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九江双蒸的酿造史可追溯至清道光年间,南海九江镇的酿酒师傅偶然发现“两次酵醪重蒸”的工艺创新,使酒体香气更浓、口感更醇,由此开启了两百年的传奇。据《南海县志》记载,清末九江米酒已远销港澳及南洋,成为广府商帮下南洋时必携的“家乡水”。1956年公私合营后,九江酒厂
九江双蒸的酿造史可追溯至清道光年间,南海九江镇的酿酒师傅偶然发现“两次酵醪重蒸”的工艺创新,使酒体香气更浓、口感更醇,由此开启了两百年的传奇。据《南海县志》记载,清末九江米酒已远销港澳及南洋,成为广府商帮下南洋时必携的“家乡水”。1956年公私合营后,九江酒厂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管理结合,使“双蒸”工艺得以完整传承。2014年,其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2009年酿制技艺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印证了“活态文化”的生命力。
九江双蒸不仅是饮品,更是文化载体:
• 乡愁的具象化:华侨称其为“故乡水”,香港老照片中“九江双蒸糯米”的招幌与粤曲唱词,共同勾勒出情感归属;
• 饮食文化的共生:其低度清爽的特点与粤菜清淡鲜甜完美契合,成为潮汕卤鹅、顺德鱼生的经典搭档;
• 创新与传统的碰撞:近年推出的精米系列、双蒸1821酒庄等新品,既保留传统米香,又通过低度化、时尚包装吸引年轻群体。更有调酒师以双蒸替代伏特加调制“岭南莫吉托”,让传统米香融入全球味蕾。
从西江畔的酒坊到国际餐桌,九江双蒸的全球化路径独具特色:
• 华侨网络的传播:早期通过水路销往东南亚,成为华人社群的情感纽带,印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九江双蒸”;
• 文化输出的先锋:2023年入选“中华老字号”,其酿造技艺成为岭南文化“敢为人先”的缩影;
• 本土智慧的当代价值:在白酒国际化浪潮中,九江双蒸以米香型差异化竞争,成为“讲好中国白酒故事”的样本。
当夏夜微风中斟一杯冰镇双蒸,米香萦绕间,品读的是岭南人对传统的坚守与创新。从道光年间的酒坊到今日的全球化品牌,九江双蒸以双蒸工艺诠释极致追求,以肥肉酝浸展现文化转化,更以一杯酒连接起五洲华人的共同记忆。这不仅是广东的骄傲,更是中国白酒文化“和而不同”的生动注脚。
来源:小鸡炖蚂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