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34年冬,年逾半百的文献学家方树梅,怀揣对故土云南的赤忱,踏上一场跨越十二省、历时七月的壮游。他穿越山河,叩访旧书肆、遍寻图书馆,只为拾回散落中原的滇南遗珍。章太炎、李根源等名士案头,留下他求书问典的身影;大明湖畔、琉璃厂中,镌刻他守护乡邦文化的执着。半载
1934年冬,年逾半百的文献学家方树梅,怀揣对故土云南的赤忱,踏上一场跨越十二省、历时七月的壮游。他穿越山河,叩访旧书肆、遍寻图书馆,只为拾回散落中原的滇南遗珍。章太炎、李根源等名士案头,留下他求书问典的身影;大明湖畔、琉璃厂中,镌刻他守护乡邦文化的执着。半载风霜,两千银元耗尽,唯携归古籍三万余卷,填补《云南丛书》《通志》之缺。这部逐日写就的日记,不仅是近代文献抢救的实录,更照见乱世中一位学人以书载史、以文续脉的文人风骨。
文献不灭,风骨永存。本系列AI视频将跟随方树梅的足迹,重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苦旅。
十二月十四日 旧历十一月初八日 星期五
早起,饭罢,携带行李,嘱内人勿念,嘱儿怀民、儿媳芝馥,听母教,并善抚小孙女仪昭。
内人、儿媳送出门。余与怀儿同乘人力车,至云津桥外车站。
甥苏二南,同事何君小泉、陈君一得,同乡段君锡九、王君渐逵,门人冯子梦竹,并女中二十六班诸生、姻侄陈家麟,先后来送。
购车票至河内,共滇票二百三十元。偕施君仲言共坐一车,仲言到南京。
八时汽笛一声,诸友、弟子情意殷殷,相望久之,瞬出车站。由昆明市,经呈贡、水塘、可保村,宜良狗街、滴水、徐家渡、禄丰村、糯租、西䋙、婆兮、热水塘、西扯邑、巡检司、小龙潭诸车站,至阿迷。自七凸坡后渐下,车道从万山峡中劈出。
宜良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婆兮以下,甘蔗满田畴,气候较省垣热,山中林木皆青。
下午六时许,抵阿迷车站,而电灯已明矣。天然旅馆来招待下车,与仲言、大理严志超同宿一室。旅馆各费,共旧滇票十元。
注:文中视频图片由AI生成
来源:昆明晋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