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小便门”两名主角被判赔220万:本人财产不足由父母赔偿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5 15:16 1

摘要:9月12日,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两名未成年人及其父母需在指定报刊上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海底捞方面共计220万元。

一泡天价尿,为两名17岁少年及其家长带来的不仅是经济上的巨额赔偿,更是一堂深刻的法治教育课!


失业君小编 | 文
Ron Lach | pexels图

2025年2月24日凌晨,上海一家海底捞门店的包间内,两名17岁少年唐某和吴某用餐后先后站上餐桌向火锅内小便,并相互拍摄视频。

三天后,当这段视频被上传到朋友圈并迅速扩散,一场引发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风波就此掀起。

9月12日,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两名未成年人及其父母需在指定报刊上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海底捞方面共计220万元。

这起被称为海底捞“小便门”的事件始于2025年2月底。两名17岁少年在海底捞包间内实施了令人震惊的不雅行为,并拍摄视频留念。随后,视频被上传至社交媒体,经过网络快速传播后,引发了公众的强烈反感和广泛批评。上海黄浦警方迅速介入,对涉案的唐某和吴某作出了行政拘留的处罚。

面对舆论危机,海底捞采取了紧急应对措施:将涉事门店内的餐具全部销毁换新,对整个门店进行深度消毒。更令人关注的是,海底捞对事发时段到消毒期间用餐的4109单客户全额退还餐费,并进行订单付款10倍金额的现金补偿。

3月14日,海底捞关联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索赔金额超过2300万元。9月12日,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作出了一审判决。

法院判决被告赔偿上海某餐饮公司餐具损耗费和清洗消毒费13万元,赔偿四川某餐饮公司、上海某餐饮公司经营损失和商誉损失200万元及维权开支7万元,共计220万元。

法院在判决中体现了理性衡量,虽然支持了大部分赔偿请求,但对海底捞提出的“十倍价款补偿”部分未予支持,认为这属于企业自主商业决策,与侵权行为之间欠缺法律上的因果关系。

这起案件最引人关注的焦点之一是:未成年人实施违法行为,责任应当由谁承担?

法院经审理认为,唐某、吴某虽系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但综合案情,两人对自身行为的违法性和法律后果具备认知能力。

判决明确规定,唐某、吴某如果有个人财产,应当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其父母赔偿。这体现了《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八条构建的阶梯式责任体系。

有专家指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职责的,可以减轻其责任。”

这起案件暴露出的核心问题是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17岁的青少年已经具备完全的是非辨别能力,却做出如此违背公德和法律的行为,家庭教育难辞其咎。

在社交媒体时代,一些青少年为追求关注度和流量,不惜突破道德和法律底线,这反映了家庭价值观教育的不足。

法院判决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监护职责不仅是道德责任,更是法律责任。家长没有教好的,法律会来管教,而且代价可能非常昂贵。

失业君小编观察认为,这起判决的社会意义远远超出了案件本身。从社会效果看,本案判决一方面告诫公众,监护人应承担对于未成年人的行为监督和价值观塑造的首要责任。另一方面也宣示,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的基础,法律应当保护企业免受非法的干扰和影响。

任何侵害企业财产利益、商业声誉的行为都应受到法律的制约,司法裁判对于构建公平有序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发挥着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

两未成年人故意向原告火锅内小便并拍摄视频上传,致原告商誉受损,主观上分别具有故意、过失。二人构成侵犯财产、商誉的共同侵权行为。

这起案件给所有家长敲响了警钟:“孩子还小”不再是违法侵权的借口。220万元的巨额赔偿标注了家庭监管失职的沉重代价。

正如网友所说:“你的孩子你不舍得教育,社会会帮助你教育,法律会帮助你教育!”

法院判决清晰地传递出两个概念:其一,家庭教育的缺失,不能让社会和他人买单;其二,孩子的成长空间,更不该建立在对公共利益的践踏之上。

如果家长始终不愿承担起教育的责任,那么法律与社会规则,终将以更严肃的方式补上这一课。

判决书规定,如果唐某、吴某有个人财产,应当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其父母赔偿。

这一判决体现了《民法典》构建的阶梯式责任体系,也宣告了“未成年”不再是违法行为的“挡箭牌”。

父母作为监护人,若在孩子成长中一味纵容、疏于引导,让“孩子”成为逃避责任的借口,最终必然要为这份放任付出惨痛代价。

来源:汉语言文学中文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