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国北方,有一座被泉水“托举”起来的城市——济南。“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清代刘鹗在《老残游记》中寥寥八字,便勾勒出这座“千泉之城”的灵动画卷。据统计,济南境内仅命名的泉眼就有1209处(数据来源:济南市城乡水务局),若将无名小泉悉数算上,更是如繁星般散落街
在中国北方,有一座被泉水“托举”起来的城市——济南。
“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清代刘鹗在《老残游记》中寥寥八字,便勾勒出这座“千泉之城”的灵动画卷。据统计,济南境内仅命名的泉眼就有1209处(数据来源:济南市城乡水务局),若将无名小泉悉数算上,更是如繁星般散落街巷。泉水,是济南的胎记,亦是这座古城跃动千年的生命脉搏。
地质奇观:一座城,半部“水经注”
济南泉水之丰沛,源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城南的泰山余脉如同一道天然屏障,地下密布的石灰岩裂隙,将雨水、山涧悄然吸纳;而城北的岩浆岩地层坚硬如盖,迫使地下水沿断层上涌。一吸一阻间,清泉自岩缝迸发,化作趵突泉的“三股水”腾空跃起,黑虎泉的兽首吐珠轰鸣,珍珠泉的串串“玉珠”浮摇直上……这些泉水最终汇聚成护城河的碧波,托起“四面荷花三面柳”的北国江南。
活着的泉水史:从诗卷到茶盏
济南的泉水,流淌着半部中国文化史。
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踏访趵突泉,将其写入《水经注》;曾巩任齐州知州时,筑堤疏浚,让大明湖“水清如许”;李清照于漱玉泉畔梳妆,笔下词句似泉水般清冽婉转;老舍在《趵突泉》中感叹:“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
泉水更滋养着寻常百姓的烟火气。黑虎泉边的石阶上,至今可见提着水桶的市民,取一壶甘泉回家煮茶;曲水亭街的老茶馆里,泉水冲泡的茉莉香片香气氤氲;护城河畔,孩童赤脚踩着青石板下的泉眼嬉闹……泉水早已渗入济南人的筋骨,化作代代相传的生活仪式。
与泉共生:一座城的温柔守护
为了保护泉水,济南人有着近乎执着的坚持。
20世纪70年代,因过度开采地下水,趵突泉一度断流。痛定思痛后,济南开启“保泉行动”:封停深井、回灌补源、严控建设,甚至地铁线路为避泉脉多次改道。如今,趵突泉已持续喷涌20余年,黑虎泉的三只兽首日夜不息吐纳清流。2019年,济南更建成100处泉水直饮点,让游客拧开龙头就能畅饮清泉——这是当代济南人对“千泉之城”的浪漫告白。
四时泉韵:一城风景一城诗
春日的五龙潭,樱花如雪落泉池,花瓣逐水成诗;
盛夏的雨后,琵琶泉底气泡串串,宛如玉珠落盘叮咚作响;
秋深时,趵突泉畔菊花展姹紫嫣红,与澄碧泉池相映成趣;
冬雪纷飞中,曲水亭蒸腾的水雾裹着烤地瓜的甜香,恍惚间竟似江南。
元代画家赵孟頫见此景,挥毫写下“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这雾气缭绕的奇幻景致,至今仍在大明湖超然楼畔日日重现。
泉水,是济南的呼吸。
它从《诗经》的“泺水”中涌出,淌过唐宋的石板,漫过明清的茶碗,最终流入现代城市的血管。若你来济南,不妨在清晨走进曲水亭街,看阳光穿透槐树叶隙,洒在泛着涟漪的渠水上;或于黄昏立于解放阁,听黑虎泉的轰鸣与广场舞的旋律奇妙共鸣。这座城,正以流淌了千年的泉语,讲述着生生不息的故事。
—END—
来源:主题公园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