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预制菜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闯入我们的生活。从商超的冷冻货架,到外卖平台的餐品列表,预制菜的身影无处不在。它的出现,无疑给忙碌的现代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让我们在短时间内就能享受到热气腾腾的饭菜。然而,当预制菜走进餐厅,一场关于知情权的风暴悄然
侮辱智商还侮辱我情商!?食客不需要饭菜用料的知情权?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预制菜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闯入我们的生活。从商超的冷冻货架,到外卖平台的餐品列表,预制菜的身影无处不在。它的出现,无疑给忙碌的现代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让我们在短时间内就能享受到热气腾腾的饭菜。然而,当预制菜走进餐厅,一场关于知情权的风暴悄然掀起,西贝预制菜事件便是这场风暴的中心。 西贝风波起 9月的一个平常日子,罗永浩的一条微博,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千层浪。“好久没吃西贝了,今天下飞机跟同事吃了一顿,发现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是太恶心了。”寥寥数语,却精准击中消费者的敏感神经,将西贝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 西贝,这个在餐饮界颇具影响力的品牌,一直以来给消费者的印象是西北风味的热情与新鲜。当“预制菜”三个字与西贝紧密相连时,大众的反应可想而知。一时间,网络上议论纷纷,有人晒出在西贝的点菜票据,质疑价格与菜品品质不符;有人对西贝的菜品制作流程提出疑问,“莜面到底是手工现搓还是预制?”各种声音交织,预制菜不再是简单的餐饮话题,而是演变成一场关于诚信与透明的大讨论。 面对质疑,西贝创始人贾国龙迅速回应,态度坚决:“西贝现在门店100%没有预制菜,一道都没有。”并表示一定会起诉罗永浩,以维护品牌声誉。可戏剧性的是,在之前的媒体采访中,贾国龙曾对预制菜的未来寄予厚望,直言“现在餐饮的预制化程度会越来越高,只要你想做大做稳定,预制一定是餐饮业的趋势” 。这一前一后的言论,难免让人产生疑惑。 罗永浩自然也没有退缩,悬赏十万元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的证据,还在直播间持续质疑西贝。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这场风波从网络迅速蔓延到线下,西贝门店的营业额受到明显影响,贾国龙透露,9月10日和11日,西贝所有门店日营业额各减少100万元,这场“战争”让西贝遭遇成立以来“最大的外部危机” 。 知情权之重 这场风波背后,核心问题是消费者的知情权。消费者走进餐厅,点菜时就像开启一场未知的美食之旅,他们期待着新鲜食材在厨师的妙手下变成美味佳肴。可若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吃到的是早就预制好,简单加热就上桌的菜品,这种被“蒙在鼓里”的感觉,任谁都不好受。 从法律层面来讲,消费者有权利知道自己所消费的菜品的真实情况。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通知,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这就好比买商品要知道生产日期、保质期一样,吃饭也得知道饭菜的“身世”。 但现实中,很多餐厅在预制菜的问题上遮遮掩掩。他们或许担心一旦承认使用预制菜,消费者就会流失。可这种隐瞒行为,短期看可能保住了部分客源,长期而言,却犹如一颗定时炸弹。一旦被消费者察觉,失去的将是宝贵的信任,而信任一旦崩塌,再想重建,谈何容易。 预制菜并非洪水猛兽,它有着诸多优势。对于餐厅来说,预制菜能提高出餐效率,降低人力成本,保证菜品口味的稳定性 。比如一些连锁餐厅,分布在不同城市,通过预制菜可以确保无论在哪家门店,消费者都能品尝到相同味道的菜品。对于消费者而言,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预制菜能快速解决吃饭问题,而且部分预制菜的口味并不逊色于现做菜品。 可关键在于,商家不能因为预制菜的优势,就忽视消费者的知情权。把选择权交给消费者,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来决定是否接受预制菜,这才是餐饮行业应有的经营之道。 行业之思 西贝预制菜事件,不只是西贝一家的问题,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整个餐饮行业在预制菜使用上的乱象。许多餐厅在预制菜的使用和宣传上模棱两可,消费者在点菜时一头雾水,完全不知道自己即将入口的食物经历了什么。 如今,餐饮行业竞争激烈,餐厅为了吸引顾客,各出奇招。但无论营销手段多么花哨,菜品的品质和真实才是立足之本。在预制菜逐渐普及的当下,餐厅与其遮遮掩掩,不如大大方方地在菜单上标注哪些是预制菜,哪些是现做菜品,并说明预制菜的优势,比如食材来源可追溯、制作过程标准化等。这样既能满足那些追求效率和稳定口味的消费者,也能让对现做菜品情有独钟的顾客做出合适选择。 此外,行业标准的完善也迫在眉睫。目前,预制菜的定义和范畴在一定程度上还比较模糊,这就给一些商家钻空子的机会。尽快出台明确的国家标准,规范预制菜的生产、运输、储存和销售环节,让餐厅和消费者都有章可循,有标可依,才能让预制菜在健康的轨道上发展。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这场风波也是消费者对餐饮行业透明度和诚信度的一次集体诉求。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消费者不再是任人摆布的“沉默羔羊”,他们有能力也有意愿去维护自己的权益。餐厅只有顺应这一趋势,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才能在市场中赢得长久的立足之地。 西贝预制菜事件或许只是一个开始,它提醒着整个餐饮行业:保障消费者的预制菜知情权才是王道。只有把真实的菜品信息呈现给消费者,把点菜权实实在在地交到消费者手中,餐饮行业才能在预制菜的浪潮中稳健前行,实现可持续发展,而消费者也才能真正吃得放心、吃得明白。
来源:幸福柑桔r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