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创新:克丽丝塔·施罗斯的脊柱侧弯保守治疗之路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8 18:08 1

摘要:在德国Bad Sobernheim的施罗斯家族博物馆内给南小峰签名赠书。作为施罗斯体操的第二代传承人,她将母亲开创的非手术脊柱侧弯矫正理念发扬光大。

(克丽丝塔·来纳特·施罗斯(左)在德国Bad Sobernheim的施罗斯家族博物馆内给南小峰签名赠书。作为施罗斯体操的第二代传承人,她将母亲开创的非手术脊柱侧弯矫正理念发扬光大。

继承母亲理念:“旋转呼吸”与“三维矫正”的体系化

克丽丝塔·来纳特·施罗斯(Christa Lehnert-Schroth,1924–2015)是德国著名物理治疗师,正是“施罗斯体操”创始人卡塔琳娜·施罗斯的女儿 ,自幼耳濡目染,她协助母亲在诊所工作,并接受正规物理治疗培训,成年后与母亲共同钻研如何用运动来矫正脊柱畸形 。卡塔琳娜在1921年创立了通过特殊呼吸和姿势纠正来治疗脊柱侧弯的方法,即“旋转呼吸”矫正体系 。克丽丝塔继承这一理念,并在几十年临床实践中将其发展为系统的“三维矫正”理论,将脊柱侧弯的矫治提升到全方位立体纠正的高度 。她在20世纪70年代认识到腰骶第四弯曲(代偿弯)的重要性,据此引入了一套简单实用的侧弯分型分类法,使针对不同曲线类型的矫正训练更加有的放矢 。这一“施罗斯分型”将患者的侧弯类型分为“三弯型”和“四弯型”等,强调通过旋转呼吸与反向姿势来纠正每一个弯曲平面的畸形 ,克丽丝塔将母亲开创的“旋转呼吸”技巧与三维姿势纠正融会贯通,编制成体系化的训练教程,不仅规范了治疗流程,也让更多治疗师和患者能够学习并应用这一方法,从而真正将家传的经验升华为科学的保守治疗体系 。

奠定理论基石:《三维脊柱侧弯治疗》迭代演进

为传播这一非手术疗法,克丽丝塔于1973年首次出版了专著《三维脊柱侧弯治疗》(Three-Dimensional Treatment for Scoliosis) ,该书详细阐述了脊柱侧弯畸形的三维特征,以及如何通过特殊呼吸和主动矫正运动来纠正脊柱扭转和侧弯,并辅以心理支持以增强患者信心 。书中提供了超过100种体操练习配合图片说明,可根据患者的个人弯曲类型量身定制训练方案 。除了青少年特发性侧弯外,内容还涵盖了驼背(后凸)、平背和过度前凸等相关脊柱问题的矫正练习 ,在克丽丝塔长达50年的临床经验基础上,该教材成为保守治疗领域的重要指南,被誉为施罗斯疗法的“圣经” 。

随着实践推进,克丽丝塔不断修订完善此书。据资料整理,《三维脊柱侧弯治疗》在20世纪发行了四个主要版本(1984、1994、1997、1999),每一版都融入了新的临床心得和研究进展 。1984年版在母版基础上系统阐明了“三维治疗”的理论框架,确立了侧弯分类和“旋转呼吸”训练作为核心理念;1994年版结合前十年间的临床随访数据,补充了不同弯型患者的训练细节和疗效观察,使内容更趋完善;1997年版进一步丰富了练习种类,增加了对于脊柱力学和姿势控制的最新认识,并更新了大量照片图示,方便读者理解要领;1999年版则是在世纪之交对全书做出的最终修订,纳入了施罗斯诊疗在当时最新的发展(如与支具矫形的配合等),为随后疗法的国际推广打下基础。通过这些迭代更新,克丽丝塔确保了教材始终与临床实际同步,让施罗斯体操体系日臻成熟、规范 。到21世纪初,此书已发行第7版,并翻译成英文、韩文等多种语言,在全球范围内传播施罗斯的“三维矫正”理念 。

非手术疗法组织:与 Chêneau 博士推动 SOSORT 成立

在克丽丝塔致力于体操矫形的同时,法国矫形外科医生雅克·色努(Dr. Jacques Chêneau)则在研制用于侧弯患者的矫形支具。色努于1970年代首次来到德国拜访卡塔琳娜和克丽丝塔母女,亲眼见到施罗斯方法对患者体态的改善,深受启发 。他敏锐地意识到,可以将“施罗斯旋转呼吸”理念融入支具设计,以在支具内同时实现对脊柱的三维矫正 。此后,色努在支具上引入了特殊的压力区和释放区,配合患者的呼吸运动来辅助矫正凸侧肋骨后凸,从而研制出色努三维支具(Chêneau brace)。这一创新性支具与施罗斯体操体系“一动一静”相辅相成:体操纠正姿势、增强肌力,支具维持矫正、阻止进展,共同构成了脊柱侧弯保守治疗的双支柱 。正是这份跨领域的合作精神促成了国际保守治疗界的联手。2004年1月,色努、克丽丝塔及其同道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首次脊柱畸形保守治疗国际大会,宣告成立国际脊柱侧弯矫形与康复治疗协会(SOSORT) 。这是全球第一个专注于脊柱侧弯非手术治疗的专业组织,旨在融合各国保守治疗经验,制定统一的康复指南,鼓励医生、治疗师和矫形师的多学科合作 。在SOSORT的平台下,施罗斯体操体系和色努支具等保守疗法得到广泛交流推广,保守治疗理念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也不断提升。这标志着由色努代表“支具派”、克丽丝塔代表“体操派”的非手术组织正式形成,对抗手术主导地位的国际保守运动由此迈出关键一步。

中德交流:2014德国求学之旅见证传承

2014年,中国脊柱矫形专家南小峰远赴德国,拜师学习施罗斯体操技术,并参观了施罗斯家族历史博物馆。作为施罗斯疗法大中华区的先行者,南小峰此行既是求学取经,也肩负着将先进技术引入国内的使命 。Bad Sobernheim的施罗斯博物馆陈列了施罗斯疗法自1920年代创立以来各个时期的珍贵资料:早期卡塔琳娜用于训练患者的简易器械、历版教学教材、患者治疗前后的对比照片,以及卡塔琳娜本人绘制的精美花卉油画等 。克丽丝塔亲自带领远道而来的中国同行浏览这些馆藏,回顾施罗斯体操从无到有、不断完善的90余年发展历程 。通过与施罗斯家族后人的深入交流,南小峰深入理解了“三维体操”背后的理念精髓和演变脉络。这次中德交流不仅让中国专家亲历施罗斯疗法的发源地,感受其文化传承,也为国内引进和发展现代施罗斯保守治疗搭建了桥梁。归国后,南小峰积极推广施罗斯技术,创办脊柱侧弯矫形工作室,开展培训课程,将所学应用于临床 。如今,施罗斯体操和由克丽丝塔之子韦斯医生改良的“施罗斯最佳实践(SBP)”体系已在中国多地开展,帮助众多青少年侧弯患者避免了手术 。可以说,2014年的访学之旅见证了施罗斯疗法在新一代矫形专家手中薪火相传;这种跨国交流为中国脊柱侧弯保守治疗注入了新动力,也丰富了施罗斯体系在东方文化背景下的实践经验。

持续影响:理念革新、培训体系与疗效标准化

作为脊柱侧弯保守治疗领域的先驱,克丽丝塔·施罗斯对全球非手术疗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首先,在治疗理念上,她以大量成功病例证明了通过体操和支具的综合保守方案可有效控制侧弯进展、改善畸形,挑战了过去“一旦侧弯达到手术指征就只能开刀”的观念 。在21世纪的今天,源自德国的施罗斯三维疗法已成为全球应用最广泛的脊柱畸形康复方法,被誉为一种有确切循证依据的有效方案 。欧洲其他国家的侧弯训练体系也深受其启发,例如波兰Dobosiewicz方法和意大利SEAS疗法均借鉴了施罗斯的旋转呼吸原理来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和姿势控制 。可以说,克丽丝塔让“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功能锻炼来矫正畸形”这一理念深入人心,保守治疗因此重新成为许多患者的优先选择。

其次,在教育培训体系方面,克丽丝塔早在上世纪就重视人才培养。她自1961年起担任德国巴德索登海姆施罗斯诊疗中心主任,在其职业生涯中直接培训了数以百计的物理治疗师,指导治疗了逾万名侧弯患者 。这些经过严格培训的弟子后来遍布世界各地,将施罗斯技术发扬光大。进入21世纪后,施罗斯体系的培训更加体系化、国际化:由克丽丝塔认证的施罗斯讲师在全球开办标准课程,治疗师需经过严格考核才能获得认证资格 。目前包括欧洲、美洲、亚洲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建立了施罗斯培训中心,定期举办认证课程,确保疗法在不同地区的实施质量和一致性。这种传帮带的模式保证了施罗斯理念薪火相传,也使得全球范围内的患者都能受益于规范的保守治疗服务。

最后,在疗效标准化评估方面,克丽丝塔的贡献同样不可忽视。她引入的侧弯分型(即“施罗斯曲线分类”)为量化评估治疗效果提供了基础:治疗师据此制定针对性方案,并可客观记录患者姿势对称性的改善情况 。近年来,研究者对这一分类法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不同观察者对施罗斯分型的一致率较高,证明该体系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这意味着,无论患者身处何地,不同治疗师对其侧弯类型的判断趋于一致,从而保证了训练方案的标准化和可对比性。此外,在克丽丝塔等人的倡导下,SOSORT每年都会发布保守治疗指南和专家共识,为包括施罗斯体操在内的“脊柱侧弯特定运动”(PSSE)。制定循证标准 。大量临床研究亦证实了施罗斯体操的疗效,例如随机对照试验表明,规范的施罗斯运动可显著降低青少年侧弯的进展风险、改善躯干外观和肺功能 。这些科研成果反过来又丰富和优化了施罗斯体系的技术细节,使之更加严谨和高效。综上,克丽丝塔·施罗斯的不懈努力促成了脊柱侧弯保守治疗从经验走向科学:无论是治疗理念的更新、人才培养网络的建立,还是评估标准的确立,都凝聚着她的心血和智慧。在她和同行们的推动下,保守治疗正日益成为全球脊柱侧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给无数患者带来了避免手术、改善生活质量的希望 。

参考文献:

Weiss H.-R. (2011). The method of Katharina Schroth – history, principles and current development. Scoliosis, 6(1):17 (The method of Katharina Schroth - history, principles and current development - PMC) (The method of Katharina Schroth - history, principles and current development - PMC).

Moramarco K., Borysov M. (2017). A moder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of Schroth scoliosis rehabilitation and corrective bracing techniques for idiopathic scoliosis. The Open Orthopaedics Journal, 11:1460-1470 (A Moder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of Schroth Scoliosis Rehabilitation and Corrective Bracing Techniques for Idiopathic Scoliosis - PMC) (A Moder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of Schroth Scoliosis Rehabilitation and Corrective Bracing Techniques for Idiopathic Scoliosis - PMC).

Negrini S., et al. (2018). 2016 SOSORT guidelines: orthopaedic and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of idiopathic scoliosis during growth. Scoliosis and Spinal Disorders, 13:3 (International Society on Scoliosis Orthopaedic and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 UIA Yearbook Profile | Union of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s) (Dr. Rigo | Rigo Concept BSPTS).

Borysov M., Nan X., Weiss H.-R., et al. (2020). Reliability of the original Lehnert-Schroth scoliosis classification in physiotherapy practice. Journal of Physical Therapy Science, 32(10):647-652 (脊柱侧弯治疗的历史,现在与未来-2024-10-27.pptx).

SchrothMethod.com – About Christa Lehnert-Schroth. Schroth Method official website (2015) (About Christa Lehnert-Schroth - Schroth Method) (About Christa Lehnert-Schroth - Schroth Method).

来源:光明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