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很多乙肝患者来说,最怕听到的不是病毒没转阴,也不是吃药副作用大,而是医生一句话,“肝硬化或者肝癌已经到了中晚期”。
对于很多乙肝患者来说,最怕听到的不是病毒没转阴,也不是吃药副作用大,而是医生一句话,“肝硬化或者肝癌已经到了中晚期”。
这时候不管年纪多大,心理素质多好,大概都会有点崩。
因为一听“晚期”两个字,联想到的都是“治不好”“要住院”“要化疗”这些词,但问题是,乙肝引起的肝脏恶化往往不是突然就变严重了,而是前面已经错过了很多可以阻断、干预的机会,只是当事人一直没当回事。等到出现症状再去查,确诊已经来不及。
这种情况下,最可惜的并不是病情严重,而是早期被自己耽误了。其实医生最怕的不是乙肝这个病毒,而是“被忽略的肝脏变化”。
很多人明明知道自己是乙肝携带者,却从来不查肝功能,不做B超,不吃抗病毒药,也不注意生活习惯,还觉得“我也没什么不舒服,应该没事”。
殊不知,肝脏本身就是个沉默器官,哪怕已经损伤得不轻了,也可能一点反应都没有。所以说不是乙肝一确诊就一定晚期,而是那些不在意的人,把病拖成了晚期。
乙肝最常见的三种肝脏恶化风险,其实都摆在台面上了,但很多人根本不看,或者看了也装作没看到。
首先最明显的一种就是肝纤维化。这是所有乙肝患者的“第一道坎”。
因为病毒在肝里反复复制,会引起肝细胞慢性炎症,炎症久了就开始修复,修复过程中就会产生纤维组织,这些组织一开始可能没啥事,但时间一长,它会慢慢取代正常肝细胞,导致肝脏变硬,功能下降。这个过程就是肝纤维化。如果不控制,它最后会发展成肝硬化。
而肝纤维化是可以逆转的,只要病毒控制好,炎症减轻,肝脏还有修复空间。
但很多人连最基本的病毒载量都不查,抗病毒治疗不规范,也不关注ALT、AST这些指标,肝纤维化的过程就在“无知”中一点点推进。
有些人甚至一拖好几年才做第一次肝弹性检查,结果一看已经F3甚至F4,也就是接近肝硬化了。你说这时候就算想补救也难了很多。
再者就是肝硬化,听起来熟,但其实大多数人没搞清楚它到底有多危险。肝硬化不是等于肝癌,但确实是肝癌的“温床”。
肝硬化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前者症状少,后者就开始出现腹水、黄疸、消化道出血,甚至肝性脑病。
也就是说,早期肝硬化其实可以靠药物和生活方式延缓甚至不发展,但如果进入失代偿期,那就是高危状态,死亡率和住院率都明显上升。
很多人直到出现腹胀、食欲差、腿肿、尿少、肚子大了,才去医院检查,
而且肝硬化病人哪怕肿瘤标志物正常、B超没发现异常,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癌细胞早期可能很隐匿,影像学检查根本看不到。
这也是为什么正规医院要求乙肝肝硬化病人每三个月复查肝功能+B超+甲胎蛋白(AFP),就是怕漏掉肝癌早期。
最后一个风险就是肝癌,乙肝患者和肝癌之间的联系已经不是秘密了,尤其是亚洲地区,乙肝相关肝癌比例极高。
根据《中国肝癌防治蓝皮书》显示,超过八成的肝癌患者都有乙肝背景。而且肝癌最麻烦的一点就是,它真的没啥早期症状。
有些人以为肝癌来了会疼,其实并不会。早期肝癌往往就是无声地长,长到一定大小或者已经有远处转移才开始表现出身体不舒服,比如右上腹隐痛、体重下降、疲倦乏力。
但这时候去查,肿瘤往往已经四五厘米甚至以上,局部侵犯、血管受累,根本没法手术,预后就变差了。
而且一些人错误以为“我在吃药就没事了”,其实乙肝抗病毒治疗只是降低风险,不代表就不会癌变。哪怕病毒已经转阴,仍然要定期监测。
尤其是40岁以上、男性、有家族史或者已经肝硬化的人,这类人群本身就是高危中的高危,就算是每半年一次肝脏增强CT或MRI,也不算过度。医生也常提醒,别等身体给出信号再去查,有时候那是最后的信号。
在笔者看来,乙肝这个病真正可怕的不是它的传播性,而是它的“温水煮青蛙”性质。
它不会一下子让人倒下,但它可以十几年、二十年慢慢蚕食肝脏,等到哪天出现明显症状的时候,已经是中晚期了。
关键在于,很多人根本没有意识到“病毒在体内不断复制”的严重性,不查、不治、不防,最后的问题就会集体爆发。
而且乙肝病毒不像感冒病毒,它有整合入肝细胞DNA的能力,属于“赖着不走”的那种,即便表面抗原变阴,也不能完全掉以轻心。
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乙肝患者受到信息不对称的影响,要么被一些所谓“民间偏方”耽误,要么是看到“抗病毒药伤肾伤肝”这种说法就不敢吃药。
但事实是,目前的主流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都是通过了大量临床验证的,安全性高,副作用相对可控。
而真正对身体伤害大的,是不治疗、不管理、任由病毒复制。一旦病毒数量居高不下,肝脏就是个不停修复、再受伤、再修复的过程,最终留下的只能是硬化和瘢痕。
总的来说,乙肝本身不是绝症,但如果被放任发展,它真的可以变成最沉默又最致命的病。预防肝脏恶化,不是靠“心态放平”,而是靠行动和坚持。
要做到定期复查肝功能、B超和甲胎蛋白,必要时加上肝脏弹性检查,及时接受抗病毒治疗,控制好病毒载量。
除此之外,生活习惯也不能忽视,尤其是饮酒这件事。很多乙肝携带者自己不查酒精脱氢酶基因,不看肝功能,天天觉得小酌无妨,结果一喝就是灾难。
如果真的重视了,其实乙肝携带者也能活得跟正常人一样,只不过得多花点心思照顾自己。
不要怕查,也不要逃避治疗,更别把“没有不舒服”当成安全的理由。那些悄无声息的变化,才是最容易被忽略,也最容易酿成严重后果的东西。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王金歌,薛恒辉,秦成坤.乙肝表面抗原阴性的乙肝相关性肝癌人群的分类和特征[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25,28(04):279-283.
来源:老王健康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