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彩迷,到日本赌神,“死哥”单日净赚33亿日元,撼动日经指数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9 05:29 1

摘要:这不是电影剧本,而是日本传奇交易员“死哥”的真实人生。这个从日本泡沫经济时代走出的赌徒,用10年时间将300万日元滚成300亿,却在巅峰时被市场反复绞杀。

一天狂赚33亿日元,交易量撼动日经指数。

这不是电影剧本,而是日本传奇交易员“死哥”的真实人生。这个从日本泡沫经济时代走出的赌徒,用10年时间将300万日元滚成300亿,却在巅峰时被市场反复绞杀。

一、从刮刮乐到价值投资的幻灭

1980年代的日本,空气中弥漫着金钱的味道。东京银座的房价每平方米突破1亿日元,日经指数以每年30%的速度狂飙,上班族们喝着清酒高喊“土地不会贬值”。

死哥(CIS)就诞生于这样的疯狂年代。从小就玩刮刮乐的他,发现了人生第一个规律:任何“游戏”的背后,都藏着人们的预期值。

2000年,当他拿着300万日元踏入股市,认为可以轻松拿捏时,现实却给了他一记重锤。

模仿巴菲特的“价值投资”让他半年亏掉一半本金。

“市盈率5倍的股票凭什么算低估?如果真被市场错杀,为什么没人抢筹?”死哥在深夜盯着K线图突然顿悟——价值投资本质是“多数人共识的延迟兑现”​,而散户永远处于信息链末端。

此时,死哥对过往的投机逻辑,出现了动摇。

二、2ch论坛。

转机出现在一次神秘的2ch(日本匿名论坛)交易者线下聚会。据说,“J-Com事件”爆赚22亿日元的短线之神小手川龙也现身当场。没人知道他们聊了什么,但死哥归来后彻底抛弃了基本面分析,转而钻研日内交易。

死哥开始用5日与25日均线的“金叉死叉”捕捉趋势,但还是在反复试错中,亏光了剩余资金。

死哥在日记里写道:“技术指标只是滞后性的描述工具”,“真正赚钱的秘诀在于预判市场情绪的拐点”。

此时死哥已经意识到,​成交量、盘口挂单、甚至论坛热帖,都是“人性博弈”的数据源。

三、J-Com乌龙指事件。

2005年12月8日,一场载入日本金融史的乌龙指事件,让死哥一战成神。

瑞穗证券交易员误将“1股61万日元”输成“61万股1日元”,导致J-Com股价闪崩。

当所有人割肉抛售时,死哥却精准找到了情绪的拐点。死哥在跌停板抢入3300股,随后J-Com被机构抢筹反向大涨,最后在涨停价位,死哥满仓出货,5亿日元落袋为安。

后来,凭借高频交易与情绪预判,死哥的资产在2006年突破30亿日元。但资金规模扩大后,他犯了所有操盘手都会犯的致命错误——试图用仓位优势,左右市场。

2006年Livedoor财务造假事件中,他重仓押注多头,却因流动性枯竭无法平仓,单日亏损5亿日元;2008年雷曼危机时更因杠杆做空被隔夜跳空击穿,6亿市值灰飞烟灭。

但死哥的故事还没有结束。

2015年8月24日,全球市场因中国“811汇改”陷入剧烈波动中。

日经指数开盘暴跌14%,但死哥的7个屏幕上闪烁着旁人看不懂的数据:股指期货贴水率、恐慌指数VIX的期限结构、甚至还有推特上“暴跌”关键词的搜索量。

“市场已经进入非理性踩踏,因此,日本央行的ETF购买计划必会干预。”

得出这个判断的死哥,在2周内分批建仓空单,然后在暴跌尾声时反手做多。随后央行宣布入场托市,日经指数暴力反弹7%。死哥的账户数字跳动到一个恐怖量级——单日净赚33亿日元,仅他一个人的交易量就占到大盘0.3%。

四、结语。

如今的死哥早已不在市场一线,但他留给市场的警戒一直都在:​

股市是人性博弈的修罗场,在贪婪与恐惧的轮回中,唯有坚守“纪律”,才能让人活到最后。

好了先说到这,最后提醒下,内容为汇总编辑,有真有假。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来源:迪哥说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