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院士呼吁:糖尿病这4种食物必须得吃,否则血糖越控越差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5 15:16 1

摘要:糖尿病这事儿,说轻不轻,说重不重。你说它不严重吧,它偏偏跟你天天耗着,一顿饭吃错了,它就给你颜色看看;你说它要人命吧,它又不像心梗那样来势汹汹,更多时候是慢慢耗,把人一点点拖垮。

糖尿病这事儿,说轻不轻,说重不重。你说它不严重吧,它偏偏跟你天天耗着,一顿饭吃错了,它就给你颜色看看;你说它要人命吧,它又不像心梗那样来势汹汹,更多时候是慢慢耗,把人一点点拖垮。

尤其是2型糖尿病,像个“隐形杀手”,不吭不响地在血管、神经、眼睛、肾脏上动手脚,最后把人折腾得精气神全没了。

不少人一查出糖尿病,第一反应就是:啥都不能吃了!饭减了,肉戒了,连水果都不敢碰,活脱脱过成了“苦行僧”。但真相是——“忌嘴”只是控糖的一半,吃对才是关键的另一半。

最近,几位国内顶尖的内分泌学院士在多个学术场合提到:糖尿病人必须吃4类重要食物,不是可吃、不是适量吃,而是必须吃。否则,血糖不但控不下来,身体还可能更快垮掉。

你可能会疑惑:不是说糖尿病就要“管住嘴”吗?怎么反倒要“吃”了?咱慢慢说清楚。

先从一个常见误区讲起。很多糖友以为血糖高就是糖吃多了,其实不全对。糖尿病的根子,是胰岛素出了问题——要么分泌不够,要么身体对它不敏感,叫“胰岛素抵抗”。

这就像你明明叫了出租车,车来了你却打不着灯,司机也不认你这个乘客。于是血糖在血液里“堵车”,进不了细胞里去干活,就越堆越多。

这个时候,如果你只是拼命不吃糖,甚至连饭都吃得极少,身体就会误认为“饥荒来了”,反而更节省能量使用,胰岛素抵抗还会更严重,血糖控制反而更差。而如果你吃对了食物,不仅能给身体提供必需营养,还能帮助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让血糖更稳定。

那到底是哪4种食物是“必须吃”的?咱一个个说。

第一个,是富含膳食纤维的全谷物和杂豆。这类东西说白了,就是别老吃白米白面,多吃点糙米、燕麦、红豆、绿豆、芸豆、薏米、荞麦这些“原生态”的主食。

为啥?因为它们升糖慢,不容易让血糖“蹭蹭蹭”地往上冲。还帮忙“拖慢”小肠对糖的吸收速度,像给血糖加了个减速带。这些食物还能喂养肠道里的“好菌”,让你肠道更健康,胰岛素反应也更顺畅。

我有个病人,一开始血糖飙到12mmol/L,吓得他天天啃生黄瓜、喝白开水。后来我让他早饭加点燕麦,中午换成糙米饭配杂豆汤,两周下来血糖稳到了7.5mmol/L,人也有劲儿了,不再头晕眼花。血糖管理不是节食,而是吃对。

第二个,是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尤其是豆制品、鸡蛋和深海鱼。不少糖友怕蛋白质影响肾脏,其实只要肾功能没问题,每天适量摄入蛋白质反而对控糖有益。

蛋白质能延缓胃排空速度,也能刺激胰岛素分泌,还能保护肌肉不流失。特别是豆腐、豆浆、毛豆这些植物蛋白,既健康又饱腹感强。

有段时间,医院门诊来了一位阿姨,糖尿病多年,瘦得皮包骨。她说医生让她“少吃”,她就饭都不敢吃,肉更是一口不沾。

我给她加了每天1个鸡蛋、半碗豆腐、还有一周两次三文鱼。三个月后她体重上来了2公斤,血糖还降了0.8个单位,肝肾功能一点没受影响。她跟我说:“医生,我这才知道,不是越饿越好啊。

第三个,是含健康脂肪的坚果类,比如核桃、杏仁、腰果、花生,但注意是原味的,不能是油炸的、加盐的那种。很多人一听“脂肪”就害怕,殊不知这些不饱和脂肪酸对血糖调节反而有好处。它们能缓解胰岛素抵抗,还能保护心血管,减少糖尿病并发症。

但这类食物热量高,每天一小把就够,大概10颗左右的量,别一口气吃一大碗,吃多了也是“甜蜜的负担”。

我有个老大爷,早上吃燕麦的时候撒几颗核桃碎,下午喝茶时来几粒杏仁,既解馋又稳糖,他常说:这点坚果,是他一天里最享受的时刻。

第四个,是含天然多酚和抗氧化物的蔬果,尤其是深色蔬菜和低糖水果。比如菠菜、紫甘蓝、芥蓝、西兰花,还有蓝莓、柚子、番茄、圣女果这些。

很多人怕水果升糖,其实关键在于选对水果、控制量。像香蕉、榴莲、葡萄这些确实不太友好,但柚子、苹果、猕猴桃、蓝莓,适量吃一点,不仅不会让血糖飙升,反而能提供丰富的维生素C和植物多酚,帮助抗炎、抗氧化,还能减缓糖尿病对血管和神经的伤害。

有研究发现,每天吃1个中等大小的苹果,能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达28%。你没听错,是降低,不是升高。这就说明,科学吃水果,是完全可以融入糖尿病饮食管理里的

有时候,我们对某种食物的恐惧,其实来源于不了解。比方说,很多人怕吃水果,结果天天啃白馒头,血糖还控制不住;有人怕吃油,连坚果都戒了,却不知身体反而更缺乏必需脂肪酸。控糖不是“清汤寡水”,而是结构合理的“营养组合拳”。

我去农村义诊时遇到一位老伯,种了一辈子地,血糖却越来越高。他说:“我平时不吃肉不吃糖,怎么还高呢?”我问他早饭吃啥,他说两个馒头就点咸菜。

我一听就明白了,他把血糖当敌人,却忽略了身体其他需要。我给他改了饮食,早饭让他吃点煮鸡蛋、豆浆,主食换成玉米面饼,中午加点蔬菜炒豆腐,晚饭来碗杂粮粥。

一个月后复查,血糖稳了,精神也好多了。他笑说:“医生,我原来是‘饿坏了血糖’。”

这里我要再强调一遍,那4种必须吃的食物是:粗杂粮、优质蛋白、健康脂肪、抗氧化蔬果。它们不是糖尿病人的“可选项”,而是“必修课”。不吃它们,血糖不稳是小事,长期营养失衡,身体垮才是大事。

有些人控制血糖,光盯着数字,早上血糖7.2还行,下午餐后9.8就焦虑得不得了。其实血糖波动也是正常的,关键是看整体趋势和波动范围。吃对食物,保持稳定比追求“完美数值”更重要。

你可能还听说过“地中海饮食”“DASH饮食”等,这些国际推荐的健康饮食模式,核心理念就是:多样化、天然、少加工、营养均衡。

跟中国传统饮食并不冲突,反而可以很好融合。像中医讲的“食药同源”,很多食材本身就带着调理作用,山药健脾益气,苦瓜清热降糖,南瓜稳定血糖,这些都是宝贝。

说到底,糖尿病不是靠“饿”好的,是靠吃对、吃巧、吃出节奏的。糖尿病人的餐桌,不能是惩罚的场所,而是疗愈的阵地。你吃下去的每一口,既是营养,也是药物。千万别再被“什么都不能吃”的谣言吓住了。

食物不是万能的,药物、运动、睡眠也都很关键。但合理饮食,是控糖的“地基”,没有它,其他的全是空中楼阁。就像盖房子,地基得稳,不然你装修得再好,也住不踏实。

如果你或身边人正为糖尿病烦恼,不妨从今天的餐桌开始,给身体一点“好吃的支持”。吃得科学,血糖才听话;吃得合理,身体才有底气

别怕吃,就怕吃错。

参考文献:

[1]王志敏,刘璐,李博.糖尿病患者饮食干预研究进展[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4,16(4):253-258.

[2]李雪松,张小红.地中海饮食对2型糖尿病控制作用的研究[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23,31(2):86-90.

[3]赵春华,魏楠.粗粮与糖尿病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25,41(5):672-676.

来源:医生张三说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