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以来,大同市阳高县持续深化“五良”融合,以 “科技赋能、政策激励、产业融合” 为引擎,推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有机旱作、设施农业、畜牧养殖等产业加速提质升级,以科技赋能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特色产业“添景”又“增收”。
今年以来,大同市阳高县持续深化“五良”融合,以 “科技赋能、政策激励、产业融合” 为引擎,推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有机旱作、设施农业、畜牧养殖等产业加速提质升级,以科技赋能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特色产业“添景”又“增收”。
在阳高县大白登镇刘指挥庄村玉米单产提升项目区,两台高约两米的“智能移动式机井首部水肥一体化设施”正在作业,通过 130万米主管带将水肥精准输送到每株玉米根部。这一技术正是阳高县万亩玉米单产提升工程的核心设施,配合413台水肥一体机,实现了每亩节水20%、肥料利用率提升20%的显著成效。
截至目前,阳高县建成高标准农田6.35万亩,77.13万亩粮食播种面积中,“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 五良融合技术体系全面铺开。龙泉镇八里台村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实现了 “一地双收” 的高效产出。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覆盖耕地,15家社会化服务组织让6000户小农户享受到 “耕、种、防、收” 全程专业化服务,托管地块亩均增产达100斤。
除了种植业蓬勃发展,阳高县畜牧养殖产业也实现跨越式突破。古城镇万头肉牛养殖场作为该县重点农业项目,总投资3亿元,占地650亩,建成 108825.5平方米的牛舍、1500立方米蓄水池和960平方米生产用房和牛棚照明系统、电热水槽和给水管道等辅助工程,为肉牛的养殖与成长构建完善的硬件基础。不仅填补了阳高县规模化肉牛养殖的空白,更成为带动周边农户发展饲草种植、就业增收的“龙头”,推动形成“养殖+种植+加工”的产业链雏形。
从无人机飞防到智能灌溉,从有机种植到种养结合,阳高县正以坚实的步伐,在现代农业发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奏响乡村振兴的时代强音。
总 监 制:韩生利
监 制:时 珺
审 核:张少华
责 编:白晓霞
编 辑:吕建华
❈ 转载请标明来源
来源:看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