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炮轰西贝,预制菜被骂上热搜,餐饮行业扯下最后的遮羞布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5 02:00 1

摘要:先回顾一下事件经过。罗永浩带着团队去西贝吃饭,吃完发微博吐槽“几乎全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建议国家立法强制标注预制菜。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直接放话要起诉,还晒出消费账单证明罗永浩一行5人花了830元。更戏剧性的是,西贝直播后厨想自证清白,结果翻车现场堪比灾难片:冷

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罗永浩炮轰西贝事件。表面上是一场餐饮企业和网红的口水战,背后却撕开了整个预制菜行业的遮羞布。咱们不站队,就聊聊预制菜到底是不是原罪。

先回顾一下事件经过。罗永浩带着团队去西贝吃饭,吃完发微博吐槽“几乎全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建议国家立法强制标注预制菜。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直接放话要起诉,还晒出消费账单证明罗永浩一行5人花了830元。更戏剧性的是,西贝直播后厨想自证清白,结果翻车现场堪比灾难片:冷冻的食材解冻加热,连青菜都是速冻的,厨师直言“没有明火,就是微波炉加热”。这让我想起网友的一句吐槽:“西贝这哪是直播后厨,分明是直播锤自己。”

这事儿的核心矛盾在于,消费者以为自己吃的是现炒菜,结果发现是中央厨房的工业化产物。但问题来了,预制菜真的十恶不赦吗?

先科普一下预制菜的定义。按照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规定,预制菜是工业化预加工、不添加防腐剂、加热后食用的预包装菜肴,中央厨房配送的半成品不算。也就是说,西贝用的冷冻食材严格来说不算预制菜,但消费者觉得“都是冻品解冻加热,和预制菜有啥区别”。这种认知差异才是矛盾的根源。

咱们先聊聊预制菜的好处。对于餐饮企业来说,预制菜能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以西贝为例,中央厨房统一加工能减少门店后厨面积,降低人工成本。商场里的餐厅99%用预制菜,因为不能用明火,预制菜出餐快、口味稳定。对于消费者来说,预制菜节省时间,尤其适合上班族。胖东来的预制菜卖爆了,就是因为人家做到了当日制作、配料干净、全程透明。

但问题也出在这儿。当预制菜从“节省时间的工具”变成“商家牟利的手段”,性质就变了。西贝被吐槽“卖得最贵”,一份预制菜价格堪比现炒菜。更关键的是,商家利用信息差,把预制菜伪装成现炒菜。杭州绿茶餐厅的佛跳墙、珠海外卖店的“现炒”其实都是预制菜,菜单上却只字不提。这种欺骗才是消费者愤怒的根本原因。

罗永浩在直播间举了老乡鸡的例子,人家明明白白标注预制菜、半预制菜和现做菜品,这才是行业该有的态度。就像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要求的,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必须明示,否则最高罚10万,消费者可索赔10倍菜价。但现实是,很多企业宁可冒着被罚风险也不标注,为啥?因为怕影响生意。广东试点数据显示,标注预制菜的门店投诉率降了15%,复购率反而上升10%。这说明,透明化不仅不会赶走顾客,还能赢得信任。

咱们再聊聊健康问题。预制菜真的不健康吗?专家说,预制菜的宏量营养素保留较好,但钠含量普遍偏高,长期吃确实有健康风险。比如某品牌预制菜每100克钠含量超400毫克,超过每日推荐摄入量的20%。更严重的是,一些小作坊生产的预制菜卫生不达标,存在微生物污染风险。但这能怪预制菜本身吗?就像菜刀可以切菜也能伤人,关键看用刀的人。

这里要表扬一下胖东来。他们的预制菜当日制作、当日售罄,配料表干净到只有食材本身,连麻辣香锅都没有多余添加剂。这种做法证明,预制菜可以既方便又健康。但这需要企业有良心,更需要监管到位。国家已经出台政策,要求预制菜生产企业动态备案、飞行检查,违规就上黑名单。未来,随着技术进步,比如液氮速冻、智能分装,预制菜的品质还会提升。

回到西贝事件,罗永浩和贾国龙的矛盾本质上是“知情权”和“商业利益”的冲突。罗永浩说“希望国家立法强制标注”,贾国龙说“你损害我商誉”。但消费者真正想要的,不是非黑即白的对立,而是明明白白的选择。就像专家说的,预制菜不是原罪,不透明才是。

最后,我想呼吁一下。对企业来说,与其花精力公关,不如把心思放在提升品质和透明度上。学学老乡鸡的标注、胖东来的透明,消费者不是傻子,好产品自然会买单。对消费者来说,要主动行使知情权,遇到不标注的商家,该投诉就投诉,该维权就维权。对监管部门来说,加快立法进程,让“预制菜”三个字不再是遮羞布,而是品质和信任的保证。

预制菜不是洪水猛兽,但它需要在阳光下成长。当企业坦诚、监管到位、消费者理性,预制菜才能真正成为我们生活的好帮手,而不是引发争议的导火索。这才是这场风波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来源:保德全谈商论道

相关推荐