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在充满文化韵味的春天里,由盐城射阳淮剧团创排的大型现代淮剧《渔歌声里是家乡》、大型传统古装淮剧《程婴救孤》,扬州宝应淮剧团创排的大型现代淮剧《运河岸边槐花香》在涟水大剧院上演。精彩的剧情吸引涟水不少老戏迷观看演出,随着剧情演到高潮,观众情绪也随之波动,时
近日,在充满文化韵味的春天里,由盐城射阳淮剧团创排的大型现代淮剧《渔歌声里是家乡》、大型传统古装淮剧《程婴救孤》,扬州宝应淮剧团创排的大型现代淮剧《运河岸边槐花香》在涟水大剧院上演。精彩的剧情吸引涟水不少老戏迷观看演出,随着剧情演到高潮,观众情绪也随之波动,时而感动、时而鼓掌……
淮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涟水人民共同的文化传统、历史记忆。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积极践行“着眼于人、落脚于人”的重大要求,坚持以改革求突破,以创新谋发展,把“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作为执着追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促进出成果与出人才相结合、抓创作与抓环境相贯通,写百姓事,演百姓戏,唱百姓腔,不仅推出了“村官三部曲”“党员三部曲”等一批精品力作,还创排了可亲可敬、可知可感的一批经典小戏,让戏剧走进群众、贴近群众、融入群众,形成淮剧“涟水现象”的鲜明标识,用情用力讲好新时代故事、弘扬传统文化。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涟水地方特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涟水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人文交流的话语共同点和情感共鸣点,涟水以戏曲“走亲”,在戏曲交流演出中包容“不同”中寻求“共同”,在尊重“差异”中谋求“大同”,在艺术交流和互鉴中,汲取智慧和养分,拓展着淮剧艺术的广度、深度和厚度。通过与射阳淮剧团等兄弟团围绕以人才培养、剧目提升、文化共建为核心签署了“资源整合、优势互补”长期合作交流协议,在各种样式、题材、观念、审美等领域展开多元探索,让文旅融合和非遗保护效应下的戏剧生态整合、创作观念、与时俱进地创作思维进一步更新,把充满活力的新时代戏剧艺术对接现代观众。同时,积极承办由中国曲协、省文联联合主办,《曲艺》杂志社、省曲协等共同承办的“曲艺助力乡村振兴”专场演出、省级戏剧小戏小品大赛等,让涟水戏剧人在观戏中实践中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打破淮剧提质上升的 “瓶颈”状态。
为传承弘扬戏曲文化精髓,感受传统文化的韵味和魅力。我县以“本土艺术资源”为载体,进一步在“走出去”上下功夫,利用“送戏下乡”省级直接采购配送为契机,把创排的《村里有个管得宽》等大型淮剧在宿迁、高邮、盐城等地进行专场演出30余场,并参加了“戏韵满淮”淮安市新创剧目展演季启动仪式、江苏省第九届淮剧展演月等展演。作为省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赴省委党校、市委党校、恩来干部学院、盐城、泰州、宿迁、镇江等地汇报演出,深入推进“全市百场全省千场”演出活动,进一步检验淮剧作品是否在贴近民生、接地气、扬正气上,多元共汇大美,在交流互鉴中“再成长”。
同时,为推动淮剧艺术的传承、保护和发展,我县积极开展“淮剧进校园”活动,并深入县安东学校、幸福里小学等全县20余所学校开展专场文艺演出,并邀请涟水中学、郑梁梅高级中学等高中学生在大剧院观看大型淮剧的演出,进一步搭建起传统文化与当代学生的对话桥梁,不仅推动了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更以艺术之美滋养了校园文化生态,提升文化影响力“破题”之作,让淮剧传统文化在涟水大地上生根发芽。(潘曼)
来源:涟水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