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预制菜之争,谁对谁错?(千字长文)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5 09:24 1

摘要:我不站队任何一方,但我的核心观点,就是一家企业做的对不对,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和经营规范,应该交给专业的餐饮监管机构来评判,而不是说放任一个网红和网络舆论的狂欢来审判一家企业。

最近已经有很多内蒙人站出来声援西贝了。西贝作为从遥远边疆内蒙古走出来的民族品牌,真的很不容易。

我不站队任何一方,但我的核心观点,就是一家企业做的对不对,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和经营规范,应该交给专业的餐饮监管机构来评判,而不是说放任一个网红和网络舆论的狂欢来审判一家企业。

还记得曾经被外资搞垮的民族餐饮企业小肥羊吗?那个曾经开创了“不蘸小料涮羊肉”先河的火锅品牌小肥羊,在2008年的时候被百胜餐饮集团以4.93亿美元全资收购。作为中国本土首个突破500家门店的火锅连锁,小肥羊曾经与海底捞齐名。然而,被外资收购后,如今小肥羊的餐饮店在全国仅剩20余家。

曾经的西贝,我认为是除了小肥羊之外,唯一一个有潜力出海,并与肯德基、麦当劳一决高下的中餐企业。西贝作为一家从内蒙古四线小城市走出来企业,真的很不容易。我希望西贝能够挺过这次风波,不要因为这次风波的影响,再一次被外国资本所收购。

再说一说西贝这次的预制菜风波吧。

西贝有很多地方做的不够到位,比如他的收费、价格、采用提前处理过的冷冻食材这些做法,是否合理都值得商榷。但是西贝在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开放厨房允许媒体参观,同时通过直播的方式让大家观看菜品的制作过程,起码显示出了足够的坦诚。我相信随着公众的质疑和各种建议的提出,也希望西贝能够从谏如流及时改正。

我们再来说一下引爆这次事件的网络大V。

网络大V最初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仅凭自己吃了一顿饭的口感,就在社交平台上宣扬西贝采用了预制菜,让西贝陷入自证清白的泥潭,在消费不振,餐饮行业如此不景气的今天,这种行为算不算破坏营商环境呢?

让网络大V随便在社交平台上说一段不严谨的话,就可以引爆一场舆论风波,去审判一家企业,甚至有可能把一家企业直接推到破产的边缘,我认为这才是最可怕的。

老罗这次的做法,就像是一个班级老师,先根据自己的好恶,在讲台上当众宣布你偷了钱,是个坏孩子。然后又悬赏十万,让同学们去找你偷钱的证据一样。

你要说西贝用了预制菜,那你应该先拿到证据,再向西贝开炮。而不是先预设立场,说人家用了预制菜,吃起来恶心,然后看人家要起诉你,又在网上悬赏,号召粉丝去寻找证据。

这叫什么事儿呢?

公众人物不同于普通人,你可以在私下吐槽某家餐馆的饭难吃,或者你可以去相关的管理部门举报、投诉你的怀疑,让他们去查一下西贝是不是用了预制菜。但是你不能在有接近1700万粉丝的社交平台上直接发表不严谨、不负责任的言论。每个人对餐厅的品味、食物的口感和消费的体验都是不同的,不是说你的感受就代表了大众的感受,不是说你根据自己的揣测,就去在你的粉丝群体里宣判一家企业。

一切,都要以法律和证据为准绳。

西贝拥有1.8万名员工,背后是1.8万个家庭。本次舆论风波,对西贝的冲击可以说是相当之大。西贝这件事的表面问题,是西贝有没有用预制菜问题,但是从深层次来讲,我却看到的是公众人物法治意识的缺失、舆论裹挟的网络暴力之可怕,以及当今民营企业的地位之卑微。

我再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是否知道,新鲜的蔬菜从地里采摘出来,到被采购商收购并运到大型商场、餐馆的时间,是多久?

答案是最快三天。

以西北某省份种植的菜心运输到广东商超为例:第1天工人采摘蔬菜收进库冷藏;第2天待产品预冷温度达标后进行装箱,当天中午或下午运输车发货;在路上运输时间大概在40多个小时,如果发车是中午12点前,那么第4天上午可以到达市场销售,如果是下午或晚上发车,那么得要第5天上午才可以到市场销售。

那么现在引出第二个问题,一卷菜心从西北某省经过五天的运输,营养成分是否会有流失?答案是肯定的,根据对某个品种西兰花运输过程中的科学研究,西兰花的维生素C,在0°C下储存7天后,损失为0,但在20°C下损失率达到了56%

对于消费量庞大的餐饮企业和大型商场,蔬菜、水果和各类肉食,基本上都是不可能做到现采现售的。当场采摘当天食用,对于大城市的居民来说,只能存在于自家的菜园子里。

冷冻蔬菜不是预制菜,冷冻蔬菜主要是通过冷藏锁鲜,来保持食材的新鲜程度,因此符合国家标准的正规冷冻蔬菜,不会添加防腐剂,也没有必要添加防腐剂。

西贝作为大型连锁餐饮企业,采用经过中央厨房处理过的冷冻食材进行统一配送,我认为恰恰是一种标准化、规范化的做法。通过统一采购、统一配送食材,既可以保证食材的安全性,也能够做到各家门店的口味一致,还可以避免采购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贪腐行为。

试想一下,西贝在全国有382家门店,1.8万名员工。如果不通过中央厨房进行食材的统一处理和统一配送,而是由各家门店的采购员自行采购食材,那么每家门店采购的蔬菜、肉类的安全性和质量标准都是没有办法来把控的。同样价格的烤羊腿,内蒙的门店采购的可能是锡林郭勒草原鲜羊肉,而广东的门店由于养殖业不发达,很可能采购的会是养殖场的育肥羊、甚至是巴西进口的冷冻羊,原材料何谈统一?食材的质检更是没有办法把控,羊肉是否有抗生素,蔬菜是否打过农药只能由各家门店的质检员自己把控。

消费者印象中的现采现做,最适合的特色菜馆和私房菜,或者是高端消费的私人家宴。大规模的餐饮企业,如果全部采用去就近菜市场买菜、采购的做法,反而是最落后的,也是最难以保障食品质量的。

实际上,符合标准的冷冻蔬菜,其营养价值并不会比新鲜蔬菜低。对比在冰箱里保鲜存储2天以上的新鲜蔬菜,现采的速冻蔬菜,更能够锁鲜,可以及时阻止营养成分的流失。

符合国家标准的冷冻蔬菜,都有一套标准化的处理流程。例如冷冻西兰花,要经过清洗、漂烫→快速冷冻→真空或气调包装→冷链运输与储存。一定程度上,通过中央厨房标准化采购和处理的冷冻蔬菜,要比饭店采购员自行购买的食材在品质上更有保障。

在新华社2025年7月11日发布的一篇文章中,也驳斥了冷冻蔬的菜营养价值不如新鲜蔬菜的说法。

新华社称,根据研究机构的实验,把青菜头、莲藕、胡萝卜分别放在 4℃ 保鲜层和 -19℃ 冷冻层,监测维 C 的流失量对比,结果令人大为震惊:

新鲜青菜头和莲藕:维 C 损耗率已经超过 70% 和 60% ;而冷冻青菜头和莲藕:还能保住 60% 及 78% 的维 C。

随着保存时间的变长,即便是保鲜蔬菜,维 C 的含量也会大幅度下降,而冷冻蔬菜反而能最大限度地留存住维 C。

在国家地理杂志的网站上,也曾发表过文章,称冷冻蔬菜的营养价值要比新鲜蔬菜更高。因为冷冻农产品和新鲜农产品在营养方面的主要差异,仅在于冷藏的新鲜农产品在几天后会出现营养流失。

我想说的是,冷冻蔬菜的营养成分可能会比现菜的价值更高,这事儿虽然反常识,但是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人要有逻辑思维和科学素养,先求证,再打假。而不是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仅凭花了八百块钱吃了一顿饭,就擅自发表评论来审判一家企业,仅凭口感就判定一家企业用的全是预制菜。

一个网络大V今天可以根据自己吃饭的口感就发动舆论让一家餐饮企业破产,那么明天别的网络大V,就可以根据别的一些感受,或者是某些利益需求,去搞垮其他的企业。

西贝有没有用预制菜,食材是不是满足安全、健康的标准,我认为需要有专业的监管机构来评判,而不是让一个网络大V去发动一场审判式的舆论狂欢。

来源:星耀小皮卡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