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STC)的研究人员推出了一种平面光学设备,该设备大大增强了暗视野显微镜的功能,实现了超越衍射极限的超分辨率成像。 这项工作由张斗国教授领导,已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STC)的研究人员推出了一种平面光学设备,该设备大大增强了暗视野显微镜的功能,实现了超越衍射极限的超分辨率成像。 这项工作由张斗国教授领导,已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
暗视野显微镜是一种功能强大的技术,通过以斜角照射未染色样品,可获得弱散射物体的高对比度图像。 然而,传统的暗视野显微镜受到衍射障碍的限制,通常需要复杂、笨重的装置和精确的对准。 能够克服这一障碍的超分辨率成像技术通常价格昂贵且难以操作。 长期以来,该领域一直面临着需要一种更简单、更易获得的解决方案的挑战。
这项研究介绍了一种平面光子设备,它集成了散射层、一维光子晶体(1DPC)和金属膜,可生成暗场斑点图案。 这种结构紧凑的装置可轻松集成到传统显微镜中,无需复杂的光学系统或精确对准。
创新的关键在于 1DPC 的使用,它可以作为动量空间滤波器产生空心锥形斑点图案。 这些图案可作为照明源,实现高对比度成像,空间分辨率比传统方法提高了 1.55 倍。
研究人员通过对各种样品(包括聚苯乙烯珠、纳米线和生物标本)进行成像,展示了该设备的功能。 利用盲-SIM 重建算法,他们成功地分辨出了中心到中心距离小至 340 纳米的相邻珠子,这已经超出了衍射极限。 该装置还支持光学表面成像,在入射波长调整时产生蒸发斑,进一步扩大了其应用范围。
实验装置包括一台配有 X40 物镜(NA 0.6)的标准直立显微镜和一个耦合到多模光纤的相干激光源。 通过振动光纤可动态改变斑点模式,从而捕捉多帧图像进行图像重建。 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技术不仅能提高分辨率,还能保持高对比度,即使在大视场成像时也是如此。
这项研究标志着显微镜技术的重大飞跃。 这种小巧的平面装置为超分辨率成像提供了一种实用、易用的解决方案,使更多的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可以使用高对比度的无标记显微镜。 通过简化设置和消除对复杂配准的需求,这项创新可以使先进成像技术平民化。
凯视迈(KathMatic)作为国产优质品牌,推出的KS系列超景深3D数码显微镜就很不错哦~专为表面微观形貌的深度观察、精确测量与综合分析而设计,突破了传统光学显微镜的局限性,以卓越性能引领行业革新。
其显著优势包括:
1、超大景深:确保从样品表面低位到高位的每一细节都清晰可辨,无需频繁调整焦距。
2、广阔视野:一次性捕获更大范围的微观景象,提高观测效率与全面性。
3、高倍放大能力:实现微小结构的极致放大,让隐藏细节无处遁形。
4、全方位观测角度:灵活调整观测视角,满足不同样品特性和分析需求。
5、多元照明模式:提供多种照明方案,适应复杂的样品表面特性,确保最佳观测效果。
结合自主研发的先进图像处理算法,KS系列产品能够智能识别、分析微观结构特征, 显著提升观测精度与效率,即便是面对极端复杂或细微的观测挑战,也能游刃有余。
目前,该系列超景深3D数码显微镜在材料科学、新质能源、消费电子、集成电路、航空航天、汽车行业、军工科技、智能制造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来源:凯视迈精密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