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刚刚过去的春糖,清香型白酒声量渐起,一时间,“清香复兴”、“清香风口”成为今年糖酒会的热门话题。
执笔 | 尼 奥
编辑 | 骆 言
在刚刚过去的春糖,清香型白酒声量渐起,一时间,“清香复兴”、“清香风口”成为今年糖酒会的热门话题。
诚然,在汾酒的强势拉动下,今年以来清香型白酒热度渐涨。
但值得深思的是,纵观整个清香阵营,仍面临“单核驱动、后继乏力”的尴尬——山西本土酒企中,除汾酒一骑绝尘外,第二三梯队酒企缺位,全国化品牌更是寥寥。
据黑格咨询集团发布的《2025中国清香白酒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清香白酒产能约170万吨。拥有如此大产能,清香型白酒的市场占有率却差强人意。
对比酱香的“茅台+习郎珍国金沙”梯队,以及浓香的“五泸洋剑古今”超百亿矩阵,清香阵营的“孤军奋战”显得尤为突出。
“热”,意味着更多资金的进入,更多品牌、产品的涌现,更多渠道商、品牌开发商的参与,但这些清香型酒并不具备。
由此来看,清香的热,或许只是一场“虚火”。
痛点一
领袖缺位
缺乏标杆型企业家,品类号召力不足
白酒行业的发展史证明,每一个崛起的香型背后,都有一位(或一批)具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推动。
季克良、李保芳、张德芹、唐桥、曾从钦、邹涛、谢明、张良、刘淼、张联东、钟雨、陈军、周素明、顾祥悦、梁金辉、汪俊林、钟方达、汪地强、万波、吴向东、闫希军、张春新、范世凯、张道红……酱香、浓香取得今天成就的背后,离不开这些行业标杆型人物的开疆拓土。
反观清香阵营,现能扛起品类大旗的领袖人物数目几何,估计大家都心里有数。
所以,清香不缺好酒,缺的是能把好酒卖出价值的操盘手。清香和浓香、酱香的差距,归根结底还是在于人。
清香白酒需要领袖型企业家,需要对市场经济、行业认知清的实操型企业家。
痛点二
梯队断层
汾酒一骑绝尘,二三梯队尚未成型
清香阵营中,汾酒一骑绝尘,但第二、第三梯队严重缺位,缺乏合力推动清香很难形成真正的品类热潮。在清香大本营山西,除了汾酒,过5亿元的酒企凤毛麟角。
反观酱香,有贵州茅台,习酒、郎酒,珍酒、国台、金沙等成型的一超多强梯队;浓香更有由五粮液、洋河、泸州老窖、古井贡酒、剑南春、今世缘等组成的超百亿阵容。
痛点三
资本遇冷
错失黄金窗口期,业外资金观望
2017-2020年,酱酒热潮吸引了超千亿业外资本涌入。
而这轮清香复兴未能重现“酱酒热”的辉煌,关键在于起步较晚,恰逢上一轮产业繁荣期的尾声,仅获得业内资本的有限关注,业外资本处于观望态度,未能像此前“酱酒热”般吸引大量业外资本注入,在客观上限制了“总盘子”。
痛点四
价值天花板
次高端占主流,千元价格带缺位
中低端酒是清香的底色、基本盘。虽然汾酒青花系列虽然营收已突破百亿,但其价格定位主要在次高端市场,与剑南春处于同一价格区间。
相较于酱香型和浓香型白酒中千元左右的百亿大单品,如茅台飞天、五粮液普5、国窖 1573 等,汾酒青花系列在价格带上不具备明显优势。
痛点五
营销短板
缺乏场景创新、消费培育
清香的创新短板体现在消费端,在消费场景、圈层营销、消费培育等维度的创新匮乏,绝大多数清香酒企在创新引领方面存在不足,局限于固化的思维,营销创新甚至不及听花酒的“神来之笔”。
整体来看,浓香与酱香的发展,曾吸引了大规模的产品开发。反观清香,虽吸引了部分商家入局,但热度、规模、效益还远不及浓酱二香型。
更为重要的是,当前白酒的竞争已经不仅限于产品层面,还在更高维度的文化层面。
清香阵营目前没有形成一套带动整个品类发展的、完整的行业营销体系。
更致命的是,在消费者认知当中,清香型白酒的酿造与不可复制的自然资源之间的缺乏必然联系,这让清香型白酒失去了排他性的天然屏障,也是清香核心产区概念还未形成消费者共识根源。
那么,清香能否真的热起来呢?
四川省酒类流通协会执行会长、长江风酝商学院院长铁犁认为,清香白酒消费基础优势明显,针对上述5大痛点,他提出了6大破局的方法论:
No.1
实现高层联动
通过搭建清香品牌与地方政府、国企,以及优质企业的沟通对话平台,提升清香品类价值内涵,扩大清香产品在高精尖、高净值群体中的释放,实现精英类意见领袖的裂变效果。
No.2
打通渠道通路
携手厂家与经销商,构建平台型销售体系,紧抓产业调整契机,重塑厂商关系,推动清香酒企在厂商一体化、产品开发、渠道整合等方面取得进展,并引进资本与资金,为酒企的蓬勃发展注入动力。
No.3
聚焦于提升产品价值
当前,清香白酒在形象感官上多集中于中低端市场,品类价值亟待提升。通过引入专业咨询服务与企业品牌服务全案,旨在增强清香品类价值,优化产品服务水平,并提振清香白酒在渠道市场的信心。
No.4
打造“清香产区”IP
政策扶持:借鉴“贵州酱酒”模式,推动山西省政府出台专项政策,支持清香酒企技改、品牌推广。
产区背书:强化“吕梁产区”概念,建立清香白酒地理标志,提升品类整体溢价能力。
No.5
构建“1+N”品牌矩阵,扶持二线梯队
汾酒继续引领:推动青花30·复兴版等高端产品站稳千元价格带。
培育第二梯队:重点扶持汾阳王、晋泉等本土品牌,打造一批亿级选手。
全国化布局:鼓励酒企走出山西,在京津冀、华东等市场建立根据地。
No.6
消费场景创新,突破“低端化”认知
高端品鉴会:借鉴酱酒的圈层营销,打造清香专属的高端品鉴体系。
国际化尝试:依托清香的口感特点,拓展海外市场。
文化赋能:挖掘晋商文化、白酒起源等IP,讲好“清香故事”提升品牌内涵。
铁犁指出,清香型白酒的破局,不在于复制酱香或浓香的成功路径,而在于找到自己的差异化赛道,重点是事在人为,取决于做市场的眼界格局与战略方法,方向对了、方法对了,自然水到渠成。
来源:长江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