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长沙盗墓狂潮:汉墓黄金传说引跨省团伙携炸药夜探天马山!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5 17:30 1

摘要:长沙,这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其城址与城名历经岁月变迁,始终未曾改变,见证了无数的兴衰荣辱。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长沙孕育出了独具魅力的文化,成为楚文化的重要传承地。这里出土的文物、文学作品以及建筑风格等,无一不彰显着

长沙,这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其城址与城名历经岁月变迁,始终未曾改变,见证了无数的兴衰荣辱。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长沙孕育出了独具魅力的文化,成为楚文化的重要传承地。这里出土的文物、文学作品以及建筑风格等,无一不彰显着楚文化的独特魅力。长沙河西的汉王陵,一直以来都是长沙古墓发掘领域中备受瞩目的高规格 “明星”。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见证了汉代的辉煌与繁荣,也因此成为了盗墓贼们觊觎的目标。那些在河西群山之中或热闹或偏僻的角落,看似平静安宁,却不知何时就会悄然出现一个 “踩点” 的盗墓贼身影。而在某个静谧无声的深夜,这个身影又会在手电筒那微弱且闪烁的光影下,小心翼翼地挥动着铲子,一下又一下,试图揭开历史的神秘面纱,探寻其中隐藏的宝藏。

湖大天马学生公寓周边熙熙攘攘的小街内,就隐藏着盗墓贼。

天马山,这座位于熙熙攘攘、充满青春气息的湖南大学天马学生公寓旁的山峰,便是这热闹群山中的一员。山脚下,小餐馆里弥漫着诱人的饭菜香,小旅馆以其简陋的设施接待着八方来客,小超市里陈列着琳琅满目的商品,电影院中播放着精彩的影片,清吧里传出悠扬的音乐声。学生们在这里尽情地挥洒着青春的汗水,追逐着梦想,享受着美好的校园时光。然而,他们或许从未想到,身边这座看似普通的天马山,实则是一座蕴藏着深厚历史文化的宝库 —— 它是一座汉王陵的所在地,同时还分布着不少贵族墓和平民墓。更让他们意想不到的是,在身边来来往往的人群中,可能就隐藏着如同间谍一般的盗墓贼,这些人怀揣着不可告人的目的,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寻找着下手的机会。

天马山远眺

自2010年起,天马山脚下的小旅馆便开始 “迎来送往” 一批又一批形迹可疑的客人。这些人来自五湖四海,有的从河南南下,有的自江西西进。他们的出身各不相同,有的来自农民家庭,有的则有着所谓的 “知识” 背景;有的已经在盗墓这个行当里摸爬滚打多年,积累了一定的财富,成为了腰缠万贯的老贼,而有的则是初出茅庐,急需通过盗墓发一笔横财的小贼。尽管他们身份各异,但此刻都蜗居在这简陋的旅馆内。旅馆里的床铺肮脏,被褥许久未曾换洗,散发着一股难闻的气味;老旧的电视信号不好,画面时常闪烁不定。他们在这里一住就是十天半月,为了不引起他人的注意,他们行事极为低调。他们不会大声吵闹,不会随意张口骂人,更不会因为打架斗殴等行为而招来警察的关注,仿佛真的在践行着 “干大事的人都很低调” 这一荒谬的原则。

就在这一年,一个来自江西的盗墓团伙听闻了天马山汉王陵的传说,按捺不住内心的贪婪,对其展开了盗掘行动。然而,他们的行径很快就暴露了,或许是长期从事盗墓活动养成的警觉性,在察觉到危险的那一刻,整个团伙迅速逃之夭夭。虽然他们最终未能得手,但在逃离的过程中,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传出了一个惊人的小道消息 —— 王陵里藏有 “一吨黄金”。

这个消息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激起千层浪,引得全国各路盗墓贼纷纷闻风而动。他们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鱼一般,迅速涌入长沙,又齐聚在天马山下那一个个不起眼的小旅馆中。毕竟,在他们看来,“一吨黄金” 并非完全没有可能。几年后发掘的南昌海昏侯大墓,出土了10多吨铜钱以及包括285枚金饼在内的378件金器,创下了 “汉代考古之最”。如此丰厚的出土文物,让盗墓贼们坚信,天马山汉王陵中很可能也隐藏着巨大的宝藏。

在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里,天马山汉王陵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劫难。盗墓贼们如同疯狂的蛀虫,一次又一次地对其发起攻击。2011年4月,人们在山上发现了一处深达14米的盗洞,那黑洞洞的洞口仿佛恶魔张开的血盆大口,令人不寒而栗;2011年8月,一处被精心覆盖的隐蔽盗洞又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仿佛盗墓贼们在向文物保护工作者示威;2011年11月,一个8米深的盗洞再次被发现,这一次,盗洞周围还残留着盗墓贼们作案时留下的痕迹;2012年,文物保护人员在山上发现了盗墓贼藏匿的洛阳铲、二齿耙、绳索、矿灯等盗墓工具,同时还找到了一处深约2米的新盗洞;仅仅一个月之后,再次发现了藏匿的洛阳铲等工具,其中甚至包括一台安装了消音设备的发电机,而一处经过精心掩饰、几乎不留痕迹的十余米深新盗洞,也赫然出现在人们眼前……

盗墓贼的频繁光顾,让长沙警方和文物管理人员陷入了极度的困境之中。他们如同救火队员一般,疲于奔命,四处奔波,却始终难以有效遏制盗墓贼的猖獗行径。除了天马山汉王陵,岳麓区辖内已探明的汉王室古墓,在2011年也陆续发生了11起盗墓未遂的案件。在这场盗墓与反盗墓的攻防战中,警方和文物界似乎一直处于被动防守的状态,“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形势极为严峻。然而,转机终于在2013年年初出现了。

警察带盗墓犯罪嫌疑人指认现场

2013年1月22日深夜,长沙的冬雨刚停,山间的泥土还带着湿冷的潮气。天马山腰的树林里,十几个黑影猫着腰穿梭,鞋底踩过落叶的沙沙声被刻意压低。河南人张朴雨走在最前面,手里攥着一把磨得发亮的洛阳铲,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他身后跟着妹夫李二俭,还有请来的 “大师傅”—— 一个头发花白、眼神浑浊的老者,据说在河南盗墓圈里摸爬滚打了三十年,靠看风水找墓从无失手。“就按我白天划的线挖,错不了。”“大师傅” 的声音沙哑,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这句话像一颗定心丸,让原本有些紧张的团伙成员稍稍放松。

他们很快在山腰一处平缓的坡地停下,李二俭从背包里掏出矿灯,一束惨白的光打在地面上,照亮了事先做好的标记。两个本地望风的人蹲在不远处的石头后,眼睛警惕地盯着山下的公路,只要有车灯闪过,就会发出一声低哨。“开工!” 张朴雨低喝一声,几个人立刻掏出工具 —— 改进过的洛阳铲顶端焊了高强度钻头,木柄上还缠着防滑的胶带;二齿耙的齿尖闪着冷光,显然刚磨过不久。

天马山河南盗墓团伙的“分工”

最先动手的是两个年轻的河南小伙,他们轮流握着洛阳铲,往地下垂直钻探。钻头碰到砂石时发出 “咯吱咯吱” 的声响,在寂静的山里格外刺耳。每钻下去三十厘米,他们就会拔出铲子,将带上来的土样倒在一块塑料布上。“大师傅” 蹲在一旁,手指捻起土粒仔细观察,时而皱眉,时而点头。“土色偏黑,有腐殖质,还不是墓层。” 他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小的罗盘,摆弄了几下,又指着另一个方向,“往这边挪半米,再钻。”

张朴雨站在一旁,双手抱胸,眼神里满是焦躁。他心里清楚,这次来长沙已经花了不少钱 —— 租旅馆、买工具、请 “大师傅”,要是找不到墓,不仅血本无归,还可能被同乡笑话。他忍不住掏出手机看了一眼时间,凌晨一点半,距离天亮只有四个小时。“快点,动作再快点!” 他低声催促,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就在这时,洛阳铲突然传来 “噗” 的一声轻响,像是钻透了一层软土。“有了!” 钻洞的小伙兴奋地喊了一声,立刻拔出铲子。带上来的土样里混着一些灰白色的膏状物质,“大师傅” 眼睛一亮,一把抓过土样,放在鼻尖闻了闻,又用指甲掐了掐,激动地说:“是白膏泥!这下找对地方了,下面肯定是古墓!”

团伙里所有人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疲惫和紧张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抑制不住的兴奋。张朴雨凑过去看了一眼,嘴角咧开一个笑容,拍了拍 “大师傅” 的肩膀:“还是您老厉害!等事成了,少不了您的好处!” 李二俭更是直接掏出烟,给每个人递了一根,打火机的火苗在黑暗中跳动,映着一张张贪婪的脸。

接下来的挖掘变得更加疯狂。他们放弃了洛阳铲,改用铁锹和洋镐,轮流往下挖盗洞。盗洞直径约一米,壁上用木板简单支撑,防止坍塌。挖出来的土石被装进蛇皮袋,由两个人背到远处的土坑倒掉,每一趟都跑得飞快,像是在运送什么稀世珍宝。张朴雨时不时探头往盗洞里看,问下面的人:“挖多深了?有没有碰到木头?” 下面的人回话:“已经五米了,全是白膏泥,还没见棺椁。”

就在他们以为一切顺利时,意外发生了。凌晨三点左右,一个小伙在盗洞底部用铁锹铲土时,突然 “当” 的一声,铁锹似乎碰到了什么坚硬的东西。“哎,有东西!” 他大喊一声,上面的人立刻安静下来。张朴雨赶紧趴在洞口,往下喊:“是什么?是木头吗?”“看不清,太黑了,好像是一层木板,特别硬。” 小伙说着,用铁锹敲了敲,传来沉闷的 “咚咚” 声。

“大师傅” 也凑到洞口,侧耳听了一会儿,脸色变得凝重起来:“可能是‘黄肠题凑’。” 他顿了顿,解释道,“这是西汉帝王陵才有的棺椁结构,用柏木层层叠起来的,硬得很,一般的工具根本打不开。”

所有人的兴奋瞬间被泼了一盆冷水,脸上的笑容僵住了。张朴雨的心脏猛地一沉,他之前听说过 “黄肠题凑”,知道这东西有多难对付。他咬了咬牙,说:“怕什么?咱们有钻头,继续往下挖,把它钻透!”

于是,他们又把改进过的洛阳铲吊到盗洞底部,对准 “黄肠题凑” 开始钻探。钻头碰到柏木时发出 “嗡嗡” 的声响,火星四溅,可柏木却只留下一个小小的凹痕。钻了半个小时,只钻透了一层木头,下面还有厚厚的几层。“不行,钻头根本没用!” 下面的人喊着,声音里满是沮丧。

张朴雨的脸色越来越难看,焦躁像藤蔓一样缠上他的心脏。他想起家里等着用钱的老婆孩子,想起欠同乡的债,要是这次打不开墓,他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能放弃!” 他猛地站起来,眼睛通红,“我联系江西的朋友,让他送炸药过来,用炸药炸!”

这个提议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 用炸药炸墓,动静太大,很容易被人发现。两个本地望风的人立刻反对:“不行啊,炸药一响,山下肯定能听到,警察很快就会来!” 张朴雨却不管不顾,掏出手机就给江西的朋友打电话,语气强硬:“不管你用什么办法,明天天亮前必须把炸药送到长沙,不然我跟你没完!”

挂了电话,他坐在石头上,一根接一根地抽烟,烟蒂扔了一地。他心里其实也怕,怕被警察抓,怕被炸伤,但 “一吨黄金” 的诱惑像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着他的心脏,让他无法回头。“大师傅” 劝他:“要不还是算了吧,‘黄肠题凑’太硬,炸药也不一定能炸开,万一出事……”“别再说了!” 张朴雨打断他,语气坚决,“已经到这一步了,没有退路了!”

1月28日晚上,70斤炸药和两支雷管终于送来了。张朴雨亲自把炸药搬到盗洞旁,脸上没有了之前的焦躁,反而透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他让所有人退到五十米外,自己则拿着打火机,慢慢走向盗洞。矿灯的光打在他脸上,能看到他的手在微微发抖 —— 他虽然干过不少偷鸡摸狗的事,却从来没用过这么多炸药。

“轰隆!” 一声巨响在山间炸开,震得树叶簌簌掉落,远处的狗开始狂吠。张朴雨被冲击波掀得后退了几步,耳朵里嗡嗡作响。他顾不上耳鸣,立刻冲过去看盗洞,只见洞口扩大了不少,里面黑漆漆的,能看到被炸碎的柏木碎片。“炸开了吗?” 他大喊着,让一个小伙下去查看。

小伙拿着矿灯往下爬,几分钟后,传来他的声音:“没…… 没完全炸开!‘黄肠题凑’还有三层,炸药只炸碎了最上面的两层!”

张朴雨的心彻底凉了,他站在原地,盯着盗洞,眼神里满是绝望和不甘。他知道,这次爆破肯定已经引起了别人的注意,要是再用炸药,警察说不定已经在路上了。可他又舍不得放弃 —— 离墓室只有一步之遥,离 “一吨黄金” 只有一步之遥。他咬了咬牙,对同伙说:“再搬些炸药来,今晚一定要炸开它!”

就在他们准备第二次爆破时,不远处突然传来几声清脆的警哨声,紧接着,一束束强光打了过来,照亮了整个山坡。“不许动!警察!” 威严的喊声在山里回荡,吓得盗墓贼们魂飞魄散。张朴雨回头一看,只见十几个警察拿着手电筒和手铐,正快速向他们跑来。

“跑!快跑!” 张朴雨大喊一声,转身就往树林里钻,可没跑几步,就被一根树根绊倒,摔在地上。警察立刻冲上来,将他按在地上,冰冷的手铐铐住了他的手腕。他挣扎着抬头,看着同伙一个个被抓住,看着盗洞在警灯的光线下显得格外刺眼,心里只剩下无尽的悔恨和恐惧 —— 他不仅没拿到 “一吨黄金”,还把自己送进了监狱。

天亮后,文物管理人员赶到现场,看着被炸毁的 “黄肠题凑” 和深不见底的盗洞,心疼得直跺脚。而那些被抓的盗墓贼,在审讯室里,有的痛哭流涕,有的沉默不语,可无论如何,他们都无法掩盖自己因贪婪而犯下的罪行。天马山的清晨恢复了平静,学生们依旧在山脚下嬉笑打闹,只有那片被挖掘过的土地,无声地诉说着昨夜的惊魂与贪婪。

天马山盗墓团伙被审判时的情景

这次破案,犹如一记沉重的铁拳,狠狠地打击了盗墓贼的嚣张气焰,让天马山暂时恢复了往日的平静。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其他多批盗墓团伙依然逍遥法外,他们如同隐藏在黑暗中的幽灵,随时可能再次对珍贵的历史文物发起攻击。至于王陵里是否真的有一吨黄金,这个谜团至今仍未解开,或许只有等待未来某一天,通过科学的考古发掘,才能揭开它神秘的面纱。但无论如何,这些盗墓贼的行为严重破坏了历史文化遗产,给国家和民族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他们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和历史的审判。

来源:汉武帝的夜光杯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