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凡是网络刷单都是诈骗”“前方拥堵,请您走左侧道路前行”……2025年旅游旺季,江苏省连云港市连岛景区内,警用无人机穿梭低空,一边循环播报反诈提示,一边疏导拥堵交通。与此同时,在连云港市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民警正通过各景区无人机回传的实时画面,动态测算人流密度
“凡是网络刷单都是诈骗”“前方拥堵,请您走左侧道路前行”……2025年旅游旺季,江苏省连云港市连岛景区内,警用无人机穿梭低空,一边循环播报反诈提示,一边疏导拥堵交通。与此同时,在连云港市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民警正通过各景区无人机回传的实时画面,动态测算人流密度,精准指挥调度执勤警力。
9月14日,记者随公安部“阳光下的守护”法治公安主题宣传活动来到连云港市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的警航飞控厅。大厅屏幕上,全市空域动态实时更新,重点区域数据明了……从大型活动安保到日常民生服务,从空域精准防控到各部门协同治理,连云港公安的“低空警务”模式正成为织密立体安防网、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苏超”现场,民警正通过操控无人机进行安保工作。
多场景实战应用
打造“空中 110”
今年夏天,“苏超”(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热度飙升,赛事安保工作也迎来新挑战。
对此,连云港公安强化“空地一体”防控,组建警用无人机力量,在赛事核心区及周边进行常态化、网格化巡航。比赛现场,多架无人机以 “天空视角” 实时观察看台人流、排查安全隐患,为地面安保提供精准信息支撑。
“无人机填补了地面警力的视角盲区,让我们能够第一时间发现突发情况,使有限警力效能实现最大化。”连云港市公安局情指中心指挥调度大队教导员陈俊翰说。
除了大型活动安保,无人机在民生救助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6月,连云港市海州区一老人离家出走,后在某湿地附近丢失行踪轨迹,疑似被困。警用无人机立即飞至现场开展搜救,依托高空视角与实时图传查看整个湿地概貌,并对重点区域进行排查,快速锁定走失老人位置,助力救援团队迅速完成了人员救助。
在连云港市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副主任李春成看来,对警用无人机进行研发升级,通过平台接入,数据融合,可以不断丰富警用无人机应用场景,提升为民服务工作质效。
目前,连云港市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牵头,围绕无人机赋能警务实战方向,不断创新警情处置、交通管理、巡防管控、救助服务、活动安保等场景应用,打造了空地融合、实战导引、智慧赋能的低空警务新局面。
连云港市公安局海州分局郁洲路警务工作站的网联无人机自动方舱。
深化协同作战
完善“低空警务”体系建设
“通过连云港低空警务融合作战平台,全市 117 架警用无人机、34 套方舱实现‘一网展示、一键调用、一令到底’,连 246 架社会联动无人机、134 套方舱资源也能共享调度。” 在警航飞控厅,李春成向记者介绍该平台不仅整合了公安内部的警务飞行资源,更打破了部门间的壁垒,兼容全市政务无人机应用,成为推动低空治理现代化的 “最强大脑”。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连云港公安依托警情研判,围绕警情高发区、救助高频区、产业密集区、活动集中区,划定区域合理配置警用无人机。除了加大硬件投入,高效的协同平台更是打造“空中110”的关键。2025年,连云港公安牵头研发的低空警务融合应用的有关平台,通过搭建“空中警务”系统,强化了空域感知、立体巡防,使无人机可以有效服务警务实战最前沿。
在“低空警务”推进过程中,连云港公安着力构建协同高效的运行体系。一方面,以情报指挥中心为牵头单位,加强“李春成警航实战工作室” 等实战基地建设,围绕无人机赋能警务实战方向,持续优化工作机制;另一方面,建立“警政联动”模式,将无人机获取的非警务、非紧急信息,通过政务网端平台分类推送至城管、交通运输等部门,形成治理合力。
连云港市公安局海州分局郁洲路警务工作站站长唐建平向记者介绍“海鹰警用无人机战队”的工作职能。
强化培育赋能
打造专业警航队伍
“用好无人机,育才建队是核心”。连云港公安深知专业人才对 “低空警务” 发展的关键作用,通过开展标准化、系统化、梯度化的无人机驾驶培训,低空警务平台操演,空地警力联合演练等,不断做强无人机专项育才工程。
如今,运用无人机服务警务实战已逐渐成为连云港公安开展日常警务工作的必备技能。据了解,近年来连云港公安已培养部级专家1名、警航教官5名、警航无人机操控员140名,并建立无人机专业人才库,为 “低空警务” 发展提供稳定人才支撑。
“强化警航建设管理应用工作,建立无人机专业人才库,是构建现代化警务体系的重要途径。”连云港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统计,2025年,连云港公安共出动无人机5000余架次,参与预警处置治安、交通等风险事项1000余起,护航大型活动50余起,协助救助群众400余人次。
连云港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连云港公安将持续深化警用无人机体系建设,依托大数据、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结合装备研发、人才培育、平台创新,不断丰富“低空警务”应用场景,为构建现代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继续向“新”而行。
来源:央广网客户端
来源:公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