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云南省最美教师”是教师群体的杰出代表,如同盏盏明灯,照亮莘莘学子的前程。在这个充满敬意的时节,让我们走近“最美教师”,倾听他们平凡而又伟大的教育心声,感受他们对学生深沉的爱与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
春无言,绿化了山川;花不语,芬芳了人间。
“2025年云南省最美教师”是教师群体的杰出代表,如同盏盏明灯,照亮莘莘学子的前程。在这个充满敬意的时节,让我们走近“最美教师”,倾听他们平凡而又伟大的教育心声,感受他们对学生深沉的爱与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
1
李启玲:
山村小学有个“李妈妈”
34年前,因未婚夫的一句话:“你那么喜欢当老师,就去我的家乡吧!”李启玲毅然离开了四川泸州的繁华,踏上了兰坪县石登乡谷川村松林头“一师一校”的简陋讲台。
一间漏雨的教室、7 名学生,是学校的全部。为了让孩子“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她让丈夫修补屋顶、自学“拉马语”、挨家挨户劝学,甚至在怀孕时,仍坚持背着残疾学生去考试。
34年来,李启玲用一支红笔,精批细改,点亮孩子们的求知之路;她用一双脚,走遍 13 个村民小组、 5 个教学点,把“普九”的火种播撒到每一户人家。
她是老师,也是学生们的“李妈妈”。用真心对待每一个孩子,用责任守护每一堂课。为了“大家”,她亏欠了“小家”,没能给两个儿子足够的陪伴。一路走来,虽历经校舍破旧、家长不理解、语言不通等重重困难,但她始终坚信,只要有爱与坚持,就能点亮希望。
“这份荣誉是新的起点。我将继续坚守讲台,做孩子们的守梦人,让更多山里娃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为云南的教育事业贡献全部力量。”这就是“最美教师”李启玲的心里话。
2
王蕊:
“把命运给的石头雕成花”
景东四中位于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文井镇,学生多来自山区,有的家庭经济困难,有的父母常年在外,甚至有一大半是离异家庭的孩子,守护每个孩子向阳生长,是“四中人”王蕊从未动摇的初心。
“我的教育情结,始于血脉里的乡土印记。我见过太多家乡孩子对求知的强烈渴望,也懂得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自1996年踏上这片乡土,29年间,我辗转3所乡村中学,从泥巴路走到今天,见证了孩子们从懵懂走向成熟,从迷茫到坚定, 这份成就感无可替代。”王蕊说。
“最难忘的,是那个总缩在教室后排的小李。他母亲离家,父亲酗酒。他最先出现在我的眼前时,眼神空洞、暗淡无光。我拉着他的手,告诉他:‘伤疤可以变成铠甲。’从那以后,我陪他挑灯夜读,共度风雨。毕业时,他举着‘市级三好生’奖状,哽咽地对我说:‘王妈妈,我也要成为像您一样的人。’ 那一刻,我明白了教育的真谛——是点燃,是让每一颗星星都发出自己的光。”王蕊说。
29年来,岁月染白鬓角,王蕊以“把命运给的石头雕成花”的执念,把教育融为生命的一部分,把理想和信念融入课堂,将课堂上的知识和真理,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并努力让他们乐于接受、有所启发,以生命唤醒生命,以生命塑造生命。
“我们或许渺小如尘,但当我们蹲下来为孩子托住跌倒的膝盖,弯下腰为孩子擦去灰尘,就能成为他们眼里的灯、点亮山乡未来的光。教育从来不是一个人的长征,而是一群人的坚守。”王蕊说。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