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深圳这座拼搏者聚集的城市,五平米的房间,可能是梦想的起点,也可能是现实的缩影。26岁的王闯,就住在这样的房间里。他从重庆来到深圳,只带了三样东西:行李、电脑和一颗想“翻身”的心。
在深圳这座拼搏者聚集的城市,五平米的房间,可能是梦想的起点,也可能是现实的缩影。26岁的王闯,就住在这样的房间里。他从重庆来到深圳,只带了三样东西:行李、电脑和一颗想“翻身”的心。
每天凌晨两点睡,七点起。他不是为了“卷”,而是为了不再像上一次创业那样跌得一败涂地。那次他在币圈一夜亏光二十万,还倒欠十几万,靠着女友的陪伴才缓过来。这次他选择了电商,靠跨境平台重新起步,靠白板画思维导图,靠每天看书、做笔记、练口才,把五平米的出租屋变成了“作战室”。
为了省钱,他一日两餐,快餐加泡面,创业启动资金不到3500元。比起进厂,他更愿意搏一搏。毕竟在他眼里,深圳是个只要努力就可能有结果的地方。
他的目标是半年内实现日出百单,未来再租一个房间当仓库,继续扩展。他知道这条路不轻松,但至少“自己在努力”,这比什么都重要。
王闯的邻居小万,也在做电商。他23岁,江西人,来深圳两个月。不同于王闯的计划,小万的创业更像一次“碰运气”的尝试。他曾花高价买过过时资料、在电商公司“卧底”没学到东西,也试过进厂,做了十个月后决定“再也不干”。
“工厂像牢房”,这是他对流水线生活的评价。重复、压抑、没有希望,是他选择创业的理由。他靠网购的东南亚TikTok账号试水电商,靠蓝牙耳机和麦克风积累订单,最近又转战日本市场,一单能赚70元。他说不清未来,但至少现在有点希望。
现实也并不轻松。他家里做实体生意,已逐渐撑不下去。过年回家还被安排相亲,彩礼得38.8万,这让他更焦虑:“我现在连自己的生活都顾不上。”
但他没放弃,因为他知道,除了创业,他没有更多的选择。
在C公寓,每一间五平米的房间都像一个小宇宙,装着各自不同的故事。
有唱歌直播的阿杰,从音乐学院毕业十多年,去过《快乐男声》,上过《中国好声音》,一直没红,但也没放弃。他说:“搞艺术是命中注定的。”在小小的房间里,他依然每天练歌接单,期待下一个舞台。
还有63岁的扶苏,曾是大学老师,因不适应体制辞职,漂泊多年。他自称修道十多年,在深圳写书、打坐、研究价值观。他说,深圳是他寻找自由的地方。
而35岁的王俊佳,做布料生意,五平米里堆满布料和订单,他的目标是让公司年销售额过亿,跻身行业前十。
五平米的房间,不大,却承载着他们的希望、挣扎与坚持。
C公寓的宣传话术是“创业者聚集地”,但现实是:公共空间少,交流不多,更多人是各自为战。
一张共享长桌,成了唯一的“公共区域”。很多人吃饭、工作、发呆、刷手机,各自沉默。走廊里常常传来游戏声、外卖员的敲门声、偶尔的争吵声。有人在奋斗,有人在逃避,有人只是过日子。
公共设施也并不理想。狭小的卫浴间、淋浴喷头被人用来冲屁股、没人冲厕所的现象屡见不鲜。管理员贴出“举报奖励200元”的告示,也换不来真正的改善。
但就是这样的地方,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年轻人。他们不怕挤、不怕苦,只怕没有机会。
21岁的小徐,从苏州大专来深圳实习。他拒绝进厂,想趁还年轻多试几条路。他送外卖、跑众包,靠一天跑两三个小时赚一百块。他说,“现在的生活跟想象的不一样”,但他还不想放弃。
他想创业,但没资金、没人脉;他想学习,但现实太快;他想照顾父母,但自己都难以维持。他开始怀疑梦想是否值得,但又告诉自己:现在不试,以后更没机会。
“我想早些实现财务自由,不让父母继续操劳。”这句话,在王闯、小万、小徐身上,都听得出。
他们的故事,没有伟大叙事,却真实得令人动容。他们不完美,不成功,但他们都在努力活出一点希望。
深圳不是天堂,但对很多外地年轻人来说,是最后的选择。
五平米的公寓,不高大上,不舒服,不光鲜,但它给了人一个起点,一个可以静下心来的地方,一个“从头再来”的可能。
也许他们不会成为马云、马化腾,但他们想成为更好的自己。而这一点,已经值得尊重。
只要还在坚持,哪怕只有五平米,也能撑起一个梦想的空间。
来源:老闫侃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