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餐饮界有件事儿闹得是真不小,很多人都在讨论,就是那个卖西北菜挺有名的西贝莜面村,和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公众人物罗永浩给杠上了。
最近餐饮界有件事儿闹得是真不小,很多人都在讨论,就是那个卖西北菜挺有名的西贝莜面村,和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公众人物罗永浩给杠上了。
这事儿的起因,听起来好像挺简单,就是一顿饭吃得不满意,发了个牢骚,但没想到后面牵扯出来的问题,可就不是一顿饭那么简单了。
它让我们普通老百姓开始琢磨一个问题:我们平时花大价钱去外面餐厅吃饭,吃进肚子里的,到底是什么东西?
这事儿最开始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一个馒头的价格。
一个普普通通的白面馒头,在西贝竟然能卖到二十一块钱一个。
咱们想想,家门口的早餐店,一个大馒头也就一块、两块钱,二十一块,都够买一小袋面粉自己回家蒸一锅了。
这馒头到底金贵在哪儿呢?
后来大家才知道,这个天价馒头,背后牵扯出的,正是这次风波的核心——所谓的“预制菜”。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罗永浩在网上公开说,西贝的菜基本上都是预制菜,而且又贵又难吃。
这话一说出来,立刻就在网上炸开了锅。
为什么反应这么大呢?
因为在咱们普通消费者的心目中,西贝一直是个挺高档的餐厅,环境不错,服务也行,价格自然也不便宜。
大家默认花了这个钱,就应该吃到厨师在后厨,用新鲜的食材,现炒现做的热乎菜,吃的就是那个锅气和新鲜劲儿。
现在突然有人告诉你,你花大几百块吃的一桌子菜,很可能跟你在超市冰柜里买的料理包,回家用微波炉或者开水一热,没什么两样。
这种心理落差,谁听了心里能舒服呢?
这就好比你花钱去听一场现场演唱会,结果发现歌手是在后台放录音带对口型,那感觉肯定是被骗了。
面对这么大的舆论压力,西贝的创始人贾国龙当然不能坐视不管。
他很快就站出来回应,态度非常坚决,说西贝的门店百分之百没有预制菜,还说要告罗永浩。
为了证明自己说的是实话,他还做了一件让很多人都觉得没想到的事,就是把他当天吃饭的菜单给晒了出来。
菜单显示,罗永浩他们五个人,点了十五个菜,花了七百八十五块钱,最后只剩了两个菜没吃完。
贾国龙的意思很明显,就是想说:“你看,菜要是真那么难吃,你们能吃得下去这么多吗?说明我们的菜没问题。”
可没想到,这一招非但没能平息大家的质疑,反而让事情变得更复杂了。
罗永浩可不是个轻易服软的人,他马上就接着回应,把菜品的问题说得更具体了。
他说那个羊排吃起来有一股隔夜再加热的怪味,烤鱼的腥味很重,就连面汤喝起来也像是放了一夜的。
这么一来,贾国龙晒出来的菜单,反而成了罗永浩批评的具体证据,让大家看得更清楚了。
这场口水仗打到这个份上,光靠嘴说是说不清楚了。
于是,西贝方面为了证明清白,干脆决定开放后厨,还搞起了网络直播,让大家亲眼看看他们的厨房是什么样的,菜是怎么做出来的。
按理说,敢把后厨亮出来给所有人看,这得是多大的底气啊。
可结果呢,这场直播非但没有帮西贝挽回声誉,反而暴露出了更多的问题,让大家心里的问号变得更大了。
首先,通过直播镜头大家发现,西贝这么大一个餐厅,后厨里的厨师却少得可怜。
咱们用常理想想,一个生意火爆的餐厅,饭点儿的时候那么多客人等着上菜,就那么几个厨师,如果每个菜都从切菜、配菜开始现做,那速度根本就跟不上。
唯一的可能就是,很多菜都是提前准备好的半成品,厨师在后厨只是做最后一步加热、装盘的工作。
其次,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很多人发现西贝的后厨里,竟然没有我们中餐厅常见的那种明火大灶,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的电磁炉和一些深口的大锅。
懂点厨艺的人都知道,中餐讲究一个“锅气”,就是大火爆炒瞬间产生的那种焦香,这是中餐的灵魂。
而电磁炉的火力相对温和,很难做出那种效果,它更适合的功能,其实是加热。
那些大锅,看起来也不像是用来炒菜的,倒更像是用来给一份份的料理包加热用的。
直播里还出现了一些更直接的证据,比如号称现做的大盘鸡,五分钟就能上桌;还有那个肉夹馍用的馍,也是冷冻的酥皮。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西贝的一位厨师长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可能是想解释,结果不小心说漏了嘴,承认了店里确实有一部分菜品会用到隔夜的食材,但他保证品质没有问题。
这话一出,不就等于直接承认了老板之前说的“百分百没有预制菜”是在说谎吗?
这简直就是自己人打了自己人的脸。
随着媒体记者的深入调查,更多让人吃惊的内幕被挖了出来。
比如,西贝后厨用的椒麻鸡主料,是密封包装好的,保质期长达九个月。
还有那个海鲈鱼,也是提前腌制好的冷冻品,保质期更是长达十八个月,也就是一年半。
甚至连一道油炸茄子,用的都是速冻的半成品。
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菜单上一碗价格不菲的鸡汤,也被曝出其实是用粉末状的调料包和水勾兑出来的。
看到这些,消费者们心里真是五味杂陈。
大家花的是去高档餐厅享受美食的钱,结果吃到的却是一堆保质期超长的工业化食品和各种食品添加剂的混合物。
这钱花得,实在有点冤。
眼看事情已经掩盖不住了,西贝的创始人贾国龙又换了一种说法。
他说,西贝用的不叫“预制菜”,而是一种“预制工艺”。
他解释说,这些菜品都是由中央厨房统一制作成半成品,然后再配送到全国各地的门店,门店再进行简单的加工。
从法律或者行业标准上来说,这种由中央厨房统一配送的模式,可能确实和我们通常理解的那种在超市买的、完全做好的料理包有所区别。
但这本质上就是在玩文字游戏。
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我们根本不关心这些复杂的定义,我们只关心一件事:我点的这盘菜,是不是用新鲜的萝卜、白菜、猪肉,由厨师在后厨的灶台上,为我现场烹饪出来的。
从西贝暴露出的情况来看,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这场风波也让大家开始重新审视西贝的定价。
除了那个二十一块钱的馒头,还有三十三块钱一个的花卷,六十九块钱一碗的豆腐汤,这些价格都远远超出了普通人对这些家常食物的认知。
以前大家可能觉得,贵有贵的道理,可能人家用料讲究、手工制作。
但现在大家知道了,这些高价的食物,同样是“预制工艺”的产物,是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
这就让消费者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被欺骗感。
其实,西贝已经不是第一次因为类似的问题引发争议了。
几年前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很多人生意不好做,收入也减少了,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西贝却在那时候悄悄涨价,结果被网友们骂得很惨,最后不得不出来道歉并恢复原价。
还有更早的时候,有门店强制向顾客收取每人五块钱的茶位费,不管你喝不喝茶,这笔钱都得交,这种做法也引起了很大的反感。
这些事情一件件累积起来,让西贝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
说到底,这场由罗永浩一句话引发的巨大风波,已经不仅仅是关于西贝一家餐厅的问题了。
它反映出了整个餐饮行业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
现在生活节奏快,为了提高效率、保证出餐速度和口味的统一,很多连锁餐厅都在大规模地使用中央厨房和半成品。
我们并不是完全反对这种模式,毕竟它也有它的优势。
大家真正反感的,是不透明和不诚信。
作为消费者,我们有权利知道自己花钱买的是什么。
如果一家餐厅用的是预制菜,那就在菜单上明明白白地标注出来,让消费者自己选择。
我可以选择吃一份厨师现场炒的青菜,我也可以选择吃一份加热的料理包,但前提是我得知道这两者的区别,并且是在知情的情况下做出选择。
这不仅仅是为了食品安全,更是对消费者最基本的尊重。
来源:皮孩战士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