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安二十四年秋,零陵郡衙内的青铜灯盏摇曳着昏黄的光,习珍握着竹简的手指节发紫。案头摊着关羽从樊城送来的捷报,墨迹未干的"威震华夏"四字刺痛着他的眼。
建安二十四年秋,零陵郡衙内的青铜灯盏摇曳着昏黄的光,习珍握着竹简的手指节发紫。案头摊着关羽从樊城送来的捷报,墨迹未干的"威震华夏"四字刺痛着他的眼。
突然城头鼓角骤响,亲兵踉跄闯入:"东吴水师顺湘水而下,吕蒙已夺江陵!"习珍猛然起身,腰间玉玦撞在剑鞘上发出脆响。他想起三日前关羽信使的密语:"零陵乃荆南门户,兄当自持。"此刻北望烽烟,竟已连成赤色长龙。
腊月寒风卷着东吴旌旗扑向零陵城头,孙权使者手持玉笏立于城下:"将军何苦为伪汉守节?吴侯愿以长沙太守相赠!"
城上守军骚动间,习珍的青铜兜鍪已探出雉堞,声如裂帛:"某随汉中王多年,未见他负天下人!"他突然想起建安六年,刘备赠他环首刀时掌心的温度,那刀刃此刻正在鞘中嗡鸣。
使者冷笑:"关云长头颅已悬江陵城门,刘备自顾不暇..."话音未落,城头箭雨骤降,习珍的吼声穿透飞矢:"告诉碧眼儿,汉家儿郎的脊梁折不断!"
次年正月,零陵城头冰棱倒挂如剑。校尉王勉捧着最后半袋粟米跪在雪中:"将军,城北树皮都剥尽了..."习珍望着蜷缩在女墙下的士兵,恍惚看见建安十三年的赤壁火光。那时他们唱着《东山》凿沉曹军艨艟,如今却要饿死在亲手筑起的城墙。
夜半巡哨,忽闻城西传来楚地民谣,原是老卒在教幼子哼唱:"彼黍离离,彼稷之苗..."习珍握紧冰凉的剑柄,喉间泛起铁锈味——这零陵城的每一块墙砖,都浸着七年前他与百姓夯土时的汗水。
二月惊蛰夜,东吴火把映红湘江。习珍解下绣着"汉"字的赤帻,指尖抚过关羽去年所赠的青龙佩玉。
城下传来撞木轰鸣,他忽然想起襄阳城外的桃花,建安十二年刘备在此间执他手说:"大丈夫当带三尺剑,立不世功。"
此刻剑锋已抵咽喉,却听得身后王勉嘶喊:"将军不可!"习珍转身将佩玉塞进副将怀中,大笑道:"告诉主公,珍幸不辱命!"
剑光如虹处,鲜血溅上"裨将军习"的牙旗,江风骤起,卷着残旗覆住他逐渐冰冷的躯体。五更时分,零陵城破,但潇湘两岸的渔歌里,从此多了段宁折不弯的传说。
来源:米多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