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性早熟不是因为内热,这些才是真正的高危因素!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5 14:25 1

摘要:这位宝妈应该是非常担心自己孩子也会早熟,所以会有这种猜测,包括她以为喝牛奶也会性早熟。

最近看到有宝妈问,是不是内热重的人,更容易早熟。

这位宝妈应该是非常担心自己孩子也会早熟,所以会有这种猜测,包括她以为喝牛奶也会性早熟。

可以看出,不少宝妈对早熟是有一些误解的,警惕性高是好事,但也不必盲目怀疑。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捋捋,到底什么才是真正会引起早熟的呢。

首先,我们得了解性早熟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早熟其实=青春期的启动提前了,而青春期的启动,靠的是“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轴)的运行。

这个流程是👇

1️⃣下丘脑在适当的时间(一般女孩10-12岁,男孩12-14岁)开始脉冲式释放一种叫作“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信号;

2️⃣垂体接收到GnRH信号后,分泌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

3️⃣性腺(女孩卵巢或男孩睾丸)在LH和FSH的指令下开始工作:女孩的卵巢分泌雌激素,促进乳房发育和月经来潮;男孩的睾丸分泌雄激素,促进睾丸增大、胡须生长。

这个过程就像是多米诺骨牌,第一张牌(GnRH)被推倒后,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而性早熟发生👉本质上是这套“HPG轴”开关被过早地、非正常地被激活了。

早熟其实有两种:

一种是下丘脑提前发出了启动指令,过早的启动了上述完整的多米诺骨牌,这种属于“真性早熟”;

另一种是接触到外源性激素,而非下丘脑发出的指令,这种属于“假性早熟”。

第一种可能跟遗传或者脑内病变有关,很难预防。

真正可以预防的是第二种,就是要避免性激素的摄入,并且要及早发现并回避,持续性激素摄入,慢慢地也会变成真性早熟。

大多数孩子一开始都属于第二种,所以只要发现及时,干预得当,是可以一定程度恢复的。

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宝妈问内热会引起早熟吗?牛奶会引起早熟吗?

那么就要考虑,内热,喝牛奶,会增加性激素吗?

显然是不会的。

实际上,很多常规的食物,比如豆浆、豆制品、鸡肉、牛奶、蜂蜜、蛋白粉以及其他正规厂家生产的食品级营养素和不含激素的保健品,都不会引起性早熟。

为何大家会有内热重就容易早熟这样的想法呢?

其实是因为:

如果孩子长期吃高热量的油炸食品、加工零食和甜品等,就会导致脂肪堆积,引发肥胖,而肥胖是容易引发早熟的。

因为脂肪组织里有一种芳香化酶,它能够将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会促进雌激素的形成,孩子体脂率越高,体内雌激素水平就越高。

肥胖的孩子,更容易内热,所以给人感觉好像是内热会早熟。

还有牛奶,喝正常安全的奶是完全不会早熟的,但是如果圈养的牛被经常打激素催长,其所产的奶会含有激素,这就会导致早熟。

同理,一些动物肉如猪肉鸡肉牛肉等,在养殖过程中被打了激素,就有可能导致肉里的激素超标的

2022年就有曝光过江苏某养殖场曾检出“己烯雌酚”(雌激素)超标鸡肉,该物质可致儿童性发育异常。

还有豆制品,很多人觉得它含有雌激素,是不是不能吃?

其实豆制品中的植物雌激素活性仅为人体雌激素的1/1000-1/100,人不是完全不能有激素,正常吃豆制品是有益的。

另外还有些食物本身就含有激素,包括蜂王浆,雪蛤,人参,鹿茸,胎盘素,还有毛蛋(孵化到一半的鸡蛋),

以及动物生殖器官:如牛羊睾丸(牛鞭、羊球)、鸡卵巢等(这类器官是动物性激素合成的部位,激素含量较高)。

其他还应该注意的食物有禽类的脖颈和皮,这些地方最容易有激素残留,还有来源不明的反季肥大的水产,反季节蔬果,也可能干扰内分泌。

重要的是要控制体重,避免含糖饮料、油炸食品(炸鸡、薯条)、蛋糕、奶油、饼干等高能量、低营养的食物,它们促进肥胖,间接增加了性早熟的风险。

当然最重要的,是要避免服用含激素的补充剂,药物类,某些促生长类的保健品为了效果更好可能含有激素,需要谨慎。

除了食物要注意,有个非常重要且隐匿的风险因素,

那就是“环境内分泌干扰素”(EEDs)。

它为什么会扰乱内分泌呢?

如果把正常激素比喻为能打开器官功能的一把钥匙,那么“EEDs”的问题就在于,它长得太像机体内的激素的,从而有时候也能打开机体功能开关。

它通过模拟、阻断或干扰人体正常内分泌系统(尤其是性激素,如雌激素、雄激素),从而导致早熟。

而且它还可能降低下丘脑对激素负反馈抑制的敏感性。

正常情况下,体内性激素水平升高时会抑制下丘脑释放促性腺激素(GnRH),环境干扰素会让下丘脑以为体内激素水平还不够高,从而提前脉冲式释放GnRH。

那么,它危害如此大,日常该如何避免呢?

可怕的是,EEDs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孩子很多常用物品都可能接触到,一定要多关注。

比如这些👇

1️⃣塑料制品相关:

◇双酚A(BPA):常见于聚碳酸酯塑料(婴儿奶瓶、水杯、食品容器、食品罐头内壁涂层、超市小票;

◇邻苯二甲酸盐(Phthalates, 塑化剂):常见于塑料玩具、地板、壁纸、浴帘、个人护理用品(如香皂、洗发水、指甲油) 。

2️⃣农药与除草剂:

◇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及一些现代除草剂,它们主要通过残留于非有机种植的蔬果、谷物上进入人体。

3️⃣工业化学品与污染物:

◇二噁英(Dioxins):工业过程的副产品,主要通过动物性脂肪(如肉类、奶制品、鱼类)进入人体。

◇多溴二苯醚(PBDEs):作为阻燃剂,常用于家具、地毯、电子产品的塑料外壳中,会缓慢释放到灰尘和空气中。

4️⃣个人护理用品与化妆品:

◇某些香水、发胶、香皂、沐浴露为了增强持久香味或增加润滑性,可能含有邻苯二甲酸盐等塑化剂。

◇某些抗菌成分(如三氯生)也可能具有内分泌干扰作用。

以上成分,大家需要多留意,好好检查下孩子的玩具,餐具,水杯,包书皮,橡皮擦等,家里经常接触的物质,都看有没有这些成分。

2023年杭州一名7岁女童乳房发育,经查就是因长期使用含邻苯二甲酸酯的塑料水杯。

//

最后,大家可以对照下面说的这些,看看自己孩子是否已经存在早熟现象,早发现,早控制。

(女孩性早熟自我诊断)(男孩性早熟自我诊断)

一般女生在8岁、男生在9岁以前就出现第二性征,就要警惕是否性早熟了。



作者介绍:


来源:蓝弧营养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