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东胜区第一小学二部的教室中,胡小燕老师正被一群兴奋的孩子团团围住,她手执VR设备,学生们轮流戴上眼镜,发出一声声惊叹——“我看到草原啦!”“这个我知道!是我们这里的天然气和稀土资源!”这一刻,知识不再是书本上枯燥的文字,而是可触可感的沉浸式体验。
总有一颗心
将三尺讲台当作整片山河去耕耘
漫漫而深远的教育路上
有这样一位“爱折腾”的老师
用VR课堂打开新世界
用“贤文化”温暖童心
以九年的坚持告诉我们
教育的温度
正在于那些不甘平凡的“折腾”之间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
东胜区优秀教师代表——胡小燕
在东胜区第一小学二部的教室中,胡小燕老师正被一群兴奋的孩子团团围住,她手执VR设备,学生们轮流戴上眼镜,发出一声声惊叹——“我看到草原啦!”“这个我知道!是我们这里的天然气和稀土资源!”这一刻,知识不再是书本上枯燥的文字,而是可触可感的沉浸式体验。
作为一名“爱折腾”的班主任,胡小燕从不满足于传统课堂,她率先引入人工智能与VR教学,让科技为教育插上翅膀。同事调侃她“就你点子多”,她却眨眨眼,打趣道:“教育也得跟上时代,总用老方子,就要跟娃们有代沟了!”
这份勇于创新、突破自己的劲头,贯穿了她九年的教学生涯。面对班级中超过98%的外来学生和全校占比最高的特殊儿童,胡小燕没有选择按部就班,反而以校“贤文化”为原点,构建起“朝花夕拾”班级文化体系。她不信“差异”就是“距离”,偏要带着孩子们用VR“走进”博物馆、用平板电脑开展小组实时互动,甚至把思政课搬进企业车间,让学生亲手纺纱、配色。在她的“折腾”下,班级不但连续多年被评为校级优秀班集体,还在2024年荣获“鄂尔多斯市优秀班集体”称号。
她尤其注重把家长“拉进”教育现场。依托校“家校博物馆”共建模式,她创新“三级互动”机制:低年级做亲子实践、中年级请家长当讲师、高年级成立“家校议事会”,她一步步推动不同年级的所有家长从旁观者变为合作者。家长们也从最初的保持观望,到后来主动捐赠文具、募集生活费,甚至有家长感慨地说:“胡老师这一‘折腾’我们才明白,教育孩子是共同的责任。”
胡小燕最“折腾”的,还是她自己。作为东胜区骨干教师、班主任带头人,她不断突破教学舒适区,承担区级公开课6次,课例《暮江吟》获市级“金课”与自治区“精品课”,课件《树之歌》拿下全国教学课件一等奖,还入选东胜区“毛虫与蝴蝶”名师工作室骨干成员。在2025年7月国家课程组来访时,她以一节融合本土资源“羊煤土气”的VR写作课赢得全国同行赞誉。
“好好爱这热气腾腾的人间”——正如她在朋友圈写下的那样,胡小燕用永不停歇的步伐表达着对教育最炽热的爱。五年级学生田佳禾这样说:“胡老师的课从来不会无聊,她总带我们‘玩’着学,我们都愿意跟她‘折腾’!”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胡小燕用创新、用责任、用爱,点燃每一个孩子心中的火苗——她让外来学子找到归属,让特殊儿童获得尊重,让家长成为教育的同行人。在她身上,我们看到:真正的教育者,从来不怕走更难的路,因为他们相信,只有不停地出发,才能抵达更远的光。
(记者:傅雨维)
编辑:任施瑶 审核:韩改琴 白慧敏 刘冬
校对:鲁敏
投稿邮箱:dsb0477@163.com
来源:东胜发布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