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罗直播约战贾国龙:预制菜背后的贪婪傲慢,西贝输了群众才能盈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5 12:36 1

摘要:9月10日,罗永浩一条“几乎全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是太恶心了”的微博吐槽,像一颗炸弹扔进了餐饮界的平静湖面,炸出了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的强硬回应、一场史诗级糟糕的危机公关,以及全国消费者对预制菜知情权的集体追问。这场闹剧从“吐槽与起诉”的对抗,演变成“悬赏与翻

9月10日,罗永浩一条“几乎全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是太恶心了”的微博吐槽,像一颗炸弹扔进了餐饮界的平静湖面,炸出了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的强硬回应、一场史诗级糟糕的危机公关,以及全国消费者对预制菜知情权的集体追问。这场闹剧从“吐槽与起诉”的对抗,演变成“悬赏与翻车”的滑稽戏,最后以“道歉与反悔”的荒诞剧收场,不仅暴露了西贝对消费者傲慢的蔑视,更揭开了餐饮行业高利润背后“工业化伪装现制”的贪婪真相。

但9月14日,随着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的表态截图流出,罗永浩再次怒批贾国龙。贾国龙在某个行业群内的表态截图流出:“我应对方式有错,改。做饭的围着吃饭的转,你说咋好就咋办。顾客虐我千百遍,我待顾客如初恋。西贝今后将打明牌,做一个透明的西贝,彻彻底底向胖东来学习。”但截图还有后半部分:“罗永浩是网络黑嘴,是网络黑社会,太坏了。但他打醒了我,算变相地帮西贝进步。”

罗永浩对后半部分截图颇为不满,他在直播中斥责对方:“这个人不是好坏的问题,他肯定智商有问题。“我在西贝吃过两次8年前的事儿了,确实口感一般,死贵,至于那些说不贵的,麻烦你们站在普通人的立场去看待。从贾国龙这货这几天的出场与话语来看,此人傲慢无礼、蛮横狡辩,还说这两年最大的冤案就是觉得西贝贵,这是标准的资本家嘴脸,不只是老罗说的智商有问题,德商是最大的问题。

罗永浩的初衷很简单:作为消费者,花5人830元吃了一顿“温乎乎、带隔夜味”的饭,抱怨两句并呼吁预制菜透明化。但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的反应却堪称“灾难级”——不仅公开罗永浩消费账单细节(涉嫌侵犯隐私),还情绪化地宣布“一定起诉”,甚至强调“西贝100%没有预制菜”。

这种“企业领袖御驾亲征式怼顾客”的操作,瞬间将小事升级成舆论风暴。更讽刺的是,贾国龙一边否认预制菜,一边被网友扒出早年言论:“好菜全是预制出来的”“预制菜是未来大趋势”,打脸声清脆响亮。

西贝的“自证清白”更是滑向连续翻车:开放后厨本欲展示透明,却让媒体直播拍到了“冷冻羊排赏味期三餐”“冷冻西兰花保质期24个月”“鸡翅保质期9个月”等画面,网友调侃:“儿童餐的西兰花可能比孩子年纪还大”;后厨员工用漏勺掏下水道的视频流出,进一步加剧食品安全担忧;甚至推出“罗永浩菜单”被指侵犯姓名权,公开消费记录涉嫌违法。

这一系列“自杀式公关”让西贝三天内营业额暴跌500万,网友锐评:“西贝用最糟糕的方式,把自己锤入深渊”。

西贝反复强调“按国家规定,中央厨房配送不算预制菜”,试图用标准定义规避质疑。但消费者并不买账——大众认知中的“预制菜”,是一切非现场烹制的工业标准化产品,无论它是冷冻18个月的鱼,还是复热隔夜羊排。

这场争议的本质,是价格承诺与体验价值的断裂:消费者支付人均100元的高价,期待的是“锅气”“厨师手艺”和“新鲜现制”,而非“微波炉加热的工业流水线产品”。当西贝一边卖着59元一盘的番茄莜面(被吐槽量少),一边用预制食材降低成本时,“性价比欺诈”的批评自然爆发。

更荒诞的是,西贝在回应中完全忽视了消费者核心关切:是否隐瞒预制菜?定价是否合理?反而纠缠于技术定义,甚至反过来教育用户“高级菜才预制”。这种傲慢与脱离群众,在贾国龙一句“5人830元真不贵”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正如网友讽刺:“贾老板以自己的收入水平认为不贵,但群众的账本里记着43元的炒鸡蛋和29元3只的蒸饺”。

西贝长期以“手工现制”“高端健康”为品牌标签,尤其主打亲子餐厅概念吸引家庭客户。但现实中,其供应链大量依赖中央厨房预加工和长效冷冻食材,实现标准化与成本控制。这种“说现做实预制”的模式,本质上是通过信息不对称获取超额利润:利用消费者对“现场烹饪”的信任,卖出预制菜的高毛利。

罗永浩的悬赏10万元征集证据,以及网友晒出的“西贝预制菜专利”“堂食袋装食材”等线索,进一步揭开了西贝的B面。尽管西贝坚称“只有馒头和黄馍馍是中央工厂配送”,但记者探访发现,招牌菜如草原嫩烤羊排、葱香烤鱼等均使用速冻生制品或预腌制食材。这种操作在行业虽非孤例,但西贝的特殊在于——它一边享受工业化带来的成本优势,一边拒绝透明化,甚至对质疑者重拳出击。

这场风波中最值得深思的,是贾国龙一边喊“顾客虐我千百遍,我待顾客如初恋”,一边把真实顾客罗永浩称为“网络黑社会”的荒诞对比。消费者要的从来不是完美现制,而是选择权:萨莉亚明码标价卖预制菜,大家吃得很开心;老乡鸡标注预制菜品类,获得理解;甚至麦当劳、肯德基直接承认快餐属性,无人指责。民众反感的,是西贝式“遮遮掩掩+高价收割”的组合拳。

法律层面,中消协早已明确“使用预制菜未告知损害知情权”,2024年六部门通知也要求餐饮环节推广预制菜明示。但西贝的应对却暴露行业潜规则:用中央厨房、预加工等术语打擦边球,拒绝承认预制。直到舆论发酵后,西贝才匆忙承诺“未来打明牌”,但贾国龙私下那句“罗永浩太坏了”的抱怨,又让人怀疑其诚意。

罗永浩的吐槽最终推动了行业讨论:他宣布“停战”后,多家餐饮企业开始主动标注预制菜;市场监管总局酝酿的预制菜国标也将明确标识要求。而西贝的失败公关,成了企业教科书级反面案例:情绪化回应、忽视用户痛点、企图用法律威胁消费者,每一步都精准踩雷。

这场大瓜的真相或许是:消费者并不拒绝预制菜,但拒绝被当成傻子;餐饮工业化亦非原罪,但贪婪与欺骗才是。

当贾国龙一边学习胖东来“透明化”,一边骂顾客“黑社会”时,西贝真正需要修复的不应该只是后厨,而是脱离群众的那颗傲慢的心。毕竟,人民群众的舌头或许尝不出标准定义,但一定能尝出诚意与尊重——或者它的缺席。

来源:夜雨史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