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直播掀桌怒怼西贝,背后真相曝光,中产饭碗还能稳得住吗?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5 15:27 2

摘要:在这场“罗永浩VS西贝”的舆论风暴中,一边是消费者的朴素认知,一边是餐饮业的行业标准,两个世界的碰撞,彻底把“预制菜”这个热词推上了风口浪尖。

在这场“罗永浩VS西贝”的舆论风暴中,一边是消费者的朴素认知,一边是餐饮业的行业标准,两个世界的碰撞,彻底把“预制菜”这个热词推上了风口浪尖。

事情的起点相当简单。

9月10日,罗永浩发了条微博,抱怨在西贝吃饭“几乎全是预制菜,还特别贵,太恶心了”,顺便呼吁国家立法,强制餐馆标明是否使用预制菜。

但没想到,这条微博竟然引爆了整个餐饮圈,尤其是西贝的创始人贾国龙。

贾老板当时正在新疆度假,看到这条微博后立刻“炸了”,连夜赶回北京开会复盘,查服务流程、看菜品标准,最后得出结论:西贝没问题,全不是预制菜。

但问题是,这波操作不但没能挽回形象,反而被网友抓住了更多“槽点”。

行业里可能会说,只要是在中央厨房处理的,不算预制菜。

但消费者不管这些,他们看到的是:你从袋子里拿出来、加热一下就上桌,这不就是“预制菜”吗?再配上西贝不算便宜的价格,情绪一下子就爆了。

罗永浩顺势开了场直播,播放了西贝后厨画面,拿数据、举例子,指出“包装袋写着18个月保质期”、“儿童套餐比儿童年纪还大”,直播间满屏“退钱”评论。

而贾国龙这边呢?一开始确实挺刚,一副“就算生意不做了,也要争个黑白”的姿态,说要起诉罗永浩。

但普通人根本不关心这些定义,他们只在乎“是不是刚做的”、“是不是新鲜的”。

你可以说这不是预制菜,但人家看到你从冷冻袋里拿出来再加热,心理上就是接受不了。

如果你告诉我这道菜是提前做好的、冷冻的、再加热的,那我可以选择吃或者不吃。

但现在的问题是,很多餐厅打着“现炒”、“手作”的旗号,卖的却是完全预制的菜——这才是让人反感的地方。

早在2021年,贾国龙还公开表示:“好菜都是预制出来的,中餐现代化必须走预制菜这条路。”

那时候,西贝正大力推广中央厨房,精简门店后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但问题来了——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接受度,近两年明显下降。

特别是2023年“预制菜进校园”遭到强烈抵制后,预制菜逐渐成了一个“负面词”。

大家开始怀念小时候的“锅气”、现炒的香味、手工的温度。哪怕贵一点,也想吃到新鲜做的饭菜。

这时候,老乡鸡成了“透明餐饮”的代表。

他们在门店贴出三色标签:现做、半预制、复热预制,让消费者自己选择。

罗永浩在直播中大力点赞,说这才是餐饮该有的样子。

这是一场从“吃顿饭”引发的消费认知战争。

它背后反映的,是消费者对食品透明度的强烈需求,是对“工业饭”的情绪反弹,也是一个高端连锁品牌在转型路上的阵痛。

来源:潇湘十二楼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