平原,大荔县的枣园里,新鲜的冬枣挂满枝头,果农们忙着采摘装箱,河南、山西等地的客商穿梭其间,满载瓜果的货车沿着乡村公路驶向全国——这幅热闹的丰收图景,是“瓜果之乡”大荔县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动缩影。作为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的农业大县,大荔县坐拥黄、洛、渭三河汇流的沃土,150万亩耕地孕育出82万亩特色时令水果,种植规模全省第一;其中冬枣产业更是撑起县域经济“半壁江山”,42万亩种植面积年产超73万吨,年产值突破97亿元,成为果农增收致富的“金果子”。

然而,丰收的喜悦背后,也曾藏着纠纷的烦恼:果农与客商因收购价谈不拢红脸,物流公司因运输损耗遭索赔,包装商与种植户因品质争议闹矛盾……随着瓜果产业规模化、市场化加速,多方主体在交易环节的矛盾逐年增加,不仅让群众闹心,更给产业发展“添堵”。近年来,大荔县司法局深耕新时代“枫桥经验”县域实践,主动扛起司法行政职责,针对4月至10月瓜果集中收获期的纠纷特点,创新构建“联、研、竞、查、调、访、宣”七步联动调解机制,精准排查化解瓜果矛盾纠纷,用专业法律服务为“瓜果之乡”筑起平安屏障,让丰收的喜悦始终洋溢在群众脸上。

聚合力 防未然

构建全链条纠纷预防体系

“事情发生后,看着棚里受损的冬枣,我又急又气,整夜睡不着觉,多亏调解小分队及时上门,帮我解决了烦心事!”安仁镇冬枣种植户张鹏(化名)想起2025年6月的那场纠纷,至今仍忍不住感慨。当时正值冬枣生长关键期,同镇农户黄军(化名)灌溉自家农田时,因一时疏忽未及时查看水情,导致水流溢出,径直淹了张鹏的温棚与冷棚,棚内冬枣大面积受损。

张鹏发现后立即找黄军协商,黄军虽承认跑水事实,却在赔偿金额、责任划分上与张鹏争执不下,双方越吵越僵,眼看邻里情分要闹僵。情急之下,张鹏找到南湾村调委会求助,调委会第一时间联系镇联调中心,县司法局牵头的调解小分队当天就赶到现场。

队员们先到受损棚内查看冬枣伤情、核算损失,再分别与两人“背靠背”沟通:一边给黄军讲法律中“财产损害赔偿”的相关规定,明确其疏忽应承担的责任;一边劝张鹏多体谅邻里难处,合理提出赔偿诉求。经过多轮“面对面”协商,最终促成双方签订调解协议——黄军按实际损失赔偿张鹏经济损失,两人握手言和,邻里关系也重回和睦。

这起纠纷的高效化解,正是大荔县司法局以“联”为基、以“研”为要,深耕矛盾源头预防的生动缩影。

在“联”字上做文章,大荔县司法局依托镇级矛盾纠纷调委会,统筹综治、法庭、派出所、信访等部门力量,推动构建“党委领导、政法协调、司法主导、社会协同”的联动工作格局。针对不同层级纠纷,成立瓜果纠纷调解小分队,进一步细化响应机制:指导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聚焦邻里间小额瓜果交易争议,确保第一时间上门劝导;统筹司法所牵头镇调委会处理季节性收购纠纷;对可能激化的矛盾,则第一时间汇报党委、政府,防止了瓜果矛盾纠纷激化升级,实现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对司法行政机关的满意率。

在“研”字上求实效,大荔县司法局牵头建立“横向贯通、纵向联动”的信息对接机制:横向上主动对接市场监管、农业、公安等部门,参与全县冬枣巡查活动,及时了解客商、物流企业实力及信誉度,对失信主体及时纳入“重点关注名单”并同步预警;纵向上组织镇、村两级调解力量召开研判会,结合道路运输状况(如雨季是否易堵车)、市场价格波动(如周边产区是否集中上市)等因素,提前制定应对预案。每年瓜果上市前,大荔县司法局开展“护果行动”,组织专业人员对合同文本进行规范指导,从源头减少纠纷诱因。

强攻坚 提效能

推进多维度纠纷化解矩阵

“5个小分队、37名骨干、17个镇街全覆盖,定期通报进度、及时交流总结,现在大家都干劲十足!”大荔县司法局负责调解工作的同志提起协同推进纠纷化解如是说。

为破解农忙时节人手不足、效率不高的难题,大荔县司法局以“竞”为驱动:将全县划分为5个片区,从基层司法所抽调精干力量组建调解小分队。在县司法局的协同调度下,各分队形成打擂台、赛战果、争第一的良好工作氛围,为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营造了晒比拼超的浓厚氛围。

纠纷化解的核心,在于“查”得准、“调”得好——这是大荔县司法局在实践中总结的关键经验。每年5月至9月瓜果集中上市期,大荔县司法局会协同各小分队,联合乡镇村组干部、市场监管执法人员,开展“拉网式”“梳篦式”排查:清晨组织队员蹲点收购市场,倾听果农与客商的议价分歧;午后带队走访物流站点,了解运输损耗的争议焦点;傍晚深入村组,收集农户对代办、包装商的意见。对排查出的简单纠纷,如小额货款拖欠、少量瓜果挤压损耗,由小分队现场组织调解化解;对复杂纠纷,则实行“一案一档”管理,明确责任人和化解时限,同步协调农业专家出具品质鉴定、律师提供法律意见,确保调解有依据、有力度。

为让调解更专业,大荔县司法局还积极打造“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N”的多元纠纷化解体系,主动吸纳农业技术专家、退休法官、律师、有威望的老党员等加入调解队伍,组建“瓜果纠纷专业调解人才库”。针对不同纠纷,大荔县司法局会指导队员“量身定制”调解方案:对农户,侧重讲解合同法中农产品质量相关条款,教他们签合同要写清色度、果重等细节;对客商,则强调“诚信经营是市场长久之道”,提醒他们避免“口头约定”“模糊报价”。

固成果、促长效

完善闭环式服务保障机制

“张叔,之前调解的那笔枣款,客商是不是已经全部打给您了?有没有遇到啥新问题?”这是大荔县司法局第一调解小分队正在进行的回访。为防止纠纷“化解了又反弹”,大荔县司法局创新建立“谁调处、谁回访、谁负责”的闭环机制,明确要求对成功调解的案件,队员需逐一进行案件回访,详细了解协议履行情况、当事人满意度;对未完全履行的案件,由县司法局跟踪督促,队员及时跟进,耐心做履行义务方的思想工作,直到问题彻底解决,确保实事做好、好事做实,惠及更多基层群众。

“以前签合同就写‘冬枣若干斤,总价多少’,现在知道要写清甜度、大小、运输责任,还有违约怎么赔,多亏了司法局的宣传!”在朝邑镇瓜果交易市场,果农李菊芳拿着刚领到的瓜果交易宣传彩页,笑着对大家说。

大荔县司法局深知,化解纠纷不如预防纠纷,因此始终将“宣”字贯穿工作全程,精心打造“线上+线下”普法矩阵:线下,县司法局会趁着果农集中采摘、客商集中收购的时机,组织队员在村组广场、交易市场拉横幅、发手册、设咨询台进行宣传;线上,县司法局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抖音账号发布短视频,对瓜果买卖纠纷涉及的法律法规进行宣传,不少果农、客商还会主动转发给同行。

针对不同群体,大荔县司法局还推出“精准滴灌”式宣传:给代办人员讲“居间服务要明码标价,不能两头瞒”;给物流企业讲“运输合同要写清温控标准、损耗责任”;给合作社讲“统一品控、统一签约能减少纠纷”。

如今,走进大荔县的田间地头、交易市场,再也难见因纠纷红脸的场景,取而代之的是果农安心卖果、客商放心收果的和谐画面——这背后,是大荔县司法局以“七步联动”机制为抓手,持续深耕法律服务的不懈努力。该机制不仅有效化解了矛盾,更显著优化了县域营商环境:全县瓜果交易量同比稳步增长,外地客商数量也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果农通过规范交易实现增收,不少客商还与果农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未来,大荔县司法局将持续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八场硬仗”,扛起司法行政职责,优化“七步联动”机制,积极推动大荔县探索“智慧调解”模式,牵头搭建线上纠纷受理平台,让果农、客商足不出户就能申请调解;同时进一步扩容“瓜果纠纷专业调解队”,吸纳更多懂法律、懂农业、懂市场的人才加入,让法治护航的“春风”持续吹拂这片肥沃的土地,让“瓜果之乡”的丰收图景更热闹、更安心,为“农业兴县、工业强县”注入更强司法行政动力。

来源:陕西法制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