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间四月芳菲盛,莲花池内百花开。家门口的莲花池公园,是我经常散步的去处。清明假期未远游,每天公园健步走。与平常不一样的是,这个清明的莲花池公园,赏花活动盛大展开,20多种鲜花笑迎春风,你方唱罢我登场,接续绽放斗奇艳,形成了一片“花期连花期、花卉连花卉”的壮丽景
文丨李德
人间四月芳菲盛,莲花池内百花开。家门口的莲花池公园,是我经常散步的去处。清明假期未远游,每天公园健步走。与平常不一样的是,这个清明的莲花池公园,赏花活动盛大展开,20多种鲜花笑迎春风,你方唱罢我登场,接续绽放斗奇艳,形成了一片“花期连花期、花卉连花卉”的壮丽景观!
踏入莲花池公园,仿若进入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奇幻之境。这里,每一寸土地都诉说着历史的沧桑,每一束鲜花都绽放着时代的光芒。莲花池,这座承载着北京城深厚文明基因的古老水域,宛如一部立体的史书,在岁月的流转中,续写着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动人篇章。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走进这片花的海洋,探寻自然与人文的交融,感受传承与创新的脉动。
千年涟漪浣花影,一池烟波载古今。站在莲花池公园的石桥上,眼前仿佛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长卷。晨雾如轻纱般在池水中袅袅氤氲,给整个公园蒙上了一层梦幻的薄纱。远处,玉兰花宛如娇羞的仙子,轻盈地垂落在琼枝之上,洁白如雪,淡雅似梦,花瓣在微风中轻轻颤动,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传说。近处,连翘如同一大片金色的海洋,灿烂夺目,每一朵小花都簇拥在一起,像是在争着向人们展示春天的热情。那一簇簇金黄色的花朵,犹如点点繁星洒落大地,又似金色的瀑布倾泻而下,让人恍惚间分不清今夕何夕,好似穿越时空开启与历史的悄然对话。
莲花池是京城的发祥地,素有“先有莲花池后有北京城”之说。这座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的太液池,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21世纪的春风里熠熠生辉。作为承载北京城文明基因的风水宝地,它见证了无数的兴衰更替,从《水经注》中“湖东西二里,南北三里,盖燕之旧池也”的记载中,让人仿佛看到了蓟城初建时的繁华景象。那时,莲花池水悠悠流淌,滋养了无数的征人商贾,见证了无数的匆匆脚步和传奇故事。如今,碧波依旧荡漾,然而水面上却倒映着都市的璀璨霓虹与古塔的飞檐翘角,古今交融,形成了一道独特而迷人的风景。
岸边,新植的丁香与辽代城墙遗址比邻而居,宛若历史与现实的深情对望。紫白相间的花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如灵动的精灵翩翩起舞。丁香花馥郁的香气,丝丝缕缕弥漫在空气中,好似时空交错的密码,诉说着永恒与变迁的辩证哲学。每一朵丁香花都像是一个小小的酒杯,盛满了岁月的醇香,等待着有心人的细细品味。
百卉争妍竞春色,万蕊含香说世情。沿着蜿蜒曲折的步栈道缓缓前行,仿佛置身于一个五彩斑斓的童话世界。山桃灼灼,恰似少年热烈而纯真的心事,满树的花朵娇艳欲滴,粉粉嫩嫩的花瓣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青春的光芒。它们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簇拥在一起,形成了一片绚丽的花海。微风拂过,花瓣如雪般飘落,宛如一场浪漫的花雨洒落大地,给人带来无尽的遐想。
海棠含泪,若美人垂眸,花瓣上带着点点晶莹的露珠,如美人眼中的泪花,楚楚动人。那千姿百态的花枝,有的含苞待放,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有的花瓣展露,宛如婀娜多姿的舞蹈者。它们或娇艳明媚或温婉含蓄,每一种姿态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让人忍不住驻足欣赏,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迎春花开得热烈奔放,金黄的花朵如璀璨的星辰,点缀在嫩绿的枝叶间。它们是春天的使者,早早地绽放出绚丽的光彩,向人们传递着春天的信息。每一朵都像一个小喇叭,吹奏着春天的旋律,告诉人们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天已经到来。
20余种春花次第绽放,争奇斗艳,各展风姿,织就的岂止是一场视觉的盛宴?分明是天地以花语传世的箴言。它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着生命的力量与美好,向人们展示着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
“春色满园关不住”的古训在此得到了现代版的生动诠释。穿着汉服的少女在花径间翩然若蝶,她们手持团扇,漫步花海,如同从古代穿越而来的仙子。那飘逸的裙摆、精致的妆容与娇艳的花朵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幅绝美的画面。银发老者用智能手机定格繁花似锦的瞬间,他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享受着现代科技带来的美好。小吃部的生意人掠过花影斑驳的湖岸,他们在忙碌的工作中也不忘欣赏这美丽的景色,感受着春天的气息。这场景恰似北宋《东京梦华录》与当代《北京折叠》的重合,生动地印证着文明传承的永恒密码:人类对美的追求,始终在解构与重构中螺旋式上升。
一池春水照肝胆,十丈软红悟禅机。阳光穿过繁茂的树冠,在青石板上织就了一张斑驳陆离的光影。那细碎的光影如同跳跃的音符,在地面上演奏着无声的乐章。忽然间,领悟了庄子所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深刻真意。
那些平日里为生计奔波的游人,在这浓郁的花香中,不自觉地放慢了匆忙的脚步。他们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放松神情,仿佛被这一片花海所治愈。西装革履的上班族,原本严肃的面容在看到迎春花墙的那一刻,也绽放出了孩童般纯真的笑靥。他们在这自然的美景中,寻回了内心深处那份被忙碌生活所掩盖的纯真与快乐。
紫叶李的暗香里,似乎浮动着王阳明的格物致知。那紫红色的叶片与洁白的花朵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感。每一片叶、每一朵花仿佛都蕴含着无尽的哲理,等待着人们去用心感悟。在这紫叶李的花影下,人们似乎能够静下心来,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探寻内心深处的真理。
美人梅的艳色中,倒映着朱熹的“格物穷理”。从花朵的形态、颜色到香气,每一个细节都值得人们去仔细品味。在欣赏美人梅的过程中,能够领悟到世间万物皆有其规律和道理,只有通过不断地观察和思考,才能真正理解这个世界的存在。
当人们在花前驻足,实则是让被数据洪流冲击的灵魂,在自然的镜像中重新校准生命的坐标。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们常常被各种信息和压力所淹没,而忽略了内心的需求。而莲花池的繁花,却像一面镜子,让我们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审视自己的内心。这恰似禅宗公案: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我们在花的世界中,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与宁静,也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和洗礼。
古今交响成雅颂,天人共舞谱华章。观景长廊传来京剧《贵妃醉酒》的婉转唱腔,那悠扬的旋律在空气中回荡,如泣如诉,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每一个音符都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串联起历史的记忆。与不远处现代舞者的即兴表演隔空对话,现代舞的激情与活力与京剧的典雅庄重相互碰撞,形成了一种奇妙的艺术张力。
海棠花瓣如雪般飘落,为这场艺术盛宴增添了几分浪漫的气息。老茶客在回廊下悠闲地摆弄着紫砂壶,他们熟练地冲泡着香茗,那袅袅升起的茶香与周围的花香相互交融,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惬意的氛围。年轻创客在花影里专注地敲击着笔记本电脑,他们的思维在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中激发出创新的火花。这种奇妙的时空折叠,恰似莲花池公园本身的隐喻:历史不是褪色的标本,而是生生不息的绽放。它不断地生根发芽和开花结果,却又始终承载着过去的记忆与文化的底蕴。
忽然想起《园冶》中“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理念。今天的莲花池,无疑是传统园林智慧与现代生态文明的完美融合。无人机航拍的“花毯”与文人画中的“折枝”相映成趣。两者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都展现了人们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追求。这种创新不是对传统的背叛,而是文明的迭代进化。它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与审美,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让古老的文明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花开花落皆禅意,云卷云舒自天机。漫步莲花池公园,夕阳将整个湖面染成了琥珀色。那金色的光芒洒在水面上,波光粼粼,仿佛给莲花池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保洁员认真地将落花收集入袋,准备制作环保花肥。这一幕,让人忽然顿悟:盛放与凋零原是生命的双螺旋。花朵在绽放时,尽情展现着自己的美丽与芬芳,给人们带来视觉和嗅觉上的享受;而在凋零时,它们又以另一种方式回归自然,为新的生命提供养分,孕育着下一季的繁华。
就像这座古老的北京城,拆除的胡同在记忆里重生,它们承载着老北京的历史文化和人们的美好回忆,虽然实体可能消失,但那份情感和记忆却永远留在人们心中。新建的高楼在历史中扎根,它们代表着城市的发展与进步,是现代文明的象征。而莲花池就像一位沉默的见证者,始终在这里静静地见证着文明的轮回与新生。
想起《文心雕龙》中“文之为德也大矣”的论断,方知赏花何尝不是读史?那些被我们称为“创新”的东西,往往是对传统的创造性转化。正如莲花池公园中各种花卉的培育和景观的设计,既保留了传统园林的韵味,又融入了现代建设的理念。而那些被我们视为“传统”的旧物,往往成了创新的基因库。传统的文化、技艺和审美观念为现代的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素材。在莲花池畔,终于读懂了钱穆先生所言“对历史有温情与敬意”的真谛:不是沉迷过去,而是带着文明的记忆走向未来。我们应该尊重和传承历史文化,同时也要勇于创新和发展,让古老的文明在现代社会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走出莲花池公园,我不禁这样想:这座拥有三千年历史的太液池,教会我们的何止是赏花之道?它让我们清晰地看见:传统不是束缚前行的枷锁,而是助力腾飞的翅膀;现代不是与过去的割裂,而是文明传承的延续;生命不是残酷的竞争,而是与和谐社会的共舞。
在这个数字化与全球化并行的时代,信息如洪流般涌来,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内心也时常被各种压力充斥着。或许我们更需要这样“花连花”的美丽景观——让历史的花香浸润现代的心灵,让文明的血脉在创新中新生。莲花池就像一个精神家园,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放慢脚步,静下心来感受自然之美和历史之韵,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平衡,从而带着更加坚定的信念和饱满的热情,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易书生
来源:京都闻道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